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棉花种植浇灌设施,具体为一种棉花种植用自动浇灌装置。
背景技术:
1、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有很多地区都在种植棉花,现在常用育苗方式包含棉花育苗和移植两个步骤,育苗阶段时,统一苗床规格,确定预定数量的苗穴,将选择后的种子植入苗穴,保证一苗一穴,为了保证种子如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定期对苗床进行灌溉,在棉花育苗灌溉领域,由于灌溉要求比较高,需要对苗床进行均匀灌溉,常采用人工灌溉的方式
2、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专利号为:202022948762.8,专利名称为:一种棉花育苗灌溉设备,包括上支撑架,所述的上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腿,所述的支撑腿下方设置有下支撑架,所述的支撑腿位于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所述的上支撑架上设置有灌溉管,所述的灌溉管底部设置有喷头,所述的喷头采用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的喷头均匀分布在灌溉管上,所述的下支撑架上设置有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限位框,所述的限位框内设置有育苗夹持装置,提高了棉花育苗灌溉过程中灌溉的均匀度。
3、但是现有棉花育苗灌溉设备的结构较为繁琐,主要通过扩大滴流面积的方式提高灌溉均匀度,扩大滴流面积的方式导致灌溉成本受到影响,无法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面积。
4、因此,需要对棉花种植用自动浇灌装置进行设计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花种植用自动浇灌装置,具备提高灌溉均匀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棉花育苗灌溉设备的结构较为繁琐,主要通过扩大滴流面积的方式提高灌溉均匀度,扩大滴流面积的方式导致灌溉成本受到影响,无法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面积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花种植用自动浇灌装置,包括罐体;
3、连通在罐体顶端的排水管;
4、所述排水管的表面设置有喷洒结构;
5、所述排水管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喷洒结构内侧的传动结构;
6、所述喷洒结构包括连通在排水管表面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远离排水管的一端连通有喷头,所述排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波纹管外侧的支架,所述支架远离排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喷头的外侧,所述喷头和支架通过销轴活动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8、1、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动结构带动喷头以支架内部的销轴为轴心摆动,喷头改变喷洒范围达到提高喷洒均匀度的效果,改进现有棉花育苗灌溉设备的结构功能性,替代通过扩大滴流面积的方式提高灌溉均匀度,防止灌溉成本受到影响,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面积,提高灌溉装置的使用需求。
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环、延伸板、套板和滑杆,能够同时带动多个喷头摆动,而且可以使多个喷头的摆动角度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立板、连接板和螺杆,能够便于用户控制传动环,而且可以对调节后的传动环起到定位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框,能够对螺杆进行支撑,而且可以对连接板起到导向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电机,能够自动带动螺杆旋转,节省人工旋转螺杆的操作步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胶套,能够对滑杆进行防护,减少滑杆与套板在接触摩擦时受到的磨损。
1.一种棉花种植用自动浇灌装置,包括罐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花种植用自动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的表面套设有传动环(8),所述传动环(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延伸板(9),所述喷头(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板(10),所述套板(10)远离喷头(6)的一侧延伸至延伸板(9)的外侧,所述延伸板(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远离延伸板(9)的一侧延伸至套板(10)的内部,所述套板(10)和滑杆(11)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棉花种植用自动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环(8)顶端的立板(12),所述立板(12)位于排水管(2)的外侧,所述立板(12)远离传动环(8)的一端延伸至排水管(2)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所述排水管(2)的顶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杆(14),所述螺杆(14)的顶端贯穿连接板(13)并延伸至连接板(13)的顶部,所述螺杆(14)和连接板(1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棉花种植用自动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5),所述连接板(13)套设在支撑框(15)的表面,所述支撑框(15)和连接板(13)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框(15)套设在螺杆(14)的表面,所述螺杆(14)和支撑框(15)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棉花种植用自动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16),所述螺杆(14)的顶端贯穿支撑框(15)并延伸至支撑框(15)的顶部,所述传动电机(16)的输出端和螺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棉花种植用自动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1)的表面套设有胶套(17),所述胶套(17)位于套板(10)的内部,所述胶套(17)的外表面与套板(10)的内壁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