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冰组件、移冰装置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5-30  101


本申请属于制冷装置,具体涉及出冰组件、移冰装置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现有取冰技术通常通过手动取冰或者利用重力实现在储冰盒下方位置自动取冰。为了提升便利性,实现在合适的高度取冰,一部分冰箱设置设计在冰箱上部的冷藏门体上便利取冰,然而冰块从冰箱的冷藏室或者冷冻室传输至冷藏门体时都具有一定的速度,从而导致冰块在出冰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撞击,会产生较大噪音,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出冰组件、移冰装置和制冷设备,以解决出冰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出冰组件,所述出冰组件包括:缓冲室,所述缓冲室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位于所述出口上方;螺旋通道,螺旋设置于所述缓冲室内,所述螺旋通道包括螺旋入口、螺旋出口和连通所述螺旋入口和所述螺旋出口的螺旋腔,所述螺旋腔通过所述螺旋入口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螺旋腔仅通过所述螺旋出口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螺旋腔由所述进口至所述出口的方向螺旋延伸,用于由所述进口进入所述缓冲室的冰块沿所述螺旋通道螺旋运动。

3、其中,所述缓冲室内形成有缓冲面,所述螺旋通道包括:中心柱,设置于所述缓冲室内;螺旋承接板,螺旋设置于所述中心柱,所述螺旋承接板远离所述中心柱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缓冲面,所述中心柱、所述螺旋承接板和所述缓冲面围拢形成所述螺旋腔,位于最上层的所述螺旋承接板、所述中心柱、所述缓冲面与所述缓冲室的内顶面围拢形成所述螺旋入口,位于最下层的所述螺旋承接板、所述中心柱、所述缓冲面与所述缓冲室的内底面围拢形成所述螺旋出口。

4、其中,所述缓冲室呈圆筒状,所述缓冲室的内侧面形成所述缓冲面。

5、其中,相邻层的所述螺旋承接板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冰块的尺寸。

6、其中,所述螺旋通道呈管道状螺旋设置于所述缓冲室内。

7、其中,在所述螺旋入口至所述螺旋出口的方向上,所述螺旋腔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8、其中,所述缓冲室包括:缓冲部,所述螺旋通道设置于所述缓冲部内;收集部,连接所述缓冲部底部,所述收集部底部形成所述出口,所述收集部的内径由连接所述缓冲部一端至所述出口一端逐渐减小;顶盖,盖设于所述缓冲部顶部。

9、其中,所述螺旋通道和/或所述收集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软质材料层。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冰装置,所述移冰装置包括:出冰组件,如上述的出冰组件,所述缓冲室的出口用于连通取冰组件;移冰通道,连通所述进口;移冰组件,与所述移冰通道连通,用于驱动冰块由通过所述移冰通道向出冰组件移出。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出冰组件,或者包括上述的移冰装置。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螺旋腔仅通过螺旋出口与出口连通,螺旋腔内其他位置与出口为非直接连通状态,螺旋通道形成了半封闭的隔音结构,即使具有一定速度的冰块在螺旋腔内发生碰撞和摩擦,声音也无法直接从出口传出,碰撞处与出口之间的螺旋腔起到了隔音作用,大大降低从缓冲室内向出口处传出的噪声,冰块在螺旋腔内因碰撞和摩擦逐渐降低速度,最终从出口处掉出。本申请的出冰组件既能使冰块正常掉出,又起到了隔音的作用,整体噪声小,可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出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冰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内形成有缓冲面,所述螺旋通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呈圆筒状,所述缓冲室的内侧面形成所述缓冲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冰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层的所述螺旋承接板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冰块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呈管道状螺旋设置于所述缓冲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冰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入口至所述螺旋出口的方向上,所述螺旋腔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和/或所述收集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软质材料层。

9.一种移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冰装置包括: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出冰组件,或者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冰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出冰组件、移冰装置和制冷设备,出冰组件包括:缓冲室,缓冲室具有进口和出口,进口位于出口上方;螺旋通道,螺旋设置于缓冲室内,螺旋通道包括螺旋入口、螺旋出口和连通螺旋入口和螺旋出口的螺旋腔,螺旋腔通过螺旋入口与进口连通,螺旋腔仅通过螺旋出口与出口连通,螺旋腔由进口至出口的方向螺旋延伸,用于由进口进入缓冲室的冰块沿螺旋通道螺旋运动。由于螺旋腔仅通过螺旋出口与出口连通,螺旋腔内其他位置与出口为非直接连通状态,螺旋通道形成了半封闭的隔音结构,即使具有一定速度的冰块在螺旋腔内发生碰撞和摩擦,声音也无法直接从出口传出,大大降低从缓冲室内向出口处传出的噪声。

技术研发人员:林兆伟,任志洁,全鑫,朱志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16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