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钢及生产方法,具体属于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本发明提出之前,有部分涉及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制造领域的技术已有提出,但合金成本高,影响推广应用。gb/t 712-2011中的钢种ah420、dh420、eh420、fh420属于q420mpa级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但是其耐蚀性较差。
2、经检索:
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0411802.4的文献,公开了《一种耐海水腐蚀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 0.08%~0.12、si 0.25%~0.35、mn 1.0%~1.6、p≤0.012、s≤0.008、cr+ni+cu≤1.2、sn:0.025%~0.050、nb+v+ti≤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文献钢板采用低碳+nb、ti等微合金化处理,添加耐腐蚀元素,配合轧制参数的调控,具有高强度、耐海水腐蚀性及优良焊接性。与本发明相比,在化学成分上添加了一定量的cr、ni、cu,虽然具有一定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和低温韧性,但合金成本较高。
4、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1186727.9的文献,公开了《一种含ti耐海水腐蚀钢带及其制备方法》,其钢带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2~0.15,si:0.2~0.4,mn:0.8~1.5,p:0.07~0.1,s≤0.005,cu:0.2~0.5,ti:0.15~0.4,v:0~0.06,ni:0~0.4,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文献钢带成分独特,具有良好的腐蚀性和抗腐蚀疲劳性能,制备方法不需回火,可热轧态供货,钢板的屈服强度在435mpa以上,抗拉强度在540mpa以上,延伸率大于35%,-40℃夏比冲击功大于48j。与本发明相比,在化学成分上添加了一定量的cu、ni、ti、v,虽然具有较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但低温韧性达不到极寒海域使用要求。
5、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1154444.6的文献,公开了《一种耐海水腐蚀钢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4~0.07、si:0.30~0.40、mn:0.60~0.90、p≤0.015、s≤0.005、cu:0.20~0.30、cr:0.80~1.00、mo:0.15~0.25、nb:0.01~0.02、ti:0.01~0.03、al:0.02~0.06、ca:0.002~0.006,其余为fe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文献钢屈服强度为400~500mpa,抗拉强度为510~630mpa,延长率大于23%,冲击功大于250j,具有良好焊接性能,桩管腐蚀速率小于1.30mm/年。与本发明相比,其采用低c、低mn,添加了一定量的cu、cr、mo、nb、ti,该文献虽然具有一定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和低温韧性,但合金成本增加。
6、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360777.9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抗海水腐蚀钢管及其制造方法》,其具有铁素体+珠光体的基体,抗海水腐蚀钢管化学元素质量百分配比为c:0.13~0.20;si:0.10~0.35;mn:0.9~1.5;cr:0.05~0.4;al:0.01~0.04;cu:0.05~0.4;ni:0.05~0.3;v:0.06~0.12;n:0.008~0.02%;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与本发明相比,添加了一定量的cu、cr、ni、v,具有一定的耐海水腐蚀性能,但低温韧性达不到极寒海域使用要求。
7、目前,为了提高海洋平台结构钢耐蚀性和使用寿命,有的在高强度级别钢中添加较多耐蚀合金,制造成本较高,焊接性能下降,后期喷涂维护成本,不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工序复杂导致成本高,本发明在保证屈服强度≥410mpa,抗拉强度≥550mpa,断后延伸率≥27%下,通过采用低c、高p、高o,添加一定量的mn、cu、ni、nb、ti、ce、la等,使-60℃低温冲击功≥170j耐海洋性气候年腐蚀速率≤1.3mm/y,得到稳定的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组织的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及生产方法。
2、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3、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5~0.15%,si:0.10~0.30%,mn:1.00~1.70%,p:0.050~0.100%,s≤0.002%,cu:0.15~0.35%,ni:0.10~0.30%,nb:0.020~0.050%,ti:0.005~0.020%,o:0.010~0.025%,0.020%≤ce+la≤0.050%,10%≤si/o≤20%,5%≤mn/si≤10%,cev≤0.45,cev=c+mn/6+(cr+mo+v)/5+(ni+cu)/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金相组织及所占体积百分比:铁素体49~51%,珠光体39~41%,其余为贝氏体。
