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车辆顶部上的附装装置。尤其是,该附装装置可以是用于在车辆顶部上安置人员的顶部帐篷。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不同的用于搭建和合拢顶部帐篷的机构。如此,us4,366,979教导了一种具有安放在上侧处的用于合拢顶部帐篷的绳子。wo2013/066228a1涉及一种运输箱,其具有下部部分、上部部分和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中间部分,其中,中间部分可为了合上运输箱而借助拉带被拉入到运输箱的中间中。此外,例如由cn 204 850 673和kr 101771 155已知车辆的顶部结构,所述顶部结构可以通过转动机械的构件、如曲柄来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在第一方面中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车辆顶部上的附装装置。该附装装置可以是用于安置人员的顶部帐篷或者是用于运输货物的运输箱。附装装置可以具有翻开状态和合上状态。在翻开状态下可以设置成,附装装置可以接纳人员和/或货物。在合上状态下可以设置成,附装装置可以在车辆顶部上运输、尤其是在车辆行驶期间运输。车辆顶部可以是乘用车、载重车或其他运输车辆的顶部。例如,车辆顶部可以是越野车的顶部。备选地,车辆顶部也可以是小客车或旅行客车的顶部或其他车辆顶部。附装装置可以借助安装器件——尤其是可脱开地——安装在车辆顶部上。例如,附装装置可以安装在装配在车辆顶部上的顶部承载件处。顶部承载件可以安装在车辆的顶部行李架上,优选安装在车辆的两个平行的顶部行李架上。顶部行李架可以是基本上集成到车辆顶部中的顶部行李架,即所谓的“齐平导轨”,和/或是与车辆顶部间隔开设置的顶部行李架,即所谓的“凸起导轨”。
2、附装装置具有两个能相对于彼此运动的装置区段,所述装置区段可以在附装装置的安装在车辆顶部上的状态下横向于车辆顶部延伸。装置区段可以形成附装装置的外包覆件的区段。备选地或附加地,装置区段可以与附装装置的外包覆件处于机械的作用连接。装置区段中至少一个装置区段可以如此构造,使得所述装置区段可以安装在车辆顶部上。通过所述装置区段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可以将附装装置打开或关闭。在此,在打开和关闭附装装置时,装置区段能以平移和/或旋转的方式相向运动或远离彼此运动。在附装装置的安装状态下可以设置成,两个装置区段中的一个装置区段安装在车辆顶部上,例如安装在车辆顶部的行李承载件上。车辆顶部可以具有沿车辆行驶方向的纵向延伸方向和横向于、例如正交于纵向延伸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方向。
3、附装装置还具有牵拉器件,所述牵拉器件优选与所述两个装置区段处于机械的作用连接。牵拉器件可以具有纵向伸展部,牵拉器件可以沿着所述纵向伸展部被抓住并且可以由用户拉动。牵拉器件在此可以构造成刚性的或柔性的。牵拉器件可以直接与装置区段处于机械连接,例如经由装置区段的为此构造的成形部(或称为向外成型件,即ausformung)和/或留空部处于机械的作用连接。备选地,牵拉器件可以与连接元件接触,例如与孔眼、滚轮元件或安放在装置区段处的突起部接触。连接元件又可以与装置区段连接。由此,牵拉器件可以经由连接元件与装置区段间接地处于机械的作用连接。通过由在车辆旁边站在地面上的用户拉动牵拉器件,使所述两个装置区段相向运动。在此,牵拉器件可以——例如沿着其纵向伸展部——由用户抓住并拉动。由此,位于装置区段之间的牵拉器件的区段可以缩短,从而可以使装置区段相向运动。尤其是,用户可以在车辆旁边站在车门高度上。根据牵拉器件的长度,站在地面上的用户在拉动牵拉器件时可以与车辆隔开例如0.1米、0.5米、0.8米、1米或2米的距离。
4、用户的拉动方向可被划分为多个方向分量,例如划分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合成方向。水平方向可以与车辆顶部的横向方向一致。当横向于车辆顶部拉动牵拉器件时,合成的拉动方向具有横向于车辆顶部的方向分量,但除此以外也可具有其他方向分量。例如,拉动可以与车辆顶部成角度进行。优选地,当由用户横向于车辆顶部或甚至在任意方向上拉动牵拉器件时,装置区段相向运动。
5、本发明的附装装置可以由用户轻松且有效地关闭。尤其是,即使用户在车辆旁边站在地面上,本发明也允许关闭附装装置。结果,附装装置针对用户的操作舒适性由此得到提升。
6、根据一个实施方式,通过拉动牵拉器件,所述装置区段在一个剖切平面中平行地相向运动。所述剖切平面法向于车辆顶部伸延并且可以在车辆顶部的横向方向或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此,装置区段可以在其整个相对运动期间,例如在附装装置完全关闭和/或打开过程期间在剖切平面中平行于彼此运动。尤其是,在关闭过程期间,装置区段在剖切平面中不相对彼此倾斜。装置区段能以平移和/或旋转的方式相向运动。
7、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附装装置还具有用于使牵拉器件换向的换向元件,所述换向元件布置在装置区段中的一个装置区段处。换向元件可以如此在装置区段处布置和设计,使得牵拉器件通过与换向元件相互作用来改变其沿着附装装置的延伸方向。例如,换向元件可以是孔眼,牵拉器件可以穿过孔眼滑动。备选地,换向元件也可以例如是滚轮,牵拉器件在该滚轮上被引导。借助换向元件,能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在牵拉器件和装置区段之间建立机械的作用连接。换向元件导致相对较大的力并且因此允许舒适操作。
