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装饰纹理,尤其涉及一种微纹理结构,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类产品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功能化,产品的外观设计也成为现代主流趋势。例如,手机后壳的装饰纹理效果不仅可以提高产品价值,还可以满足大众对美感和艺术感的更高追求。
2、现有的装饰纹理一般是在二维平面上通过图案设计来体现出3d效果,但其呈现的光影效果不够丰富,在视觉上不够生动,立体感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纹理结构以及一种电子设备,以用于提高装饰纹理的光影效果,提高装饰纹理的立体感。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纹理结构,其设于基材的表面。微纹理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第一曲线和多条第二曲线,各条第一曲线沿第一方向均具有至少一个波峰,各条第二曲线沿第一方向均具有至少一个波谷,每条第一曲线的各个波峰顶点与至少一条第二曲线的波谷顶点重合,多条第一曲线和多条第二曲线相互交织以形成多个异型格;异型格内设有多个条状凸起,各个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相同和/或相近,沿异型格的边缘区域朝向异型格的中心区域,各个条状凸起的最高点相对于基材表面的距离逐渐增大。
3、本技术微纹理结构通过设置多条间隔排布的第一曲线的波峰顶点和多条间隔排布的第二曲线的波谷顶点重合,以使得多条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之间相互交织形成多个异型格,从而在基材表面上形成了具有异型格纹理的图案。且由于各条第一曲线和各条第二曲线均为连续的曲线,以使得各个异型格的轮廓形状呈现渐变的效果。
4、本技术微纹理结构还通过在异型格内设置多个延伸趋势相同和/或相近的条状凸起,同时设置沿异型格的边缘区域朝向异型格的中心区域,各个条状凸起的最高点相对于基材表面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使得每个异型格在微观上呈现中间凸起并向四周平滑下降的形状。也即使得本技术微纹理结构的反光量从异型格边缘区域至异型格中心区域逐渐增大,进而提高了本技术微纹理结构呈现异型格纹理的视觉效果和光影效果,提高了本技术微纹理结构的立体感。
5、在一种实施例中,沿条状凸起的延伸方向,每个条状凸起的最高点相对靠近异型格的中心区域;沿条状凸起的排列方向,靠近异型格的中心区域的条状凸起的高度高于远离异型格的中心区域的条状凸起的高度。
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条状凸起的延伸方向将每个条状凸起的最高点设置在异型格的中心区域,同时在条状凸起的排列方向上,设置靠近中心区域的条状凸起的高度高于远离中心区域的条状凸起的高度,以使得每个异型格四周边缘的反光量趋于一致,进而使得各个异型格的光影相对均匀,从而提高了异型格纹理的光影效果。
7、在一种实施例中,沿条状凸起的延伸方向,条状凸起的延伸路径曲线在异型格内连续可导。
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条状凸起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条状凸起的延伸路径曲线在异型格内连续可导,以使得条状凸起的形状更均匀圆滑,避免出现尖点而影响视觉效果。
9、在一种实施例中,沿条状凸起的排列方向,条状凸起的顶部连成的曲线在异型格内连续可导。
1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条状凸起的排列方向上,设置条状凸起的顶部连成的曲线在异型格内连续可导,也即使得各个条状凸起的最高点从异型格边缘区域至中心区域递增的程度相对均匀,避免出现尖点而影响视觉效果。
11、在一种实施例中,任一异型格均包括两段第一曲线构成的一对侧边,以及包括两段第二曲线构成的另一对侧边,异型格内各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与该段第一曲线或该段第二曲线的形状相近。
1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异型格内的各个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与该段的第一曲线或该段的第二曲线形状相近,也即使得每个异型格内的各条状凸起的走势与其中一条侧边的形状相近,从而使得每个异型格的内部结构与异型格的边界轮廓形状相近,提高了本技术微纹理结构的整体视觉效果一致性。
13、在一种实施例中,任意一段第一曲线两侧的异型格内的各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与该段第一曲线的形状相近。
1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任意一段第一曲线两侧的异型格内的各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与该段第一曲线的形状相近,以使得相邻两个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均相近,本技术微纹理结构整体在视觉上更具有一致性,可进一步提升微纹理结构的视觉效果。
15、在一种实施例中,任意一段第一曲线两侧的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的数量相等,且一侧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与另一侧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一一对应设置。
16、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任意一段第一曲线两侧的异型格内的各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与该段第一曲线的形状相近,通过设置两侧的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的数量相等,同时使得其中一侧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与另一侧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相邻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具有连续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异型格纹理整体更顺滑,从而进一步提升本技术微纹理结构的视觉效果。
17、在一种实施例中,任意一段第二曲线两侧的异型格内的各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与该段第二曲线的形状相近。
1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任意一段第二曲线两侧的异型格内的各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与该段第二曲线的形状相近,从而使得本技术微纹理结构整体在视觉上更具有一致性,进而可进一步提升微纹理结构的视觉效果。
19、在一种实施例中,任意一段第二曲线两侧的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的数量相等,且一侧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与另一侧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一一对应设置。
20、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任意一段第二曲线两侧的异型格内的各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与该段第二曲线的形状相近,通过设置两侧的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的数量相等,同时使得其中一侧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与另一侧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相邻异型格内的条状凸起具有连续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异型格纹理整体更顺滑,一致性更强,从而进一步提升本技术微纹理结构的视觉效果。
