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继电器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5-01  66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继电器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及其相关控制设备越来越多,并且为了更加适应需要,对这些电子设备和相关控制设备不断追求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

2、继电器是一种根据电压、电流、温度、速度或时间等物理量的变化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电器,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控制。

3、继电器系统通常用于产品的测试中作为控制装置,目前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端口不断增多,对产品的测试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继电器可能涉及信号继电器和功率继电器的衍生扩展,而目前的控制电路缺乏对于信号继电器的信号切换以及对于功率继电器的充电切换进行统一控制的策略,使得实际作业场景下需要分步单独控制,会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信号继电器的信号切换以及功率继电器的充电切换进行统一控制,提高工作效率,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继电器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

2、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继电器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包括:

3、第一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信号继电器k2的第五引脚以接收cps信号并根据所述cps信号输出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

4、第二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三引脚以接收cpr信号并根据所述cpr信号输出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

5、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功率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

6、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十二引脚;

7、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功率继电器k3的第二引脚;

8、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vcc,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一引脚、所述功率继电器k1的第一引脚和所述功率继电器k3的第一引脚;

9、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信号继电器k2进行前后信号切换,并控制所述功率继电器k1和所述功率继电器k3进行充电切换。

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信号输出模块负责cps信号的接收以及第一控制信号的生成,通过第二信号输出模块负责cpr信号的接收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生成,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通过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对功率继电器k1进行充电或断电状态的切换,通过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对信号继电器k2进行前后信号的切换,通过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对功率继电器k3进行充电或断电状态的切换,实现统一切换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包括:

13、双向tvs管d14,所述双向tvs管d14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信号继电器的第三引脚;

14、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双向tvs管d14的第二引脚;

15、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

16、电阻r9,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tvs管d14的第一引脚,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

17、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

18、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

19、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

20、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并接地;

21、电阻r2,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22、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23、光电耦合器u1,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第三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

24、所述双向tvs管d14的第二引脚作为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三引脚作为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

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包括:

26、双向tvs管d15,所述双向tvs管d15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信号继电器的第五引脚;

27、二极管d10,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所述双向tvs管d15的第二引脚;

28、电阻r19,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

29、电阻r23,所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tvs管d15的第一引脚,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

30、电阻r20,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8的栅极;

31、电容c8,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一端;

32、电容c9,所述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q8的源极;

33、电容c6,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8的源极并接地;

34、电阻r17,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35、电阻r16,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36、光电耦合器u2,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8的漏极,第三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

37、所述双向tvs管d15的第二引脚作为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阻r16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7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三引脚作为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

3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

39、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

40、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

41、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

42、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

43、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并接地;

44、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

45、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

46、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源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漏极连接所述功率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

47、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作为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

4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

49、二极管d6,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

50、电阻r12,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5的漏极;

51、二极管d7,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

52、电阻r13,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栅极;

53、电阻r15,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并接地;

54、电阻r14,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

55、电容c5,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

56、场效应管q4,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源极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漏极连接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十二引脚;

57、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作为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

5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

59、二极管d9,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

60、电阻r18,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7的漏极;

61、二极管d11,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

62、电阻r21,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7的栅极;

63、电阻r24,所述电阻r2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源极并接地;

64、电阻r22,所述电阻r22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漏极,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源极;

65、电容c7,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

66、场效应管q6,所述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7的一端,源极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漏极连接所述功率继电器k3的第二引脚;

67、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作为所述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场效应管q6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

6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

69、肖特基二极管d12,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所述外部电源,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一引脚、所述功率继电器k1的第一引脚和所述功率继电器k3的第一引脚;

70、双向tvs管d13,所述双向tvs管d13的一端连接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2的正极,所述双向tvs管d13的另一端接地;

71、电容c10,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2的负极,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双向tvs管d13的另一端;

72、电容c11,所述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

73、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2的正极作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2的负极作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7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继电器k1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肖特基二极管d1,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功率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功率继电器k1的第一引脚。

7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一引脚和与第十二引脚之间连接有肖特基二极管d5,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十二引脚,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一引脚。

7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继电器k3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肖特基二极管d8,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所述功率继电器k3的第二引脚,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功率继电器k3的第一引脚。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继电器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模块(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模块(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3)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4)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5)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6)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继电器k1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肖特基二极管d1,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功率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功率继电器k1的第一引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一引脚和与第十二引脚之间连接有肖特基二极管d5,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十二引脚,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信号继电器k2的第一引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继电器k3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肖特基二极管d8,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所述功率继电器k3的第二引脚,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功率继电器k3的第一引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继电器的信号和充电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用于接收CPS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信号输出模块用于接收CPR信号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一继电器控制模块、第二继电器控制模块和第三继电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来控制信号继电器K2进行前后信号切换,并控制功率继电器K1和功率继电器K3进行充电切换。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对信号继电器的信号切换以及功率继电器的充电切换进行统一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承威,唐万斌,陈海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威麟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08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