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换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1、翅片管换热器的铜管和翅片之间存在接触热阻,导致传热效率低,从而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单体,气流流经换热器时直接与换热单体换热,热阻较小。
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以及第二集流件,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集流件具有第一进出口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所述第二集流件具有第二进出口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进出口与所述第二集流腔连通;
4、多个换热单体,设在所述第一集流件与所述第二集流件之间且限定出气流通道,气流适于沿第三方向流经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所述换热单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单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件以及所述第二集流件相连,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集流腔与所述第二集流腔。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单体,气流流经换热器时直接与换热单体换热,热阻较小,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包括换热单体本体以及设在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外表面的扰流凸起,所述换热单体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件以及所述第二集流件相连。
7、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扰流凸起的凸起高度范围为0.05~0.3mm。
8、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扰流凸起,相邻所述扰流凸起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6~1mm。
9、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朝向所述气流通道的表面为主换热面,所述主换热面设有所述扰流凸起。
10、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主换热面设有多个所述扰流凸起,多个所述扰流凸起中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排布。
11、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扰流凸起呈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形。
12、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扰流凸起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多边形;和/或,所述扰流凸起的横截面积的范围为0.07-0.29mm2。
13、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本体呈板状,所述换热单体的厚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沿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构成所述主换热面,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两个所述主换热面均设有多个所述扰流凸起,设于同一所述主换热面的多个所述扰流凸起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排布。
14、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两个所述主换热面上的所述扰流凸起在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厚度方向上错开设置;和/或,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限定出换热间隙,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所述换热间隙,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的朝向所述换热间隙的所述扰流凸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错开设置。
15、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多个所述扰流凸起在所述主换热面呈阵列状排布。
16、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包括换热单体本体,所述换热单体本体呈板状,所述换热单体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厚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沿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构成主换热面。
17、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厚度不大于0.8mm。
18、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换热通道在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0.1~0.4mm。
19、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本体具有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换热通道,在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换热通道的长度不大于0.6mm和/或相邻所述换热通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2~0.4mm。
20、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换热通道在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壁厚不小于0.2mm;和/或,在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长度不大于8mm。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有所述换热单体分成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布的多排换热单体排,每排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换热单体,至少部分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体排的所述换热单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错开设置。
23、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限定出换热间隙,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所述换热间隙,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的其中一排所述换热单体排的所述换热单体与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的另一排所述换热单体排的所述换热间隙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
24、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
2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换热器,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
2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包括换热单体本体以及设在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外表面的扰流凸起,所述换热单体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件以及所述第二集流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凸起的凸起高度范围为0.05~0.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扰流凸起,相邻所述扰流凸起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6~1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朝向所述气流通道的表面为主换热面,所述主换热面设有所述扰流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面设有多个所述扰流凸起,多个所述扰流凸起中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凸起呈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凸起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多边形;和/或,所述扰流凸起的横截面积的范围为0.07-0.29mm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本体呈板状,所述换热单体的厚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沿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构成所述主换热面,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两个所述主换热面均设有多个所述扰流凸起,设于同一所述主换热面的多个所述扰流凸起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两个所述主换热面上的所述扰流凸起在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厚度方向上错开设置;和/或,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限定出换热间隙,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所述换热间隙,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的朝向所述换热间隙的所述扰流凸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错开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流凸起在所述主换热面呈阵列状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包括换热单体本体,所述换热单体本体呈板状,所述换热单体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厚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沿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构成主换热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厚度不大于0.8m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在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0.1~0.4m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本体具有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换热通道,在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换热通道的长度不大于0.6mm和/或相邻所述换热通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2~0.4mm。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在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壁厚不小于0.2mm;和/或,在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换热单体本体的长度不大于8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换热单体分成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布的多排换热单体排,每排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换热单体,至少部分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体排的所述换热单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错开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限定出换热间隙,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所述换热间隙,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的其中一排所述换热单体排的所述换热单体与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的另一排所述换热单体排的所述换热间隙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
2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