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allin2025-06-12  44


本技术涉及显示,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是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显示特性,相较于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技术,microled显示面板具有亮度更高、发光效率更好、功耗更低的优点。

2、但是,现有技术的microled显示面板,由于发光元件发散角度大,容易引起多个发光元件之间的色彩串扰,且容易导致降低出光效率,影响micr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多个发光元件之间光线容易串扰、或发光元件出光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2、第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3、导电基板;

4、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包括各自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和多个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依次远离所述导电基板;以及,

5、聚光结构,包括多个聚光透镜,所述多个聚光透镜包括各自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聚光透镜、多个第二聚光透镜和多个第三聚光透镜,所述第一聚光透镜覆盖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光面,所述第二聚光透镜覆盖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光面,所述第三聚光透镜覆盖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出光面。

6、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7、第一平坦层,设置于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并覆盖于所述第一聚光透镜和所述第一发光元件;

8、第二平坦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坦层远离所述导电基板一侧,并覆盖于所述第二聚光透镜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以及,

9、第三平坦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层远离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并覆盖于所述第三聚光透镜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

10、可选地,所述导电基板包括均设置于一侧且各自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焊盘、多个第二焊盘和多个第三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

11、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导体结构,所述导体结构包括:

12、多个第一金属插塞,均贯穿于所述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金属插塞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焊盘电连接;

13、多个第二金属插塞,均贯穿于所述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二金属插塞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焊盘电连接;

14、多个第三金属插塞,均贯穿于所述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三金属插塞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金属插塞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电连接。

15、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16、所述聚光透镜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d,等于该聚光透镜所覆盖的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w、和该发光元件与相邻发光元件的相邻两边的间距l之和,所述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导电基板的方向;

17、所述聚光透镜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h,等于该聚光透镜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d的一半、与该聚光透镜所覆盖的发光元件中p型氮化镓层或n型氮化镓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之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导电基板。

18、可选地,在第一方向上,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的间距l不小于2μm、且不大于200μm;

19、各所述聚光透镜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d不小于6μm、且不大于300μm,且各所述聚光透镜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h不小于3μm、且不大于150μm;

20、所述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导电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导电基板。

21、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相邻发光元件的相邻两边的间距l1不小于2.4μm、且不大于200μm;

22、所述第一聚光透镜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d1不小于7.2μm、且不大于300μm,且所述第一聚光透镜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h1不小于3.6μm、且不大于150μm。

23、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相邻发光元件的相邻两边的间距l2不小于2.2μm、且不大于200μm;

24、所述第二聚光透镜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d2不小于6.6μm、且不大于300μm,且所述第二聚光透镜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h2不小于3.3μm、且不大于150μm。

25、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导电基板上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在所述导电基板上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不小于1.2且不大于2。

26、可选地,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面积、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面积为的比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1.5;

27、所述第一方向为平行于导电基板的方向。

28、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聚光结构远离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的滤光结构,所述滤光结构包括第一彩膜层、第二彩膜层和第三彩膜层,所述第一彩膜层在第二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聚光透镜相重叠,所述第二彩膜层在第二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聚光透镜相重叠,所述第三彩膜层在第二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聚光透镜相重叠;

29、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导电基板相垂直的方向。

30、第二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31、将键合到导电基板的一侧的第一发光层,对应所述导电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焊盘进行图案化,得到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

32、在每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远离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制造第一聚光透镜;

33、制造覆盖于各所述第一聚光透镜和所述导电基板的第一平坦层;

34、在所述第一平坦层覆盖所述导电基板一侧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焊盘、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三焊盘之处,形成与所述第二焊盘电连接的第一金属插塞、与所述第三焊盘电连接的第二金属插塞;

35、将键合到所述第一平坦层远离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的第二发光层,对应所述导电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金属插塞进行图案化,得到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

36、在每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远离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制造第二聚光透镜;

37、制造覆盖于各所述第二聚光透镜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平坦层;

38、在所述第二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插塞之处,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插塞电连接的第三金属插塞;

39、将键合到所述第二平坦层远离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的第三发光层,对应所述导电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三金属插塞进行图案化,得到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三发光元件;

40、在每个所述第三发光元件远离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制造第三聚光透镜;

41、制造覆盖于各所述第三聚光透镜和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三平坦层。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4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显示面板包括导电基板、发光结构以及聚光结构,聚光结构设于发光结构远离导电基板的一侧,具体的,在各发光元件远离导电基板的一侧设置聚光透镜,聚光透镜紧贴于发光元件的出光面,理论上发光元件所有的出射光全部都入射聚光透镜,尽可能地被聚光透镜聚焦转变成准直光线出射,能够大大减小发光元件的散射,即减小发光元件的出光角度,防止多个发光元件的光线之间发生串扰,并且提高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

44、另外,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依次远离导电基板,即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的设置高度不同,此时,将聚光透镜覆盖于发光元件的出光面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聚光效果,减小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相距较大的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光线发生串扰甚至发生全反射的概率,提高出光效率。

45、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板包括均设置于一侧且各自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焊盘、多个第二焊盘和多个第三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的间距l不小于2μm、且不大于2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相邻发光元件的相邻两边的间距l1不小于2.4μm、且不大于2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相邻发光元件的相邻两边的间距l2不小于2.2μm、且不大于2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导电基板上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在所述导电基板上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不小于1.2且不大于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面积、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面积为的比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聚光结构远离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的滤光结构,所述滤光结构包括第一彩膜层、第二彩膜层和第三彩膜层,所述第一彩膜层在第二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聚光透镜相重叠,所述第二彩膜层在第二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聚光透镜相重叠,所述第三彩膜层在第二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聚光透镜相重叠;

11.一种如权利要求3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包括导电基板、发光结构、以及聚光结构,发光结构设置于导电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元件包括各自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和多个第三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依次远离导电基板;聚光结构包括多个聚光透镜,多个聚光透镜包括各自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聚光透镜、多个第二聚光透镜和多个第三聚光透镜,第一聚光透镜覆盖于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光面,第二聚光透镜覆盖于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光面,第三聚光透镜覆盖于第三发光元件的出光面;通过聚光透镜聚焦减小发光元件的出光角度,防止多个发光元件的光线间发生串扰,并提高出光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婷婷,孙雪菲,柳在健,贾倩,王英涛,李浩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20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