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lin2025-05-19  75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结肠(结肠大部分或全部),uc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是由遗传、免疫系统异常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目前使用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asa)、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类固醇等,用于缓解症状、控制疾病活动和维持缓解期,但这些药物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药物反应不一、药物副作用、无法根治、生物制剂耐药性及治疗成本高等。因此寻找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尤为重要。

2、硒(selenium)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它是许多酶的组成部分,参与了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包括抗氧化、免疫调节、甲状腺功能、dna合成等。人体对于硒的需求量较小,但是缺乏硒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纳米硒(seleniumnanoparticles,senp)相比于普通的无机硒或有机硒,纳米硒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如更高的生物利用率、更好的抗氧化性能、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纳米硒也被认为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率,可以更容易地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但未经封端剂修饰的纳米硒容易出现聚沉,产生毒副作用。有研究将大分子物质如多糖多酚及蛋白质被用来稳定纳米硒,也有人通过研究证明了杜仲多糖可以作为优秀的封端剂稳定化学法制备的纳米硒,但是口服给药后杜仲多糖纳米硒在机体内的利用度并不能保证,在发炎的肠道中滞留情况并不清楚,目前也未有使用甘露寡糖及生长抑素对纳米硒进行功能修饰实验细胞靶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经封端剂修饰的纳米硒类药物作用机制不清楚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将硒源溶于水中搅拌25-30min,随后加入杜仲多糖和还原剂,在避光条件下继续搅拌10-14h,得到杜仲多糖-纳米硒(eup-senp)溶液;然后向杜仲多糖-纳米硒(eup-senp)溶液中加入甘露寡糖(mos),搅拌1.5-2.5h后加入生长抑素(sst),继续搅拌10-14h,干燥,得到纳米硒中间体(sst/mos@eup-senp);硒源、杜仲多糖、还原剂、甘露寡糖和生长抑素的比例关系为6-8g:2-3g:12-16g:2-3g:170-250μl;

4、s2、将纳米硒中间体(sst/mos@eup-senp)溶于海藻酸钠溶液中,随后加入钙盐反应0.5-1h,将反应后的溶液置于-85~75℃下预冻3-5h,最后干燥,得到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sa/sst/mos@eup-senp);纳米硒中间体、海藻酸钠溶液和钙盐的比例关系为5-15mg:10-30ml:10-30ml。

5、钙离子与海藻酸分子中的羧基形成交联(cross-linking),钙离子可以同时与两个或多个羧基结合,连接起不同的海藻酸分子链,这种交联形成了一种三维网络结构,使溶液转变为凝胶,进而有效将纳米硒包裹起来,形成以纳米硒为核心的海藻酸钙为保护壳的含硒微球。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硒源、杜仲多糖、还原剂、甘露寡糖和生长抑素的比例关系为7g:2.5g:14g:2.5g:200μl。

8、进一步,硒源为亚硒酸钠,还原剂为抗坏血酸(vc),钙盐为浓度为0.8-1.2wt%的氯化钙溶液。

9、进一步,生长抑素的浓度为8-12mmol/l。

10、进一步,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4-0.6mg/ml。

11、进一步,搅拌的转速为450-550r/min。

12、进一步,干燥的时间为22-26h。

13、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sa/sst/mos@eup-senp)。

14、本发明还公开了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15、进一步,双细胞为巨噬细胞和肠上皮细胞。

16、本发明将巨噬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作为靶细胞可以实现细胞靶向及炎症靶向的目的,巨噬细胞是一类免疫细胞,细胞表面含有丰富的甘露糖受体,甘露寡糖(mos)可与其受体结合促进药物内吞发挥作用;肠上皮细胞中也含有大量生长抑素受体,生长抑素(sst)可与其受体结合促进药物内吞发挥作用。因此,本发明利用纳米硒的优势使用甘露糖寡糖及生长抑素对其进行功能性修饰,实现双细胞靶向目的,能更加高效地将纳米硒递送到发炎部分并实现有效粘附,缓解炎症进程,最终实现口服纳米硒的高利用度。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发明方法绿色简单、成本低,制得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及其微球在体外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菌能力,在体内可优先靶向发炎的结肠组织,实现有效粘附,在结肠中发挥作用,通过有效被巨噬细胞和肠上皮细胞靶向摄取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其治疗效果优于临床常用药柳氮磺吡啶(sasp)。

19、2.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在体内外均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一定剂量下对巨噬细胞和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活力不会产生影响,在体内对各个组织器官不产生毒副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硒源、杜仲多糖、还原剂、甘露寡糖和生长抑素的比例关系为7g:2.5g:14g:2.5g:200μ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硒源为亚硒酸钠,所述还原剂为抗坏血酸,所述钙盐为浓度为0.8-1.2wt%的氯化钙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抑素的浓度为8-12m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4-0.6mg/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50-55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的时间为22-26h。

8.一种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的制备方法制得。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细胞为巨噬细胞和肠上皮细胞。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甘露寡糖和生长抑素对化学法制备的纳米硒进行功能性修饰,制得的双细胞靶向纳米硒微球在体外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一定的抗菌效果,可高效被巨噬细胞和肠上皮细胞摄取并有效缓解巨噬细胞和肠上皮细胞炎症,可优先靶向发炎的结肠组织并有效粘附在结肠中,可以有效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并在体内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为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的防治提供参考。

技术研发人员:董玉兰,叶瑞华,陈耀星,黄家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12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