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及减震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6-25  24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及减震电动车。


背景技术:

1、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电动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路况下,车身的振动和冲击问题仍然是一大挑战。这不仅影响了驾驶者的乘坐体验,还可能对车辆的零部件造成损伤,进而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

2、为了提升电动车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工程师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减震解决方案。传统的减震系统,如弹簧减震器和液压减震器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振动,但往往存在着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减震效果有限等问题。因此,探索一种新型的、更加高效的减震技术成为了行业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及减震电动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震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和减震效果有限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包括:

3、中管承载座;

4、前三角支架,所述前三角支架设置于所述中管承载座前侧,同时所述前三角支架上下两端后侧分别与所述中管承载座固定连接;

5、后三角支架,所述后三角支架设置于所述中管承载座后侧,同时所述后三角支架上端前侧穿过所述中管承载座而活动设置于所述前三角支架上端后侧的下方;

6、上管连杆摆块,所述上管连杆摆块上端铰接于所述前三角支架上端后侧,同时所述上管连杆摆块下端铰接于所述后三角支架上端前侧;

7、避震器,所述避震器前端铰接于所述前三角支架,所述避震器后端穿设于所述中管承载座中;

8、以及联动摆臂件,所述联动摆臂件容置于所述中管承载座中,同时所述联动摆臂件第一端与所述中管承载座相铰接,所述联动摆臂件第二端与所述避震器后端相铰接,所述联动摆臂件第三端与所述后三角支架下端前侧相铰接。

9、可选地,所述联动摆臂件呈三角形结构设置,所述联动摆臂件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中管承载座相铰接的中管铰接孔,所述联动摆臂件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避震器后端相铰接的避震铰接孔,所述联动摆臂件第三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后三角支架下端前侧相铰接的后支架铰接孔。

10、可选地,所述上管连杆摆块上端间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前三角支架相铰接的左前支架铰接臂和右前支架铰接臂;所述左前支架铰接臂和所述右前支架铰接臂相互平行,并且所述左前支架铰接臂和所述右前支架铰接臂之间形成有容置所述前三角支架的前支架容置槽。

11、可选地,所述上管连杆摆块下端间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后三角支架相铰接的左后支架铰接臂和右后支架铰接臂;所述左后支架铰接臂和所述右后支架铰接臂相互平行,并且所述左后支架铰接臂和所述右后支架铰接臂之间形成有容置所述后三角支架的后支架容置槽。

12、可选地,所述中管承载座下部中空设置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联动摆臂件的第一摆臂容置腔,而所述后三角支架内部中空设置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联动摆臂件的第二摆臂容置腔。

13、可选地,所述前三角支架前侧设置有前叉安装部,所述前叉安装部内部中空,所述前叉安装部顶部开口形成有前叉插入口,所述前叉安装部底部开口形成有前叉插出口。

14、可选地,所述中管承载座上部设置有座椅安装部,所述座椅安装部内部中空,所述座椅安装部顶部开口形成有座椅插入口。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结构设计独特,通过联动摆臂件的配合,实现了对避震器的有效控制和调节。其中,联动摆臂件的作用在于将避震器的运动与后三角支架的运动相互关联,使得避震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适应调节,有效分散和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和振动,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这种设计显著减少了该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中的车身部件因长期受到冲击而产生的磨损和损坏。因此,该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的减震性能更加稳定可靠,不仅提高了行驶安全性,还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

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电动车,包括上述的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电动车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减震电动车通过采用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实现了出色的减震性能。其中,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来自路面的冲击力,减少骑行时的颠簸感,从而提供更加平稳、舒适的骑行体验。无论是在城市街道还是乡村小路,这种减震性能都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驾驶感受。



技术特征:

1.一种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摆臂件呈三角形结构设置,所述联动摆臂件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中管承载座相铰接的中管铰接孔,所述联动摆臂件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避震器后端相铰接的避震铰接孔,所述联动摆臂件第三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后三角支架下端前侧相铰接的后支架铰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连杆摆块上端间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前三角支架相铰接的左前支架铰接臂和右前支架铰接臂;所述左前支架铰接臂和所述右前支架铰接臂相互平行,并且所述左前支架铰接臂和所述右前支架铰接臂之间形成有容置所述前三角支架的前支架容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连杆摆块下端间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后三角支架相铰接的左后支架铰接臂和右后支架铰接臂;所述左后支架铰接臂和所述右后支架铰接臂相互平行,并且所述左后支架铰接臂和所述右后支架铰接臂之间形成有容置所述后三角支架的后支架容置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承载座下部中空设置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联动摆臂件的第一摆臂容置腔,而所述后三角支架内部中空设置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联动摆臂件的第二摆臂容置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三角支架前侧设置有前叉安装部,所述前叉安装部内部中空,所述前叉安装部顶部开口形成有前叉插入口,所述前叉安装部底部开口形成有前叉插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承载座上部设置有座椅安装部,所述座椅安装部内部中空,所述座椅安装部顶部开口形成有座椅插入口。

8.一种减震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及减震电动车,通过联动摆臂件的配合,实现了对避震器的有效控制和调节。其中,联动摆臂件的作用在于将避震器的运动与后三角支架的运动相互关联,使得避震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适应调节,有效分散和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和振动,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这种设计显著减少了该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中的车身部件因长期受到冲击而产生的磨损和损坏。因此,该四连杆电动车减震车架的减震性能更加稳定可靠,不仅提高了行驶安全性,还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胡友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明骏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25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