4、优选地:ni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16~0.25%。
5、优选地:nb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25~0.046%。
6、优选地:ti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65~0.015%。
7、优选地:o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15~0.022%。
8、生产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的方法,其步骤:
9、1)经铁水脱硫后常规转炉冶炼至设定成分:期间:采用转炉顶底吹,连铸时按照
10、0.1~0.3g/t钢喂入稀土丝;浇注成厚度在200~250mm,后在冷却速度为0.1~1℃
11、/s下冷却至300~600℃;
12、2)经浇注成坯后对铸坯加热,铸坯加热温度在加热速率为10~13min/cm下加热至1150~1250℃;
13、
14、3)进行轧制之前的高压水除鳞,并控制除鳞水压力在18~28mpa;
15、4)进行粗轧,控制粗轧开轧温度不低于1050℃,粗轧结束温度不低于980℃,道次压
16、下率不低于15%;
17、5)进行精轧,并控制其开轧温度不超过950℃,精轧终轧温度在730~880℃,道次压下
18、率不低于12%,总压下率不低于50%;并控制结束时的板厚为坯厚度定为成品厚
19、度不低于3倍;
20、6)在冷却速度≤16℃/s下冷却至卷取温度;
21、7)进行卷取,并控制卷取温度在556~564℃;
22、8)常规进行后工序。
23、优选地:铸坯加热温度在1157~1240℃。
24、优选地:精轧终轧温度在740~865℃。
25、本发明中各组分及主要工艺的作用及机理
26、c:c是提高钢材强度最有效的元素,随着c含量的增加,钢中fe3c增加,淬硬性也增加,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但是,冶炼过程中c会和o发生反应,存在c、o平衡。因此,为了保证钢中o含量范围,综合考虑,本发明钢的c含量应控制在0.05~0.15%。
27、si:si与碳的亲和力很弱,在钢中不与碳化合,但能溶入铁素体,产生固溶强化作用,使得铁素体的强度和硬度提高,但塑性和韧性却有所下降。si会促进岛状马氏体形成,对焊接热影响区韧性有害,可见,si对强度有一定帮助,但含量不可过高。同时,si作为脱氧剂,脱氧能力强于mn,含量增大时,钢中氧含量下降。因此,本发明钢的si含量控制在0.10~0.30%。
28、mn:mn与碳的亲和力较强,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细化晶粒和保证综合性能以及提高淬透性的有效元素,且它并不恶化钢的变形能力,1.00%的mn约可为抗拉强度贡献100mpa。但mn元素是一种易偏析的元素,当偏析区mn、c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在钢材生产和焊接过程中会产生马氏体相,该相会表现出很高的硬度,对设备焊接性能有较大影响。因此,在设计该钢时将mn含量限制在1.50%以内。考虑到本发明钢的强度范围,因此将mn控制在1.00~1.70%。
29、cu:cu在钢中主要起沉淀强化作用,对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有益,能提高此外还能提高钢材的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但当cu含量过高时,钢在轧制时易出现网状裂纹。同时,cu还能降低钢中s含量对钢板耐腐蚀性能的恶化影响,能同时降低高s和低s情况下钢板的耐腐蚀性能。综合考虑cu对钢板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将cu含量控制在0.15~0.35%。
30、ni:ni不会形成碳化物,是扩大γ相、细化晶粒、球化碳化物和保证综合性能以及提高淬透性的有效元素,可细化铁素体晶粒来改善钢的低温韧性,明显降低钢板和焊接接头的低温韧脆转变温度。但ni含量太高就会增加炼钢成本,并且造成氧化铁皮难以脱落。因此,本发明钢将ni含量设定在0.10~0.30%范围内。
31、nb:nb是显著提高奥氏体动态再结晶的元素,能够有效细化基体晶粒,在轧制过程中配合大压下量能够显著细化奥氏体晶粒。细化晶粒能够同时提高钢板强度、低温韧性水平。但nb含量过多会造成第二相粒子尺寸增大,对焊接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本发明钢种,添加一定量的nb,控制在0.020~0.050%范围内。
32、ti:ti是一种强烈的碳化物和氮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的tin、ti(cn)等粒子非常稳定,能够在形核时有效的阻止晶粒长大,因此能够细化晶粒,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但是,ti对强度贡献不及nb明显,同时过多的ti所形成的碳化物会降低钢板低温韧性。考虑钢板强韧性要求及与其他元素配合,设计ti的含量时控制在0.005~0.020%。
33、ce:ce在钢中以ce2o2s、ce3s4和ces的形式存在,形成中心为al2o3、tio、mno和sio2,表面为ce2o2s、ce2s3或ces的非金属夹杂物,在腐蚀过程中形成的腐蚀产物能够抑制腐蚀的继续发展。如果稀土ce的含量过高,又容易形成稀土夹杂物聚集,不利于钢板低温韧性水平。
