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锂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1、锂二次电池(锂金属二次电池)具备卷绕型的电极组和非水电解质。卷绕型的电极组通过将正极和具备负极集电体的负极隔着分隔件卷绕成螺旋状而构成。锂二次电池中,在充电时锂金属在负极析出,在放电时锂金属溶解,并在非水电解质中以锂离子的形式释放。
2、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圆筒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锂离子电池通过将正极板、负极板隔着分隔件围轴芯卷绕以制作卷绕组,并且将该卷绕组收纳在圆筒形电池容器中,其中所述卷绕组使用2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在前述正极板与前述负极板之间重叠了2张,该分隔件的各自的前端部分通过熔接而一体化,该经一体化的前端部分分别接合到前述轴芯的不同位置。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299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对于锂二次电池,要求循环特性的改善。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轴芯配置于锂二次电池的卷绕型电极组的中空部时,能够抑制充放电时的电极组的中空部附近的电极变形所导致的电极的压曲、电极的断裂等。然而,循环特性仍然不充分。
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4、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锂二次电池,其具备:卷绕型的电极组,其具有正极、具备负极集电体的负极及配置于前述正极与前述负极之间的分隔件;芯构件,其配置于前述电极组的中空中;以及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前述负极中,在充电时锂金属析出,在放电时前述锂金属溶解,前述负极集电体为奥氏体系不锈钢箔或无氧铜箔。
5、发明的效果
6、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锂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
7、将本发明的新型的特征记载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但本发明关于构成和内容这两者,应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征一起,根据参照了附图的以下的详细的说明进一步充分理解。
1.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在充电时所述负极中析出的锂金属的厚度x与在放电时的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距离y满足y/x>1.5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分隔件包含选自由微多孔片和非织造布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基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分隔件由多个所述基材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分隔件包含微多孔片、及配置于所述微多孔片的至少一个表面的耐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分隔件由基材和凸部的层叠体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芯构件固定于所述电极组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芯构件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芯构件的形状为圆筒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芯构件的外径d1与放电时的所述电极组的外径d2满足d1/d2≤1/4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