8、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附装装置还具有用于使牵拉器件换向的另外的换向元件,所述另外的换向元件布置在另一个装置区段处。所述另外的换向元件可以与所述换向元件类似构造。尤其是,换向元件和所述另外的换向元件能相对于彼此在预设距离和/或预设定向下布置在相应的装置区段处。由此可以使牵拉器件对于用户而言的拉动和/或装置区段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变得容易。在一个实施方式的范围内,附装装置只具有两个换向元件,并且没有其他换向元件。这两个换向元件导致特别大的竖直力并且因此允许特别舒适的操作。
9、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牵拉器件固定在装置区段之一处,尤其是布置在装置区段的端部区段处,并且沿着两个换向元件伸延。在此,装置区段的端部区段可以表示这样的区域,所述区域向外限界装置区段、尤其是沿着其延伸方向向外限界装置区段。例如,牵拉器件可以例如铆接、粘接、夹紧、螺纹连接在装置区段处和/或接纳在布置在装置区段处的固定元件中。牵拉器件在此可以固定在背离车辆顶部的装置区段处。通过这种布置可以预设牵拉器件相对于两个装置区段的走向或路径。
10、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换向元件和/或所述另外的换向元件如此布置在相应的装置区段处,使得通过由用户拉动所述牵拉器件,所述装置区段能够如此相向运动,使得所述装置区段在上文限定的剖切平面中平行于彼此布置。例如,装置区段能以平移的方式相向运动。例如,在该设计方案的范围中,换向元件可以如此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在装置区段处的固定部布置,使得只有竖直力作用到背离车辆顶部的装置区段上,例如通过补偿水平的力分量。通过换向元件的这种布置可以避免在拉动牵拉器件时装置区段相对彼此倾斜,例如在剖切平面中倾斜。
11、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牵拉器件是柔性的、尤其是可卷起的元件,并且进一步尤其为带和/或绳索。牵拉器件优选可以如此卷起,使得该牵拉器件可以沿着其纵向伸展部基本上圆形地集拢。绳索可以具有对称的、例如圆形的或有角的横截面。绳索可以是由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组成的绳索和/或是线材绳索。牵拉器件也可以是链条。例如当牵拉器件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时,牵拉器件就可以是带。由于牵拉器件的柔性,该牵拉器件能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与装置区段进行机械的作用连接。备选地,牵拉器件也可以是不能卷起的元件,例如是可相对于彼此运动的杆元件,所述杆元件可以由金属和/或塑料构成。
12、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装置区段是附装装置的边界面、尤其是上侧和下侧,其例如在附装装置的合上和/或翻开状态下平行于彼此布置。例如,如果装置区段至少部分区段地形成附装装置的外包覆件,则这些装置区段例如可以是边界面。可以设置成,附装装置的下侧可以与车辆顶部连接,尤其是可以安装在车辆顶部上,例如借助顶部承载件。也可以设置成,上侧在垂直于车辆顶部的方向上布置在下侧的上方。通过拉动牵拉器件,附装装置的边界面相向运动,从而能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关闭附装装置。在此,在拉动牵拉器件时,边界面可以仅在一侧(例如端侧)处相向运动。备选地,边界面可以整体相向运动。边界面在此可以平行地相向移动。备选地或附加地,边界面可以相对于彼此枢转。
13、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装置区段基本上牢固地构造。为此,装置区段可以由牢固材料构成,该牢固材料在其自重下不变形。装置区段也可以如此加强,使得所述装置区段在其自重下不变形。例如,装置区段可以由塑料构成。它们可以由支架加强。在装置区段之间可以设置有可折叠的材料。可折叠的材料可以理解为由于其自重而变形的材料。可折叠的材料可以是织物,例如帐篷织物。由于可折叠的材料,附装装置可以为了运输目的而紧凑地合拢,并且同时为了接纳物品或人员而简单展开。在合拢的状态下,装置区段可以贴靠在彼此处,其中,可折叠的材料可以接纳在通过装置区段撑开的内部空间中。
14、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可折叠的材料具有窗口面和/或进入面。所述附装装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约束元件,所述约束元件在未被操纵的状态下将牵拉器件拉动远离窗口面或进入面。可折叠的材料的窗口面可以理解为可折叠的材料的如下区段,该区段至少部分地透明、尤其是对于可见光至少部分地透明,进一步尤其是在两个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透明。例如,窗口面可以是可折叠的材料中的留空部,该留空部用透明材料覆盖。可折叠的材料的进入面可以理解为可折叠的材料的如下留空部,用户可以通过该留空部得以进入附装装置的内部空间。例如,可以在使用拉链封闭系统来封闭该进入面。约束元件可以类似于牵拉器件构造成柔性的,尤其是可卷起。约束元件可以是可弹性变形的元件,该元件充当弹簧。例如,约束元件可以固定在装置区段之一的端部区段处并且将牵拉器件在未被操纵的状态下朝着该端部区段的方向预紧,从而使牵拉元件牵拉远离窗口面和/或进入面。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可以使用户更容易透过窗口面看过去或更容易进入附装装置的内部空间。
