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氢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氢动力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氢能车是指在普通的自行车的基础上以利用氢能源作为辅助能源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氢能车的主要部件包括氢燃料电池、储氢器、控制器、电机、灯具和车架等。由于氢能车的空间位置有限,安装空间十分有限,如何充分利用车身空间,结构紧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2、相关技术中也存在几款氢能车,例如发明申请公布号cn114914470a,也可以做到了低压储氢罐、电堆、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等进行机电一体化高度集成。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将电堆、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全部容纳在一个箱体内部,进而导致整个氢能车的高度、体积和重量较大,燃料电池和蓄电池散热效率低,并不适合于氢能车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氢动力系统及车辆,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涉及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氢动力系统及车辆,包括:固定安装在立管和/或后叉下部的第一箱体,其内置有在所述第一箱体内部的燃料电池,固定安装在衣架支撑结构上的第二箱体,采用可拆卸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箱体内部的储氢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连接处的第三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箱体内部的中控装置和蓄电装置。
3、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一箱体前端面为楔形,楔形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在安装部两侧的斜面上安装有导流罩。
4、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一箱体后端面上设置有出风罩,并在所述燃料电池上、靠近出风罩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
5、优选地或可选地,后叉上部与所述立管之间通过水平放置的安装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走线通道和走气通道。
6、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三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部。
7、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向下弯折形成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插入所述第一箱体内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立管下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部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燃料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
8、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后叉下部插接于、并贯穿所述第一箱体底部;
9、所述第一箱体内部还设置有无刷电机,在所述后叉下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所述无刷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装部之间。
10、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燃料电池相连接的母接头或公接头;所述储氢装置的出氢口设置有公接头或母接头。
11、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燃料电池的一侧还设置有线束压板。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的氢动力系统的两轮车辆。
13、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动力系统及车辆,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通过对储氢装置、中控装置、蓄电装置和燃料电池的位置重新布局,将储氢装置设置在衣架支撑结构上,中控装置和蓄电装置设于燃料电池上方,使得燃料电池在与整车集成时的安装位置和空间加大,也减小了第一箱体的体积,通过将燃料电池和蓄电池分区,提高整个动力系统的散热性能,而且储氢装置在尾部,可以减小氢能车的高度和体积,使得整个车辆的更为结构紧凑,实现整个车辆的轻量化,方便用户使用。
15、2、通过风扇引导空气由导流罩向出风罩流动,形成散热流道,实现对燃料电池的散热,提高燃料电池的反应效率。
16、3、由于所述第一箱体内部只有燃料电池,与第一箱体之间形成的间隙相对较小,在相同的风扇功率下,本申请所形成的风道可以形成更高流速,对燃料电池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17、4、本发明中的安装架作为车架的一部分,与立管、后叉、车架管相互连接形成稳定的刚性结构;而且所述安装架作为主要的固定件,用于安装固定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
18、5、由于安装架具有比较高的导热性能,能够很好的散热,保证中控装置和蓄电装置的正常运转。
19、6、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对燃料电池进行固定,使得燃料电池无需固定在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一箱体主要起到一个防水、防尘和形成散热流道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对第一箱体结构强度和重量的要求,实现整个车辆的轻量化,方便用户使用和携带。
20、7、通过将无刷电机固定在所述后叉下部之间,无需将无刷电机固定在第一箱体内,保证了车辆的轻量化,同时通过无刷电机实现对两轮车的驱动或辅助驱动。
21、8、通过公接头和母接头实现了的储氢装置和燃料电池之间气路的快速拆装,保证气体传输的流畅性,极大的提高了储氢装置的拆装方便性。
22、9、通过将线束压板对储氢装置、中控装置、蓄电装置和燃料电池之间的连接线路和管路进行固定,便于线束和气管的管理,能够避免线缆交叉缠绕,方便维修。
1.一种氢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立管和/或后叉下部的第一箱体,其内置有在所述第一箱体内部的燃料电池,固定安装在衣架支撑结构上的第二箱体,采用可拆卸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箱体内部的储氢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连接处的第三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前端面为楔形,楔形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在安装部两侧的斜面上安装有导流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后端面上设置有出风罩,并在所述燃料电池上、靠近出风罩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与后叉上部之间通过水平放置的安装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走线通道和走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部,所述第三箱体内部设有读写卡装置、中控装置和蓄电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向下弯折形成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插入所述第一箱体内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立管下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部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燃料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下部插接于、并贯穿所述第一箱体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燃料电池相连接的母接头或公接头;所述储氢装置的出氢口设置有公接头或母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一侧还设置有线束压板。
10.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氢动力系统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