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尤其是涉及一种格栅部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第一进风口处装配格栅部件,为了方便格栅部件的清理维护,将格栅部件设置为可拆卸的。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格栅部件拆装难度较大,不方便操作。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格栅部件,通过在格栅本体上设置把手结构且把手结构包括具有扣手腔的把手部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扣手腔的把手盖,在用户拆装格栅本体时,通过使把手盖打开扣手腔,进而可以使用户的手部进入扣手腔,通过握持把手部,可以在用户施力时提供着力点,方便用户对格栅部件施力,从而方便对格栅部件的拆装操作;另外,通过把手盖关闭扣手腔,可以防止外部灰尘等进入扣手腔内。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格栅部件的进风框组件。
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进风框组件的空调器。
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格栅部件,所述格栅部件,包括:格栅本体;把手结构,包括把手部和把手盖,所述把手部设于所述格栅本体且形成有扣手腔,所述扣手腔具有敞开口,所述把手盖可运动地设于所述把手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敞开口。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格栅部件,通过在格栅本体上设置把手结构且把手结构包括具有扣手腔的把手部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扣手腔的把手盖,在用户拆装格栅本体时,通过使把手盖打开扣手腔,进而可以使用户的手部进入扣手腔,通过握持把手部,可以在用户施力时提供着力点,方便用户对格栅部件施力,从而方便对格栅部件的拆装操作;另外,通过把手盖关闭扣手腔,可以防止外部灰尘等进入扣手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盖相对所述把手部可转动。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盖相对所述把手部可转动的角度范围为35°~60°。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支架,所述把手支架设于所述把手部且位于所述扣手腔内,所述把手盖与所述把手支架可转动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盖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把手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扣手腔的与所述敞开口相对的侧壁为背侧壁,在所述把手盖由关闭所述敞开口的位置转动至打开所述敞开口的位置时,所述第二端朝向靠近所述背侧壁的方向运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把手盖位于打开所述敞开口的位置时,所述把手盖的第二端与所述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背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1mm。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一限位凸块,在所述把手盖位于打开所述敞开口的位置时,所述把手盖的邻近所述背侧壁的壁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接触。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支架设于所述扣手腔的底壁,所述把手盖的下端构成所述第一端,所述把手盖的上端构成所述第二端,所述扣手腔的顶壁构成扣手壁,所述扣手壁在由所述敞开口至所述背侧壁的方向上朝向上倾斜延伸;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扣手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6°。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支架设于所述扣手腔的底壁,所述把手盖的下端构成所述第一端,所述把手盖的上端构成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把手盖位于打开所述敞开口的位置时,所述把手盖在由所述敞开口至所述背侧壁的方向上朝向上倾斜延伸。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盖上设有沿所述把手盖的转动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配合凸块,两个所述配合凸块之间限定出装配空间,所述配合凸块形成有转孔,所述把手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设于支架主体的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沿所述把手盖的转动轴线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可转动穿设于两个所述转孔,所述转轴适于经所述装配空间安装至对应的所述转孔。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合凸块的朝向所述装配空间的一侧形成有导向缺口,所述导向缺口贯穿所述配合凸块的外周壁以及所述转孔的内周壁,所述转轴适于经所述导向缺口安装至对应的所述转孔。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缺口的朝向所述装配空间的内壁形成为导向壁,在由所述转孔至所述配合凸块的外周壁的方向上,所述导向壁朝向远离所述装配空间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转轴的轴向端面形成有导向斜面,在由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至所述转轴的外周壁的方向上,所述导向斜面朝向远离所述装配空间的方向倾斜延伸,在所述转轴经所述导向缺口安装至对应的所述转孔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导向壁接触配合。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对应的所述配合凸块的邻近所述装配空间的一侧。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盖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限位凸起的避让槽;和/或,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配合凸块之间具有间隙。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结构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盖连接或抵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支架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把手盖关闭所述扣手腔。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支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把手部。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支架与所述把手部卡接。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支架设于所述扣手腔的底壁,所述扣手腔的与所述敞开口相对的侧壁为背侧壁,所述背侧壁的下部形成有卡孔,所述把手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一侧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配合。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壁上形成有弹性开口,所述底壁的位于所述弹性开口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扣部,所述第二扣部位于所述卡孔的下方,所述卡扣形成有第一扣部,所述第二扣部与所述第一扣部的背离所述扣手腔的一侧抵接。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扣部的与所述第二扣部接触配合的表面形成为第一导向限位面,所述第一导向限位面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敞开口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扣部的朝向所述扣手腔的表面形成为第二导向限位面,所述第二导向限位面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敞开口的方向倾斜延伸。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壁上设有导向凸块,所述导向凸块形成有沿所述敞开口至所述背侧壁的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所述把手支架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所述导向滑槽可滑动。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部与所述格栅本体一体成型。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于所述格栅本体;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网与所述格栅本体一体成型。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进风框组件,包括:进风框,形成有第一进风口;格栅部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且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格栅部件。