34、la:la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冶炼过程中可以起到深脱氧的效果,同时在脱氧时能够形成复合镶嵌夹杂物,能够细化夹杂物尺寸和形态,且形成的夹杂物化学稳定性较高,耐蚀性较好,不宜形成点蚀诱发源点。但是,la也不宜含量过高,避免夹杂物聚集长大,对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有害。综合考虑,本发明钢将ce+la含量设定在0.020~0.050%范围内。
35、杂质元素和气体对钢板性能的影响
36、为了提高钢板的低温韧性水平,钢中的杂质元素要求尽量少。
37、p:其在钢中固溶强化和冷作硬化作用强,作为合金元素加入低合金结构钢中,能提高其强度和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但降低其冷冲压性能。p在海水腐蚀过程中形成的磷酸根离子其能和fe3+反应,生成一种不溶性γ-fe2o4和fepo4·h2o混合物薄膜,造成金属离子化受阻,从而减缓金属腐蚀。同时,钢中形成的p溶于铁素体,虽然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最大的害处是偏析严重,增加回火脆性,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综合考虑,本发明钢将p含量设定在0.050~0.100%范围内。
38、s:其对钢的应力腐蚀开裂稳定性有害。随着硫含量的增加,钢的稳定性急剧恶化。硫化物夹杂物是氢的积聚点,使金属形成有缺陷的组织。同时,硫也是吸附氢的促进剂。因此,对于该钢应将s控制在0.002%以内。
39、o:其在钢中一般作为有害气体元素,o含量较高时容易生成较多的含氧夹杂物,在连铸时造成表面气孔等缺陷。但钢中存在一定量的o时,能够使夹杂物长度缩短,呈椭球状或颗粒状,减少夹杂物尖端应力集中,降低点蚀风险。同时,钢中o含量高时,基体的热力学稳定性提高,也有利于提升钢板耐蚀性。综合考虑,本发明钢将o含量设定在0.010~0.025%范围内。
40、炼钢工艺
41、本发明钢冶炼时在转炉进行si-mn脱氧处理,对含氧夹杂物进行变性,能够有效改变夹杂物形状,有利于提高钢的耐点蚀性能。同时,lf加热炉处理根据高氧下合金元素的损耗进行成分微调,严格控制al的添加,同时避免钢液扰动时间过长,防止氧的外逸,造成钢中氧含量波动,达不到目标范围。连铸使用超低碳保护渣,防止保护渣中的碳与钢液中的氧发生反应,造成铸坯表面形成气泡等缺陷。同时,采用直弧形连铸机,有利于钢中大尺寸夹杂物上浮,减少钢中的偏析。对铸坯表面进行清理,去除表面气孔等缺陷。
42、轧钢工艺
43、本发明钢铸坯加热温度设计为1150~1250℃,加热速率为10~13min/cm,在确保铸坯温度均匀下可以减少在炉时间,减少铸坯氧化铁皮,提高铸坯表面质量。粗轧时,根据成品钢板厚度,控制本阶段轧制结束时中间坯的厚度。精轧时,待温避开奥氏体部分再结晶区温度后,开始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控制轧制,此时未再结晶区的轧制有足够的压缩比,使得变形奥氏体中产生高畸变的变形积累,形成大量形变带和高密度位错。精轧终轧后,形变位错将发生回复和多边形化,从而细化组织,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综合考虑,钢的粗轧开轧温度不小于1050℃,粗轧终轧温度不小于980℃,精轧开轧温度不大于950℃,精轧轧终轧温度730~880℃。同时,为了保证晶粒得到足够的压下,将中间坯厚度定为3倍成品厚度以上。
44、冷却工艺
45、根据发明钢种强度等级要求,在工艺设定的轧制变形条件下,钢种硬度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以钢板的统计平均硬度设计为220hbw作为目标硬度值,则获得发明钢理想硬度水平的冷却速率应小于等于16℃/s,在此条件下,钢板的主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
4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保证屈服强度≥410mpa,抗拉强度≥550mpa,断后延伸率≥27%下,通过在成分设计上采用低c、高p、高o,添加一定量的mn、cu、ni、nb、ti、ce、la等,并严格控制s含量,且使-60℃低温冲击功≥170j耐海洋性气候年腐蚀速率≤1.3mm/y,得到稳定的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组织。
1.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其特征在于:ni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16~0.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其特征在于:nb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25~0.04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其特征在于:ti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65~0.0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其特征在于:o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15~0.022%。
6.生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的方法,其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铸坯加热温度在1157~124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弱脱氧q420mpa级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精轧终轧温度在74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