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6-03  107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柔性显示屏技术的逐渐成熟,推动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折叠柔性显示屏手机、可折叠柔性显示屏平板电脑,以及具有可折叠柔性显示屏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是未来智能电子设备的一大重要演进方向。

2、柔性显示屏是可折叠电子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具有连续可折叠的特征。而转轴机构作为可折叠电子设备实现折叠功能的重要部件,在可折叠电子设备展开和闭合的过程中,转轴机构可带动柔性显示屏展平或者弯折。

3、目前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中,为了能够在实现折叠功能的同时,还可避免在折叠的过程中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或者拉扯,转轴机构的运动组件的结构较复杂,其通常会导致转轴机构的尺寸较大,从而难以满足可折叠电子设备整机的小型化设计要求。基于此,如何在实现转轴机构的小型化设计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柔性显示屏的结构可靠性,已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以减小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的尺寸,并保证转轴机构转动过程中柔性显示屏的结构可靠性,从而提升电子设备的结构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可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且转轴机构与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部分相对设置,电子设备通过转轴机构展开或闭合。在具体设置转轴机构,其可以包括主轴和转动模组。其中,转动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分设于主轴的相对的两侧,第一转动组件位于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之间,第二转动组件位于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之间。第一转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摆臂、第一支撑臂和第一连接件,第一摆臂与主轴转动连接,第一摆臂与第一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第一支撑臂与第二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摆臂和第一支撑臂之间,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摆臂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另外,主轴设置有第一轨迹槽,第一连接件可沿第一轨迹槽运动,以限制第一连接件的运动轨迹,从而可对第一摆臂通过第一连接件拉动第一支撑臂运动的轨迹进行限制。第二转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二摆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二连接件,第二摆臂与主轴转动连接,第二摆臂与第二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第二支撑臂与第一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二摆臂和第二支撑臂之间,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摆臂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支撑臂转动连接。另外,主轴还设置有第二轨迹槽,第二连接件可沿第二轨迹槽运动,以限制第二连接件的运动轨迹,从而可对第二摆臂通过第二连接件拉动第二支撑臂运动的轨迹进行限制。

3、基于本技术上述转轴机构,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相向运动,第一壳体固定架带动第一摆臂绕主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摆臂可带动第一连接件在主轴的第一轨迹槽内朝第一摆臂运动,从而可带动第一支撑臂绕主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壳体固定架带动第二摆臂绕主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摆臂可带动第二连接件在主轴的第二轨迹槽内朝第二摆臂运动,从而可带动第二支撑臂绕主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在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相背运动,第一壳体固定架带动第一摆臂绕主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摆臂可带动第一连接件在主轴的第一轨迹槽内朝第一支撑臂运动,从而可带动第一支撑臂绕主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壳体固定架带动第二摆臂绕主轴沿顺时针转动时,第二摆臂可带动第二连接件在主轴的第二轨迹槽内朝第二支撑臂运动,从而可带动第二支撑臂绕主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可实现转轴机构的折叠和展开功能。

4、现有的一些转轴机构,为了保证机构的稳定性,需要加强与主轴连接的转动组件的厚度,这样会使得主轴和转轴机构都非常厚重,如果强行减薄则容易使转动组件的强度减弱,进而大大影响转轴机构的可靠性,进而导致电子设备寿命减少。本技术的上述转轴机构,结构精简,通过上述结构关系,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主轴内滑动即可联动左右两侧的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因此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厚度截面无需做的很厚,以穿梭在主轴的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中,同时因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和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与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具有连接关系,所以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在垂直轴向的方向上有足够的长度延伸,因此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保证转轴机构的可靠性。这样,既能达到减薄主轴厚度和整机厚度的效果,又能保持转轴机构的可靠性,使得整个转轴机构轻薄又可靠。

5、另外,由于第一连接件可在第一轨迹槽内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第二连接件可在第二轨迹槽内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整个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的运动不受控,进而避免导致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的运动随机性,从而保证整个转轴机构的结构和运动稳定性。在一些情况下,通过对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进行合理的设计,还可以使得转轴机构的外侧切线在整个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都保持恒长,进而使得覆盖于转轴机构表面的柔性显示屏也能够基本保持长度不变,这样,可有效的避免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或者拉扯,从而可提升柔性显示屏的结构可靠性,进而提升电子设备的结构可靠性。

