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除血栓导管以及导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6-29  13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清除血栓导管以及导管结构。


背景技术:

1、血管栓塞是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症,其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目前,对于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机械取栓、药物溶栓、置管清除等。导管接触性清除血栓栓术是一种治疗血管内血栓的常用方法,其机制是通过导管将高浓度溶栓药物直接输注至血栓周围,以此溶解并清除血栓达到治疗的目的。

2、现有的血栓清除导管通常为套件式,包括导管主体和一根起到封闭作用的封闭导丝。治疗时,先将独立的导引导丝经皮处穿入静脉血管至栓塞病变位置,再将血栓清除导管主体经导引导丝导入血管栓塞部位,然后将导引导丝撤出,再将封闭导丝经导管插入至配合点,随后再将导管主体、封闭导丝与给药设备相连,由内芯将导管主体近患者端封堵,避免药液自导管端部溢出,保证药液仅通过导管侧壁上设置的灌注孔释放,达到均匀定点给药的目的。

3、但是,导管主体端部封堵过程对导丝堵头尺寸和导管封闭处内径尺寸要求相当苛刻,导丝堵头与导管主体端部如果间隙配合且间隙较大,导管主体前端就会漏液,如果过盈配合就会出现导丝堵头抽拔卡滞的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导管变形或拉断从而导致手术失败或者需要进一步开刀手术的风险。因此,通常需将二者间隙控制在小于0.005mm范围内才可实现接近完全封闭的效果,但这种配合精度对加工要求、操作要求都很高,不利于血栓清除治疗的展开。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除血栓导管以及导管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喷液腔套设在导丝腔的外部,并将喷液腔的远端密封,解决了由于堵头封堵管体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给药过程更加便利,手术难度大大降低;同时还便于插入支撑丝对清除血栓导管进行支撑,增大其轴向刚度,便于将清除血栓导管置入病变位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清除血栓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中设置注液腔、喷液腔以及导丝腔,所述注液腔的近端用于连通给药设备;所述喷液腔的近端与所述注液腔的远端连通,所述喷液腔的远端密封;所述喷液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喷液孔;所述喷液腔内还用于穿入支撑丝,所述喷液腔的远端与所述支撑丝的远端抵接;所述导丝腔在所述管体内偏心设置;所述导丝腔用于穿入导引导丝,所述导丝腔的远端和近端分别与导丝入口和导丝出口连通,所述导丝入口位于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导丝出口位于所述管体的管壁上。

4、作为一实施方式,所述导丝腔的近端壁面由远及近朝向所述导丝出口一侧倾斜。

5、作为一实施方式,所述管体的远端为由远及近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形状,所述导丝入口设置在所述锥形形状的尖端。

6、作为一实施方式,所述注液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喷液孔。

7、作为一实施方式,所述管体上设置有第一显影环、第二显影环、第三显影环和第四显影环,所述第一显影环位于所述喷液腔的远端封堵位置,所述第二显影环位于所述喷液腔的近端位置,所述第三显影环位于所述导丝出口处的近端侧,所述第四显影环位于所述喷液孔在所述注液腔侧壁上分布区段的近端位置。

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导管结构,包括导管座、柔性胶垫以及转接管座,所述导管座的远端与如上述的清除血栓导管中所述管体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管座中设置有与所述注液腔连通的导管座腔;所述导管座的内壁上设置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卡接部;所述柔性胶垫设置在所述导管座的近端端口内,所述柔性胶垫具有用于穿设支撑丝的安装孔,所述柔性胶垫的远端与所述卡接部抵接;所述转接管座的远端与所述导管座的近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管座中空心柱的远端与所述柔性胶垫的近端抵接,用于挤压所述柔性胶垫以夹紧支撑丝;所述导管座中设置有与所述导管座腔连通的注液通道,所述转接管座的近端用于连接给药设备。

9、作为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管座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转接管座的远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限位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限位部的内径,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位于所述环形限位部的近端侧。

10、作为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管座与所述转接管座通过鲁尔接头结构连接。

11、作为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管座的远端连接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套设在所述管体的外侧。

12、作为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管座的外壁远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导管座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与所述加强管卡接固定。

13、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4、1、本发明通过在导管的内部设置导丝腔和喷液腔,喷液腔密封设置也不会影响自管体内穿入导引导丝,而喷液腔的远端密封,取代了利用堵头封堵管体端部进行喷液的方式,解决了由于堵头封堵管体导致的卡滞、拉脱、密封不完全、加工难度大、操作不便利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给药过程更加便利,手术难度大大降低。

15、2、本发明通过在管壁上设置导丝出口引出导引导丝,而不从管体的近端端口引出,不会影响管体的近端端口与给药设备连通,在注液过程中可以不撤出导引导丝,从而节省了手术操作流程,有利于对患者及时进行抢救,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16、3、本发明中导丝腔在导管内偏心设置后,使得喷液腔具有较大的径向厚度,可以插入支撑丝对管体进行支撑,提升管体的轴向刚度,避免管体置入过程中由于刚度不足发生过度弯折甚至堆积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清除血栓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中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血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的近端壁面由远及近朝向所述导丝出口一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血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远端为由远及近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形状,所述导丝入口设置在所述锥形形状的尖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血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喷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血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置有第一显影环、第二显影环、第三显影环和第四显影环,所述第一显影环位于所述喷液腔的远端封堵位置,所述第二显影环位于所述喷液腔的近端位置,所述第三显影环位于所述导丝出口处的近端侧,所述第四显影环位于所述喷液孔在所述注液腔侧壁上分布区段的近端位置。

6.一种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转接管座的远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限位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限位部的内径,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位于所述环形限位部的近端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与所述转接管座通过鲁尔接头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的远端连接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套设在所述管体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的外壁远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导管座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与所述加强管卡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除血栓导管以及导管结构,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管体,管体中设置注液腔、喷液腔以及导丝腔,喷液腔的近端与注液腔的远端连通,喷液腔的远端密封;喷液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喷液孔;喷液腔内还用于穿入支撑丝,喷液腔的远端与支撑丝的远端抵接;导丝腔在管体内偏心设置;导丝腔的远端和近端分别与导丝入口和导丝出口连通,导丝入口位于管体的远端,导丝出口位于管体的管壁上;本发明通过将喷液腔套设在导丝腔的外部,并将喷液腔的远端密封,解决了由于堵头封堵管体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给药过程更加便利;同时还便于插入支撑丝对清除血栓导管进行支撑,增大其轴向刚度,便于将清除血栓导管置入病变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尤子超,刘颖,李艳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25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