15、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附装装置还设计成带有预紧器件,借助该预紧器件将装置区段相对彼此保持隔开预设的距离。通过拉动所述牵拉器件能够克服预紧器件的预紧。例如,预紧器件可以是布置在装置区段之间的铰链,该铰链可以借助弹簧力保持在预定的张角下。备选地或附加地,预紧器件也可以是布置在装置区段之间的、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杆元件,所述杆元件可以借助弹簧力保持在预设长度上。也可以设想其他形式的预紧元件。通过拉动牵拉器件,可以将如下力施加到装置区段上,该力反作用于预紧力、例如铰链的弹簧力。由此,可以借助预紧器件将附装装置预紧到打开状态中。通过拉动牵拉器件,附装装置可抵抗预紧力转移到关闭状态中。
16、本发明在第二方面中涉及一种用于关闭安装在车辆顶部上的附装装置的方法,所述附装装置尤其是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附装装置。尤其是,该附装装置具有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牵拉器件。该方法包括由在车辆旁边站在地面上的用户拉动牵拉器件、尤其是在横向于车辆顶部的方向上、进一步尤其是在任意方向上拉动牵拉器件,以用于使附装装置的两个装置区段相向运动。借助该方法可在第一侧处关闭附装装置。然后可以借助同样的方法在另一侧处关闭附装装置,例如在相对置的一侧处关闭附装装置。所述另一侧也能以不同的方式关闭。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范围内,可以借助该方法通过拉动牵拉器件同时关闭附装装置的所有侧。例如,可以通过拉动牵拉器件使附装装置的上侧和下侧完全平行地相向运动,以用于同时关闭所有侧。
1.一种用于安装在车辆顶部上的附装装置(10;110)、尤其是顶部帐篷(10),所述附装装置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装装置(10;110),其中,通过拉动所述牵拉器件(24;124,224;324;),所述装置区段(12,14;112,114)在如下剖切平面中平行地相向运动,所述剖切平面垂直于车辆顶部布置并且优选在所述车辆顶部的横向方向或纵向方向上伸延。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装装置(10;110),所述附装装置还具有用于使所述牵拉器件(24;124;224;324)换向的换向元件(26a;126a;226),所述换向元件布置在所述装置区段(12)中的一个装置区段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装装置(10;110),所述附装装置还具有用于使所述牵拉器件(24;124;224;324)换向的另外的换向元件(26b;126b;226;326),所述另外的换向元件布置在另一个装置区段(14;114)处。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附装装置(10;110),其中,所述牵拉器件(24;124;224;324)固定在所述装置区段(12,14;112,114)之一处,尤其是布置在所述装置区段(12,14;112,114)的端部区段(12a;112a)处,并且沿着两个换向元件(26a,26b;126a,126b)伸延。
6.根据权利要求2和5所述的附装装置(10;110),其中,所述换向元件(26a;126a;226)和/或所述另外的换向元件(26b;126b)如此布置在相应的装置区段(12,14;112,114)处,使得通过由所述用户拉动所述牵拉器件(24;124;224),所述装置区段(12,14;112,114)能够如此相向运动,使得所述装置区段在所述剖切平面中平行于彼此布置。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装装置(10;110),其中,所述牵拉器件(24;124;224;324)是柔性的、尤其是可卷起的元件,并且进一步尤其为带(24;124;224;324)和/或绳索。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装装置(10;110),其中,所述装置区段(12,14;112,114)是所述附装装置(10;110)的两个边界面、尤其是上侧(12;112)和下侧(14;114)。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装装置(10;110),其中,所述装置区段(12,14;112,114)由牢固材料构成,并且在所述装置区段(12,14;112,114)之间设置有可折叠的材料(1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附装装置(10;110),其中,所述可折叠的材料(16)具有窗口面和/或进入面(28),并且所述附装装置(10;110)具有约束元件(30),所述约束元件在未被操纵的状态下将所述牵拉器件(24;124;224;324)拉动远离所述窗口面或进入面(28)。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装装置(10;110),所述附装装置还具有预紧器件(20),借助该预紧器件将所述装置区段(12,14;112,114)相对彼此保持以预设的距离(d),其中,通过拉动所述牵拉器件(24;124;224;324)能够克服所述预紧器件(20)的预紧。
12.一种用于关闭安放在车辆顶部上的附装装置(10;110)尤其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装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