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家用厨具,具体涉及一种灶具底盘结构及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燃气灶具包括底盘以及安装在底盘之上的面板,底盘具有底壁、自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的侧壁,该侧壁顶部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翻边,底盘能够嵌入灶台的开孔内,底盘的翻边支撑在灶台的台面上。为使得底盘能稳定地安装在灶台的开孔内,灶台开孔的尺寸需要根据底盘的尺寸来定,或者比底盘的尺寸稍微大一点,但不可太大,否则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晃动的问题。且目前市场上燃气灶底盘的尺寸不一,当消费者需要更换燃气灶时,往往要根据现有灶台开孔的尺寸来选择适用的燃气灶,或者是重新对灶台的开孔进行调整,存在较多的不便。
2、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zl201920312765.7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能适应不同灶台开孔的嵌入式燃气灶》(授权公告号为cn209944442u)公开了一种能适应不同灶台开孔的嵌入式燃气灶,包括有灶面以及位于其下的底盘,底盘具有底板以及自底板的周边向上延伸的侧壁,侧壁的顶端具有水平向外延展的凸缘并与灶面的下表面相抵,底盘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该侧壁垂直并向外延伸且延伸长度可调的调节件,该调节件为螺丝,底盘的侧壁在对应调节件的位置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开有供调节件在其中内外伸缩的螺孔。如此,能根据灶台开孔的大小来调节螺丝相对底盘侧壁的伸出长度,便于燃气灶定位。但上述专利存在如下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3、一、由于底盘的侧壁较薄,无法直接开设螺孔,故而需要另设带有螺孔的安装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燃气灶的成本;
4、二、螺丝伸出长度调节时的便利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三、螺丝会占据底盘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适用不同灶台开孔、且便于调节操作的灶具底盘结构。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灶具底盘结构,以提高调节件伸出长度的调节范围。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灶具底盘结构的燃气灶具。
4、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灶具底盘结构,包括有:
5、底盘,具有底壁、自底壁的周边向上延伸的侧壁;
6、调节件,设于底盘的侧壁,且至少局部相对底盘侧壁向外延伸,并记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
7、其特征在于:
8、所述调节件之相对底盘侧壁向外延伸的部分包括有至少两个单元部件,分别为第一单元部件、第二单元部件,两者沿上述第一方向排列布置,并以能拆装的方式约束在一起。
9、如此,本发明可通过选择合适数量的单元部件进行组装而实现调节件相对底盘侧壁的伸出长度的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灶台开孔尺寸。且本发明中调节件伸出长度调节时,不会影响底盘内部空间。
10、优选地,所述单元部件具有与底盘侧壁相对的第一表面、与底盘侧壁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相插配。除此之外,第一单元部件、第二单元部件之间也可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拆卸式地约束在一起。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为插接杆,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二插接部为与插接杆相适配的插接槽;
12、或,所述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二插接部为插接杆,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为与插接杆相适配的插接槽。
13、进一步地,记围绕上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为第一周向,所述第二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至少有两个,并沿第一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二插接部至少有两个,并沿第一周向间隔布置。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为插接杆,所述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二插接部为插接槽,并记第二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的数量为n,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二插接部的数量为m,m=an,其中,a为大于0的自然数。
15、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螺丝作为调节件能对伸出长度进行无级调节而言,本申请中采用至少两个单元部件进行拼装的调节件存在伸出长度调节范围有限的缺陷,故而,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a为大于1的自然数,即第一单元部件上,以n个第二插接部为一组,有至少两组,第一组中的第二插接部与第二组中的第二插接部沿第一周向交替布置,且第一组中的第二插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深度小于第二组中的第二插接部的深度;
16、所述第二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插设于第一单元部件之其中一组第二插接部中,且第二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的长度大于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一组中的第二插接部的深度。
17、如此,能根据所需的伸出长度,选择合适组的第二插接部进行插接,即可实现相邻两个单元部件拼装后的整体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的调节,从而提高调节件伸出长度的调节范围。
18、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元部件上对应每组第二插接部均设有标号层,且标号大小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深度相匹配。
19、在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为插接杆,所述底盘侧壁设有贯穿壁厚的插孔,以供插接杆插设于其中。如此,将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插设于底盘侧壁的插孔处即可实现调节件的装配。当灶台开孔尺寸与底盘尺寸相适配时,将调节件整体从底盘侧壁上取下即可,便于使用。
20、为提高结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一表面还设有卡扣,所述底盘侧壁设有供卡扣沿第一方向卡入的卡孔。如此,将第一单元部件的第一插接部插设于底盘侧壁的插孔处,且随着插接动作,单元部件上的卡扣能卡入卡孔内,从而实现调节件在底盘侧壁上的稳定安装。
21、优选地,所述单元部件的第二表面设有供卡扣伸入其中的凹槽。如此,卡扣的设置不影响各单元部件之间的拼装。
22、优选地,所述卡扣设于单元部件之第一表面的中央区域,所述单元部件上的第一插接部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于卡扣的外围;所述凹槽对应卡扣设于单元部件之第二表面的中央区域,所述单元部件上的第二插接部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于凹槽的外围。
23、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单元部件呈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柱状体。柱状体便于操作者安装时手持。
24、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将调节件之相对底盘侧壁向外延伸的部分设计为包括有至少两个单元部件,分别为第一单元部件、第二单元部件,两者沿第一方向排列布置,并以能拆装的方式约束在一起,如此,可通过选择合适数量的单元部件进行组装而实现调节件相对底盘侧壁的伸出长度的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灶台开孔尺寸。且本发明中调节件伸出长度调节时,不会影响底盘内部空间。
1.一种灶具底盘结构,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部件(20)具有与底盘侧壁(12)相对的第一表面(2a)、与底盘侧壁(12)相背的第二表面(2b),所述第一表面(2a)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表面(2b)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单元部件(21)的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单元部件(22)的第一插接部相插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部件(22)的第一插接部为插接杆,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单元部件(21)的第二插接部为与插接杆相适配的插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记围绕上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为第一周向,所述第二单元部件(22)的第一插接部至少有两个,并沿第一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单元部件(21)的第二插接部至少有两个,并沿第一周向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部件(22)的第一插接部为插接杆,所述第一单元部件(21)的第二插接部为插接槽,并记第二单元部件(22)的第一插接部的数量为n,第一单元部件(21)的第二插接部的数量为m,m=an,其中,a为大于0的自然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为大于1的自然数,即第一单元部件(21)上,以n个第二插接部为一组,有至少两组,第一组中的第二插接部与第二组中的第二插接部沿第一周向交替布置,且第一组中的第二插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深度小于第二组中的第二插接部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部件(21)上对应每组第二插接部均设有标号层(203),且标号大小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深度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部件(21)的第一插接部为插接杆,所述底盘侧壁(12)设有贯穿壁厚的插孔(121),以供插接杆插设于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部件(21)的第一表面(2a)还设有卡扣(204),所述底盘侧壁(12)设有供卡扣(204)沿第一方向卡入的卡孔(1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部件(20)的第二表面(2b)设有供卡扣(204)伸入其中的凹槽(20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04)设于单元部件(20)之第一表面(2a)的中央区域,所述单元部件(20)上的第一插接部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于卡扣(204)的外围;所述凹槽(205)对应卡扣(204)设于单元部件(20)之第二表面(2b)的中央区域,所述单元部件(20)上的第二插接部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于凹槽(205)的外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权项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部件(20)呈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柱状体。
13.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权项所述的灶具底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