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6-19  27


本申请涉及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1、充电桩作为给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充电设备,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充电桩的功率越来越大,但充电桩的外形尺寸受到场地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难以随着充电桩的功率增加而无限制的增加,所以通过合理设计充电桩内部分区结构,提高充电桩的空间利用率是最为可行的方案。另外,充电桩安装的位置离居民区也越来越近,降低充电桩的运行噪音,显得尤为重要。

2、但是现有的充电桩的柜门内除了模块自身风机外还安装有整机大风机,造成整机运行噪音大,并且配电区和模块区距离较远,连接电缆长,导致整机尺寸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桩。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充电桩,包括:

3、机柜,机柜内部设置有模块机架;机柜下侧设置有进风口,机柜上侧设置有出风口;

4、若干充电模块,所有充电模块并列安装于模块机架上;相邻充电模块之间有间隙;每个充电模块上均包括第一交流输入端子和第一交流输出端子;

5、模块背板,模块背板与模块机架连接;模块背板上设置有第二交流输入端子和第二直流输出端子,第二交流输入端子和第二直流输出端子的数量与第一交流输入端子和第一交流输出端子相同,且位置对应;

6、模块背板上还布置有电气元件。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气元件包括系统控制板。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系统控制板设置于第二直流输出端子上侧。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气元件还包括直流接触器、分流器、熔丝;直流接触器、分流器、熔丝与第二直流输出端子相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气元件还包括:

11、总开关塑壳断路器;

12、或总开关塑壳断路器和交流接触器;

13、或总开关塑壳断路器、霍尔传感器、交流接触器;

14、总开关塑壳断路器与第二交流输入端子相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气元件还包括辅助电源,辅助电源与系统控制板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模块设置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中间。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柜下侧四周均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包括若干进风孔。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柜上侧四周均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包括若干散热孔。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块机架上设置有定位销,模块背板对应位置开设有匹配的定位孔。

20、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方案充电模块并排立放布置,冷风从机柜下侧的进风口进入充电模块下侧,经充电模块之间形成的竖直风道后排出到机柜上侧空腔,再从机柜上侧的出风口排到柜外,精简了整机风道,大大减小系统的风阻,省掉了整机的大风机,仅利用充电模块自身的散热风机就可满足整机的散热需求,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还降低了整机的噪音等级。



技术特征:

1.一种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系统控制板(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板(33)设置于所述第二直流输出端子(32)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还包括直流接触器(34)、分流器(35)、熔丝(36);所述直流接触器(34)、所述分流器(35)、所述熔丝(36)与第二直流输出端子(3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还包括辅助电源(310),所述辅助电源(310)与所述系统控制板(3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2)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出风口(13)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1)下侧四周均设置有所述进风口(12),所述进风口(12)包括若干进风孔。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1)上侧四周均设置有所述出风口(13),所述出风口(13)包括若干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机架(11)上设置有定位销(111),所述模块背板(3)对应位置开设有匹配的定位孔(311)。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充电桩,包括:机柜,机柜内部设置有模块机架;机柜下侧设置有进风口,机柜上侧设置有出风口;若干充电模块,所有充电模块并列安装于模块机架上;相邻充电模块之间有间隙;每个充电模块上均包括第一交流输入端子和第一交流输出端子;模块背板,模块背板与模块机架连接;模块背板上设置有第二交流输入端子和第二直流输出端子,模块背板上还布置有电气元件。该方案充电模块并排立放布置,冷风从机柜下侧的进风口进入充电模块下侧,经充电模块之间形成的竖直风道后排出到机柜上侧空腔,再从机柜上侧的出风口排到柜外,精简了整机风道,大大减小系统的风阻,省掉了整机的大风机,降低了成本,且降低了整机的噪音等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有为,韩振,郑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恒萃元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09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23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