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4-30  29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和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土壤微生物是保持地下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微生物调节着土壤动植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物质及其他有害化合物的分解、生物化学循环和土壤结构的形成等过程。我国竹资源面积、种类和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长期经营毛竹林根际土壤酸化导致的土壤缺硅现象比较普遍,作为典型的富硅植物,对硅的需求量很大,缺硅势必会影响竹林的生产力。

2、因此,对毛竹林根际土壤溶硅释钾等功能菌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竹林生物资源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之一或多个,换言之,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满足前述需求之一或多个的一种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2、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其生物保藏编号为cgmcc no.29983。

4、作为优选方案,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分类命名为pseudomonas glycinaetd1-8。

5、作为优选方案,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制备稀释液:将毛竹林根际土壤与无菌生理盐水充分震荡混匀后,静止3~10分钟,再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上层菌液;

7、(2)培养:将步骤(1)所得稀释菌液于na固体培养基中,28℃下培养48~72h;

8、(3)菌株的分离、纯化:待长出单菌落后,挑取单一菌落进行划线培养,并通过反复平板划线得到纯菌株;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中,毛竹林根际土壤与无菌生理盐水的固液比为1g:(8~10)ml,无菌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5~1.5%,稀释倍数为103~106。

10、作为优选方案,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直径为3~7mm。

11、本发明还提供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应用,用于土壤修复和促进植物生长。

12、本发明还提供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应用,用于固氮。

13、本发明还提供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应用,用于解磷。

14、本发明还提供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应用,用于溶硅释钾。

15、本发明还提供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应用,用于产铁载体。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7、本发明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可用于土壤修复和促进植物生长,具有固氮、解磷、溶硅、释钾的能力,还能够产铁载体;且培养方便,生长速度快。



技术特征:

1.一种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其特征在于,其生物保藏编号为cgmcc no.299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其特征在于,其分类命名为pseudomonas glycinae td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其特征在于,其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毛竹林根际土壤与无菌生理盐水的固液比为1g:(8~10)ml,无菌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5~1.5%,稀释倍数为103~10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其特征在于,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直径为3~7mm。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土壤修复和促进植物生长。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固氮。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解磷。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溶硅释钾。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产铁载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和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其生物保藏编号为CGMCC No.29983。本发明的毛竹林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可用于土壤修复和促进植物生长,具有固氮、解磷、溶硅、释钾的能力,还能够产铁载体;且培养方便,生长速度快。

技术研发人员:周本智,张田宁,李爱博,赵紫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08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