6、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轴包括基座和盖板,盖板盖设于基座,基座设置有第一弧形槽,盖板包括朝向第一弧形槽设置的第一凸起,则第一凸起的表面和第一弧形槽的槽面之间的间隙可作为第一轨迹槽。另外,第一连接件可包括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且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时,第一弧形面与第一凸起的表面相抵接,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槽的槽面相抵接。从而使第一凸起的表面和第一弧形槽的槽面将第一连接件限位于第一轨迹槽,以使转轴机构在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时,第一连接件的位置相对稳定,不会产生虚位晃动,以提高转轴机构在上述两种状态下的可靠性。

7、另外,基座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弧形槽,盖板还包括朝向第三弧形槽设置的第三凸起,则第三凸起的表面和第三弧形槽的槽面之间的间隙作为第二轨迹槽,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弧形面和第四弧形面,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时,第三弧形面与第三凸起的表面相抵接,且第四弧形面与第三弧形槽的槽面相抵接。从而使第三凸起的表面和第三弧形槽的槽面将第二连接件限位于第二轨迹槽,以使转轴机构在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时,第二连接件的位置相对稳定,不会产生虚位晃动,以提高转轴机构在上述两种状态下的可靠性。

8、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弧形面与第一凸起的表面相抵接,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槽的槽面之间存在间隙。而在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槽的槽面相抵接,第一弧形面与第一凸起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第一连接件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一轨迹槽内的运动轨迹,与第一连接件在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一轨迹槽内的运动轨迹不同,其有利于提升转轴机构设计的灵活性。

9、另外,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三弧形面与第三凸起的表面相抵接,第四弧形面与第三弧形槽的槽面之间存在间隙。而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四弧形面与第三弧形槽的槽面相抵接,第三弧形面与第三凸起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第二连接件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二轨迹槽内的运动轨迹,与第二连接件在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二轨迹槽内的运动轨迹不同,其有利于提升转轴机构设计的灵活性。

10、在本技术中,还可以使第一连接件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一轨迹槽内的运动轨迹,与第一连接件在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一轨迹槽内的运动轨迹相同。具体的,第一凸起的表面与第一弧形槽的槽面之间各处的间距相等,此时第一轨迹槽为等宽槽,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以及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弧形面与第一凸起的表面相抵接,且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槽的槽面相抵接,其可有利于提升第一连接件在第一轨迹槽内运动的稳定性。相类似的,第三凸起的表面与第三弧形槽的槽面之间各处的间距也可相等,从而使第二轨迹槽为等宽槽,另外,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以及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三弧形面与第三凸起的表面相抵接,且第四弧形面与第三弧形槽的槽面相抵接,以使第二连接件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二轨迹槽内的运动轨迹,与第二连接件在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二轨迹槽内的运动轨迹相同,从而提升第二连接件在第二轨迹槽内运动的稳定性。

11、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弧形面可为圆弧面,且第二弧形面也可为圆弧面,此时可使第一弧形面的半径与第二弧形面的半径的和等于第一凸起的表面和第一弧形槽的槽面之间的间距,以提升第一连接件在第一轨迹槽内运动顺畅性。

12、相类似的,第二连接件的第三弧形面可为圆弧面,且第四弧形面也可为圆弧面,此时可使第三弧形面的半径与第四弧形面的半径的和等于第三凸起的表面和第三弧形槽的槽面之间的间距,以提升第二连接件在第二轨迹槽内运动顺畅性。

13、在本技术中,第一摆臂与主轴转动连接,其中,基座设置有第二弧形槽,第一摆臂包括第一弧形转动块,第一弧形转动块容置于第二弧形槽,且第一弧形转动块可沿第二弧形槽的槽面滑动以实现第一摆臂与主轴的转动连接。从而使第一摆臂与主轴通过虚拟轴的方式转动连接,其有利于减小第一摆臂在主轴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转轴机构的小型化设计。

14、另外,第二摆臂也与主轴转动连接,基座还设置有第四弧形槽,所述第二摆臂包括第二弧形转动块,所述第二弧形转动块容置于所述第四弧形槽,且所述第二弧形转动块可沿所述第四弧形槽的槽面滑动以实现第二摆臂与主轴的转动连接。从而使第二摆臂与主轴通过虚拟轴的方式转动连接,其有利于减小第二摆臂在主轴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转轴机构的小型化设计。

