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6-15  35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配,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1、钢球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加工和生产领域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基础零部件。针对钢球的上料方式而言,大多数工业设备加工厂中都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人工方式上料效率低,人工成本也较高。对此,现有技术中开发出钢球上料设备,例如可旋转高空提升机,通过旋转提升的方式对钢球进行夹取或吸附取料,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上料,但是能够夹取或者吸附到的负载还是较小,而且由于可旋转高空提升机较大,整体结构操作运行起来较为复杂,导致分料效率依旧难以得到明显提升。可旋转高空提升机所占用的产地空间也需要足够大,因此还会导致出现设备成本高、产地限制大等问题,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包括料斗、第一送料管、第二送料管、吹气机构、分料板和升降机构;所述料斗具有容纳钢球的料腔,所述料斗顶壁和底壁对应开设有与料腔相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送料管和第二送料管均分别设于料斗外侧并与料腔相通,所述第二送料管位于第一送料管上方;所述分料板设于第二开口内,所述分料板顶壁开设有用于承接钢球的第一通槽,所述分料板底壁固定设于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驱动分料板在第二开口内进行升降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通槽移动至与第一送料管或第二送料管对应相通的位置;所述吹气机构设于料腔内并朝向第一通槽内吹气,用于将所述第一通槽内的钢球吹入第一送料管或第二送料管内。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料斗一侧开设有与料腔以及第二开口相通的第三开口,所述料斗上具有第三开口的一侧贴合连接有一立板;所述第一送料管和第二送料管均分别连接在立板背向料斗的一侧壁上;所述立板上在相对位于第三开口内的区域开设有与第一送料管相通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二送料管相通的第二通孔。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板朝向料斗的一侧壁上在位于第三开口内的区域还设有位于分料板上方的挡块;所述挡块一端固定设于立板侧壁且位于第二通孔上方,所述挡块另一端与吹气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挡块底壁开设有供分料板顶部插入的第二通槽。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气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吹气嘴,所述安装板固定设于挡块远离立板的一端,所述吹气嘴固定设于安装板上且朝向第二通槽内吹气。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板背向料斗的一侧壁上设有料管安装座,所述第一送料管和第二送料管均分别连接在料管安装座上;所述料管安装座内分别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对应与第一通孔和第一送料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对应与第二通孔和第二送料管相连通。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料管安装座上在靠近第一送料管和第二送料管的位置处对应设有第一钢球检测感应器和第二钢球检测感应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料斗下方且固定设于立板侧壁的滑轨、上下滑动设于滑轨上的滑块、固定设于滑块顶端且与分料板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位于滑轨一侧并固定设于立板侧壁的升降气缸、设于升降气缸内的升降气缸轴以及设于升降气缸轴顶端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的浮动接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板侧壁上在位于滑轨远离升降气缸的一侧设有上下对应的两缓冲限位机构;所述滑块靠近两缓冲限位机构的一侧设有相对位于两缓冲限位机构之间并用于与两缓冲限位机构进行缓冲限位配合的凸块。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料斗底壁固定设有包围第二开口的矩形框板,所述矩形框板内具有上下贯穿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且尺寸相同;所述分料板位于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内时,所述分料板的外侧壁贴近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的内侧壁。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的两相对边缘处内侧均设有内斜面,所述第一通槽的两相对边缘处外侧均设有外斜面。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中,分料板能够在升降机构的驱动下在料斗的料腔内进行升降运动,分料板顶壁开设有用于承接钢球的第一通槽,便于通过升降机构对分料板的不同升降高度进行调节,然后通过吹气机构将处于一定位置高度的第一通槽内的钢球送入相应的送料管中,具有对钢球进行往复分料的功能,有效提高自动化分料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第一送料管、第二送料管、吹气机构、分料板和升降机构;所述料斗具有容纳钢球的料腔,所述料斗顶壁和底壁对应开设有与料腔相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送料管和第二送料管均分别设于料斗外侧并与料腔相通,所述第二送料管位于第一送料管上方;所述分料板设于第二开口内,所述分料板顶壁开设有用于承接钢球的第一通槽,所述分料板底壁固定设于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驱动分料板在第二开口内进行升降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通槽移动至与第一送料管或第二送料管对应相通的位置;所述吹气机构设于料腔内并朝向第一通槽内吹气,用于将所述第一通槽内的钢球吹入第一送料管或第二送料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一侧开设有与料腔以及第二开口相通的第三开口,所述料斗上具有第三开口的一侧贴合连接有一立板;所述第一送料管和第二送料管均分别连接在立板背向料斗的一侧壁上;所述立板上在相对位于第三开口内的区域开设有与第一送料管相通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二送料管相通的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朝向料斗的一侧壁上在位于第三开口内的区域还设有位于分料板上方的挡块;所述挡块一端固定设于立板侧壁且位于第二通孔上方,所述挡块另一端与吹气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挡块底壁开设有供分料板顶部插入的第二通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吹气嘴,所述安装板固定设于挡块远离立板的一端,所述吹气嘴固定设于安装板上且朝向第二通槽内吹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背向料斗的一侧壁上设有料管安装座,所述第一送料管和第二送料管均分别连接在料管安装座上;所述料管安装座内分别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对应与第一通孔和第一送料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对应与第二通孔和第二送料管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管安装座上在靠近第一送料管和第二送料管的位置处对应设有第一钢球检测感应器和第二钢球检测感应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料斗下方且固定设于立板侧壁的滑轨、上下滑动设于滑轨上的滑块、固定设于滑块顶端且与分料板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位于滑轨一侧并固定设于立板侧壁的升降气缸、设于升降气缸内的升降气缸轴以及设于升降气缸轴顶端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的浮动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侧壁上在位于滑轨远离升降气缸的一侧设有上下对应的两缓冲限位机构;所述滑块靠近两缓冲限位机构的一侧设有相对位于两缓冲限位机构之间并用于与两缓冲限位机构进行缓冲限位配合的凸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底壁固定设有包围第二开口的矩形框板,所述矩形框板内具有上下贯穿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且尺寸相同;所述分料板位于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内时,所述分料板的外侧壁贴近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的内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的两相对边缘处内侧均设有内斜面,所述第一通槽的两相对边缘处外侧均设有外斜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球全自动上料设备,包括料斗、第一送料管、第二送料管、吹气机构、分料板和升降机构;料斗具有容纳钢球的料腔,料斗顶壁和底壁对应开设有与料腔相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送料管和第二送料管均分别设于料斗外侧并与料腔相通,第二送料管位于第一送料管上方;分料板设于第二开口内,分料板顶壁开设有用于承接钢球的第一通槽,分料板底壁固定设于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驱动分料板在第二开口内进行升降运动,以使第一通槽移动至与第一送料管或第二送料管对应相通的位置;吹气机构设于料腔内并朝向第一通槽内吹气;通过升降机构对分料板的不同升降高度进行调节,具有对钢球进行往复分料的功能,有效提高自动化分料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可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5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21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