3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风框组件,通过在第一进风口安装上述格栅部件,该格栅部件的拆装难度较低,使得格栅部件的拆装更为方便。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格栅部件上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进风框上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磁性相吸。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件为定位柱,所述格栅部件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件容纳于所述定位槽;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槽的内周壁形成有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为多个且沿所述定位槽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凸筋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周壁接触。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定位片,所述进风框上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限位结构卡接。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格栅部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格栅部件的底部设有插扣,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底壁设有插槽,所述插扣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第一定位件分布在所述格栅部件的上端以及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数量相同且分别一一对应。
3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组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进风框组件;换热送风组件,设于所述机壳组件内。
3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进风框组件,使得格栅部件的拆装难度较低,格栅部件的拆装更为方便。
3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1.一种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盖相对所述把手部可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盖相对所述把手部可转动的角度范围为35°~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支架,所述把手支架设于所述把手部且位于所述扣手腔内,所述把手盖与所述把手支架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盖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把手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扣手腔的与所述敞开口相对的侧壁为背侧壁,在所述把手盖由关闭所述敞开口的位置转动至打开所述敞开口的位置时,所述第二端朝向靠近所述背侧壁的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把手盖位于打开所述敞开口的位置时,所述把手盖的第二端与所述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背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1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一限位凸块,在所述把手盖位于打开所述敞开口的位置时,所述把手盖的邻近所述背侧壁的壁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架设于所述扣手腔的底壁,所述把手盖的下端构成所述第一端,所述把手盖的上端构成所述第二端,所述扣手腔的顶壁构成扣手壁,所述扣手壁在由所述敞开口至所述背侧壁的方向上朝向上倾斜延伸;所述扣手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6°。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盖上设有沿所述把手盖的转动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配合凸块,两个所述配合凸块之间限定出装配空间,所述配合凸块形成有转孔,所述把手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设于支架主体的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沿所述把手盖的转动轴线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可转动穿设于两个所述转孔,所述转轴适于经所述装配空间安装至对应的所述转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凸块的朝向所述装配空间的一侧形成有导向缺口,所述导向缺口贯穿所述配合凸块的外周壁以及所述转孔的内周壁,所述转轴适于经所述导向缺口安装至对应的所述转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缺口的朝向所述装配空间的内壁形成为导向壁,在由所述转孔至所述配合凸块的外周壁的方向上,所述导向壁朝向远离所述装配空间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转轴的轴向端面形成有导向斜面,在由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至所述转轴的外周壁的方向上,所述导向斜面朝向远离所述装配空间的方向倾斜延伸,在所述转轴经所述导向缺口安装至对应的所述转孔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导向壁接触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对应的所述配合凸块的邻近所述装配空间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盖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限位凸起的避让槽;和/或,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配合凸块之间具有间隙。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结构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盖连接或抵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支架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把手盖关闭所述扣手腔。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把手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架与所述把手部卡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架设于所述扣手腔的底壁,所述扣手腔的与所述敞开口相对的侧壁为背侧壁,所述背侧壁的下部形成有卡孔,所述把手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一侧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形成有弹性开口,所述底壁的位于所述弹性开口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扣部,所述第二扣部位于所述卡孔的下方,所述卡扣形成有第一扣部,所述第二扣部与所述第一扣部的背离所述扣手腔的一侧抵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部的与所述第二扣部接触配合的表面形成为第一导向限位面,所述第一导向限位面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敞开口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扣部的朝向所述扣手腔的表面形成为第二导向限位面,所述第二导向限位面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敞开口的方向倾斜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有导向凸块,所述导向凸块形成有沿所述敞开口至所述背侧壁的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所述把手支架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所述导向滑槽可滑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与所述格栅本体一体成型。
22.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于所述格栅本体;所述滤网与所述格栅本体一体成型。
2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部件上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进风框上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磁性相吸。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为定位柱,所述格栅部件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件容纳于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周壁形成有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为多个且沿所述定位槽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凸筋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周壁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定位片,所述进风框上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限位结构卡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部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格栅部件的底部设有插扣,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底壁设有插槽,所述插扣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第一定位件分布在所述格栅部件的上端以及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数量相同且分别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