15、可以理解的是,针对外折式的电子设备,第一摆臂与主轴通过虚拟轴或实心轴转动连接时,第一摆臂绕主轴转动的轴心均位于主轴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一侧。且第二摆臂与主轴通过虚拟轴或实心轴转动连接时,第二摆臂绕主轴转动的轴心均位于主轴的背离柔性显示屏的一侧。

16、为了提高第一摆臂与主轴连接的可靠性,在本技术中,盖板还包括朝向第二弧形槽设置的第二凸起,第一弧形转动块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凸起与第二弧形槽之间,以通过第二凸起和第二弧形槽将第一摆臂限位于主轴,从而可避免第一摆臂从第二弧形槽脱出。

17、另外,盖板还包括朝向第四弧形槽设置的第四凸起,第二弧形转动块的至少部分位于第四凸起与第四弧形槽之间,以通过第四凸起和第四弧形槽将第二摆臂限位于主轴,从而可避免第二摆臂从第四弧形槽脱出。

18、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摆臂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撑臂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二转轴的轴线平行不重合,从而使第一摆臂与第一支撑臂可通过第一连接件实现互拉运动。

19、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摆臂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支撑臂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第三转轴的轴线与第四转轴的轴线平行不重合,从而使第二摆臂与第二支撑臂可通过第二连接件实现互拉运动。

20、在具体将第一摆臂与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时,可使第一弧形转动块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槽口朝向第二弧形槽设置。第一转轴安装于第一安装槽,第一转轴的部分表面与第一安装槽的槽面接触,且第一转轴的部分表面与第二弧形槽的槽面接触。通过将第一转轴安装于第一弧形转动块的开放的第一安装槽以与第二弧形槽的槽面接触,可以有效的减小第一弧形转动块的尺寸,不必因为第一转轴的大小而增大第一安装槽的厚度,从而有利于转轴机构的小型化设计。

21、另外,第一安装槽的槽面包括第一圆弧面,第一转轴的用于与第一安装槽的槽面接触的表面为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的圆心与第二圆弧面的圆心重合,这样可在第一弧形转动块沿第二弧形槽的槽面滑动的过程,使第一转轴相对第一弧形转动块转动,以实现第一摆臂与第一转轴的转动连接。

22、第二弧形槽的槽面为第三圆弧面,第一转轴的用于与第二弧形槽的槽面接触的表面为第四圆弧面,第三圆弧面的圆心与第四圆弧面的圆心重合,这样在第一转轴随第一弧形转动块沿第二弧形槽的槽面滑动的同时,还可以使第一转轴相对于第一弧形转动块和第二弧形槽转动,从而便于实现第一连接件相对主轴的运动。

23、相类似的,第二弧形转动块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槽口朝向第四弧形槽设置,第三转轴安装于开放的第二安装槽以与第四弧形槽的槽面接触,第三转轴的部分表面与第二安装槽的槽面接触,且第三转轴的部分表面与第四弧形槽的槽面接触。通过将第三转轴安装于第二弧形转动块的第二安装槽,可以有效的减小第二弧形转动块的尺寸,不必因为第三转轴的大小而增大第二安装槽的厚度,从而有利于转轴机构的小型化设计。

24、第二安装槽可包括第五圆弧面,第三转轴的用于与第二安装槽的槽面接触的表面为第六圆弧面,且第五圆弧面的圆心与第六圆弧面的圆心重合。另外,第四弧形槽的槽面为第七圆弧面,第三转轴的用于第四弧形槽的槽面接触的表面可为第八圆弧面,则第七圆弧面的圆心与第八圆弧面的圆心重合。这样,在第三转轴随第二弧形转动块沿第四弧形槽的槽面滑动的同时,还可以使第三转轴相对于第二弧形转动块和第四弧形槽转动,从而便于实现第二连接件相对主轴的运动。

25、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可以包括多个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子连接件。另外,该多个第一子连接件可位于第一摆臂和第一支撑臂之间,则第一摆臂可与相邻的第一子连接件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臂可与相邻的第一子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一摆臂和第一支撑臂通过多个第一子连接件连接,可有效的改善第一摆臂和第一支撑臂绕主轴转动过程中的速度均匀性,以提升第一摆臂和第一支撑臂互拉运动的平滑顺畅性。

