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4-24  18


本公开涉及空调,具体地,涉及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一些空调器的室内机具有两个出风通道,目前,亟需使两个出风通道的出风量能够发生相对变化,以提升室内机出风的多样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机,该室内机的两个出风通道的出风量能够发生相对变化。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室内机,包括出风架、分流锥以及风量调节机构,所述出风架和所述分流锥围成有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通道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风量调节机构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中至少一者的宽度。

3、可选地,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具有第一顶端,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出风架围成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调节板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分流锥,以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以及/或者,

4、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具有第二顶端,所述第二顶端与所述出风架围成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调节板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分流锥,以用于改变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

5、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均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分流锥,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固定连接。

6、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成角度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重合。

7、可选地,所述出风架设置在所述分流锥的后侧,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由后向前向左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由后向前向右倾斜延伸,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分流锥。

8、可选地,所述分流锥包括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一调节板平行,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第二调节板平行;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具有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一调节板贴合,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第二调节板贴合。

9、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板具有与所述第一顶端相对设置的第一末端,所述第二调节板具有与所述第二顶端相对设置的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均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经所述第一分流板或所述第二分流板伸入到所述分流锥中。

10、可选地,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齿条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驱动件和所述齿条中的一者连接于所述分流锥、另一者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之间。

11、可选地,所述室内机包括引风结构,所述引风结构具有引风风道,所述引风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上游,并由后向前向左倾斜延伸;

12、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具有初始位置以及最大位移位置,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最大位移位置时,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13、可选地,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的差值为预设差值,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等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量。

14、可选地,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具有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小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量。

15、可选地,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差值,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大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量,或者,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大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量。

16、可选地,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

1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室内机。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在使用时,气流可以经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出风通道,以及经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出风通道,随后分别吹出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其中,风量调节机构可以改变第一进风口的宽度,这样,可以调节第一出风通道的进风量,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量;同理地,风量调节机构也可以改变第二进风口的宽度,这样,可以调节第二出风通道的进风量,从而可以调节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量。由此,通过改变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中至少一者的宽度,可以使第一出风通道的出风量与第二出风通道的出风量发生相对变化,提升室内机出风的多样性。

19、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架、分流锥以及风量调节机构,所述出风架和所述分流锥围成有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通道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风量调节机构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中至少一者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具有第一顶端,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出风架围成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调节板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分流锥,以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以及/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均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分流锥,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成角度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架设置在所述分流锥的后侧,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由后向前向左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由后向前向右倾斜延伸,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分流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锥包括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一调节板平行,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第二调节板平行;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具有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一调节板贴合,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第二调节板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具有与所述第一顶端相对设置的第一末端,所述第二调节板具有与所述第二顶端相对设置的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均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经所述第一分流板或所述第二分流板伸入到所述分流锥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齿条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驱动件和所述齿条中的一者连接于所述分流锥、另一者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引风结构,所述引风结构具有引风风道,所述引风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上游,并由后向前向左倾斜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的差值为预设差值,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等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具有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小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差值,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大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量,或者,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大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出风架、分流锥以及风量调节机构,所述出风架和所述分流锥围成有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通道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风量调节机构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中至少一者的宽度。该室内机的两个出风通道的出风量能够发生相对变化,出风的多样性较佳。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孙波,李树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05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