21、在一种实施例中,条状凸起在垂直于自身延伸路径曲线的截面上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弧形。
2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条状凸起在垂直于自身延伸路径曲线的截面上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弧形中的任意一种,由于该截面形状相对规整,进而可以降低工艺难度。
23、在一种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条第一曲线之间以及任意相邻两条第二曲线之间的间距皆介于1-3mm之间。
24、在一种实施例中,沿条状凸起的排列方向,每个条状凸起的宽度介于1-3μm之间。
25、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任意相邻两条第一曲线之间以及任意相邻两条第二曲线之间的间距皆介于1-3mm之间,在条状凸起的排列方向,设置每个条状凸起的宽度介于1-3μm之间,以使得各个条状凸起的排列相对紧密,进而使得微纹理结构反射的光泽更突出,呈现的颜色更丰富。
26、在一种实施例中,每个异型格内的各个条状凸起的相对于基材表面的距离小于10μm。
27、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条状凸起的宽度介于1-3μm之间,设置各个条状凸起相对于基材表面的距离小于10μm,以进一步使得微纹理结构反射的光泽更突出,呈现的颜色更丰富。
28、在一种实施例中,各个条状凸起之间的间距为零。
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各个条状凸起之间的间距为零,以避免间隔处的反光量与其余部分的反光量相差较大,可能会导致在视觉上呈现缝隙,影响视觉效果。
30、在一种实施例中,沿条状凸起的排列方向,各个条状凸起的宽度相同。
3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各个条状凸起的宽度相同,以使得呈现的纹理相对均匀,呈现的异型格纹理效果更自然。
32、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镜像对称。
3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镜像对称,可以提高本技术微纹理结构的美感。
34、在一种实施例中,各条第一曲线之间、各条第二曲线之间以及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各条第一曲线之间、各条第二曲线之间以及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之间的间距相等,以使得各条异型格纹理的相对均匀,进一步提高微纹理结构整体的美感。
36、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分别为轴对称图形,且在第一方向上,各个第一曲线的波峰顶点连线构造为第一曲线的对称轴,各个第二曲线的波谷顶点连线构造为第二曲线的对称轴。
37、通过设置第一曲线和第二曲分别为轴对称图形,并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各个波峰顶点的连线作为第一曲线的对称轴,各个波谷顶点的连线作为第二曲线的对称轴,以增强本技术微纹理结构的对称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美感。
38、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均为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
3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均为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以增强本技术微纹理结构整体在视觉上的一致性,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美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功能模组以及壳体。其中,功能模组收容于的壳体内,并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功能。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微纹理结构,该微纹理结构可以用于装饰壳体。需要说明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基材可以是本技术第二方面中壳体的基材。
41、可以理解的,本技术第二方面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由于采用了本技术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微纹理结构,因而也具有了较好的立体感和较高的光影效果。
1.一种微纹理结构,设于基材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纹理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第一曲线和多条第二曲线,各条所述第一曲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具有至少一个波峰,各条所述第二曲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具有至少一个波谷,每条所述第一曲线的各个所述波峰顶点与至少一条所述第二曲线的波谷顶点重合,多条所述第一曲线和多条所述第二曲线相互交织以形成多个异型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条状凸起的延伸方向,每个所述条状凸起的最高点相对靠近所述异型格的中心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条状凸起的延伸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的延伸路径曲线在所述异型格内连续可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异型格均包括两段所述第一曲线构成的一对侧边,以及包括两段所述第二曲线构成的另一对侧边,所述异型格内各所述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与该段所述第一曲线或该段所述第二曲线的形状相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段所述第一曲线两侧的所述异型格内的各所述条状凸起的延伸趋势与该段所述第一曲线的形状相近;或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微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凸起在垂直于自身延伸路径曲线的截面上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微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一曲线之间以及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二曲线之间的间距皆介于1-3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条状凸起的排列方向,每个所述条状凸起的宽度介于1-3μ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微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与所述第二曲线镜像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微纹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和所述第二曲线分别为轴对称图形,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个所述第一曲线的波峰顶点连线构造为所述第一曲线的对称轴,各个所述第二曲线的波谷顶点连线构造为所述第二曲线的对称轴。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模组和壳体,所述功能模组收容于所述的壳体内并用于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微纹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