26、另外,第二连接件可以包括多个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二子连接件。另外,该多个第二子连接件可位于第二摆臂和第二支撑臂之间,则第二摆臂可与相邻的第二子连接件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臂可与相邻的第二子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摆臂和第二支撑臂通过多个第二子连接件连接,可有效的改善第二摆臂和第二支撑臂绕主轴转动过程中的速度均匀性,以提升第二摆臂和第二支撑臂互拉运动的平滑顺畅性。

27、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机构还包括同步组件,同步组件包括第一齿轮连杆和第二齿轮连杆,第一齿轮连杆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连杆,第一齿轮与主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一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第二齿轮连杆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连杆,第二齿轮与主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二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传动连接。这样,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或者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可实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的同步反向运动,其有利于提升转轴机构运动的稳定性,并可有效的降低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受到瞬时挤压或者拉扯应力的风险,以提升柔性显示屏的结构可靠性。

28、在本技术中,第一齿轮可通过第五转轴与主轴转动连接,第二齿轮可通过第六转轴与主轴转动连接,以提升第一齿轮连杆和第二齿轮连杆绕主轴转动的稳定性。

29、另外,为了实现第一连杆与第一壳体固定架的滑动连接,可以使第一壳体固定架还设置有第三滑槽,则第一连杆可安装于第三滑槽,且可在第三滑槽内相对第一壳体固定架沿朝向或者背离基座的方向滑动。

30、在将第二连杆与第二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时,第二壳体固定架还设置有第四滑槽,第二连杆安装于第四滑槽,且可在第四滑槽内相对第二壳体固定架沿朝向或者背离基座的方向滑动。

31、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显示屏以及第一方面的转轴机构,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设于转轴机构的相对的两侧,第一壳体固定架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壳体固定架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柔性显示屏连续覆盖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机构,且柔性显示屏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该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时,转轴机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起到对柔性显示屏的平整支撑的作用,从而可保证电子设备在该展开状态下的形态完整。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两个壳体相向转动带动柔性显示屏转动,可有效的避免柔性显示屏发生形变,以降低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转轴机构,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所述转轴机构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部分相对设置,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转轴机构展开或闭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包括主轴和转动模组,所述转动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分设于所述主轴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之间,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之间,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包括基座和盖板,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三弧形槽;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盖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弧形槽设置的第一凸起和朝向所述第三弧形槽设置的第三凸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凸起的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弧形槽的槽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弧形槽的槽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凸起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弧形槽的槽面之间各处的间距相等,所述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以及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凸起的表面相抵接,且所述第二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弧形槽的槽面相抵接;所述第三凸起的表面与所述第三弧形槽的槽面之间各处的间距相等,所述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以及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三弧形面与所述第三凸起的表面相抵接,且所述第四弧形面与所述第三弧形槽的槽面相抵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二弧形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弧形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弧形面的半径的和等于所述第一凸起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弧形槽的槽面之间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二弧形槽和第四弧形槽,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弧形转动块,所述第一弧形转动块容置于所述第二弧形槽,且所述第一弧形转动块可沿所述第二弧形槽的槽面滑动以实现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主轴的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盖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弧形槽设置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弧形转动块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弧形槽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摆臂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平行不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转动块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弧形槽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转轴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面接触,且所述第一转轴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二弧形槽的槽面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面包括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一转轴的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面接触的表面为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圆心重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槽的槽面为第三圆弧面,所述第一转轴的用于与所述第二弧形槽的槽面接触的表面为第四圆弧面,所述第三圆弧面的圆心与所述第四圆弧面的圆心重合;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绕所述主轴转动的轴心位于所述主轴的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二摆臂绕所述主轴转动的轴心位于所述主轴的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多个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子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子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一支撑臂之间,所述第一摆臂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连接件转动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包括第一齿轮连杆和第二齿轮连杆,所述第一齿轮连杆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六转轴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一连杆安装于所述第三滑槽,且可在所述第三滑槽内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沿朝向或者背离所述主轴的方向滑动;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显示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中: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转轴机构包括主轴和转动模组,其中,转动模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一支撑臂和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一摆臂和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件可沿主轴第一轨迹槽运动,以限制第一连接件的运动轨迹。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摆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分别与第二摆臂和第二支撑臂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件可沿主轴的第二轨迹槽运动,以限制第二连接件的运动轨迹。该转轴机构的设计,可以对第一壳体固定架与第二壳体固定架的相对主轴的运动距离进行限制,从而可避免对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或者拉扯。

技术研发人员:沈贺文,石拓,钟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17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