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allin2025-07-06  35


本发明涉及焊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连接一个部件与薄板类零件,可以在薄板上打孔并在薄板上焊接螺母,螺栓依次穿过该部件、薄板上的光孔,并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从而将该部件与薄板牢牢固定。为了确保螺栓与螺母之间具有较大的锁紧力,螺栓的前端部分需要延伸并穿过薄板上的孔,这样使得螺母的螺纹与螺栓螺纹完全连接,从而增加锁紧力。焊接薄板与螺母的方式通常采用电阻焊接,即使工件处在一定电极压力作用下并利用电流通过工件时所产生的电阻热将两工件之间的接触表面熔化而实现连接的焊接方法。

2、为了使螺栓顺利穿过薄板上的孔,通常需要借助定位工装对薄板上的孔与螺母的螺纹孔对正焊接,即薄板上孔的中心轴线与螺纹孔的轴线重合。然而当薄板上需要焊接至少两种大小的螺母,且这些不同大小的螺母需要焊接在不同的位置,螺母的定位工装的需要来回切换,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多种型号螺母与薄板焊接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及方法。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阻焊接系统,所述电阻焊接系统包括:

3、焊机组件,所述焊机组件包括主机、工作台;所述主机与所述工作台可拆卸连接;

4、工件组件,所述工件组件包括焊板单元、第一螺母、第二螺母;所述焊板单元包括板体、第一孔、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间隔设置;

5、第一极组件,所述第一极组件包括第一极单元、定位单元、支撑单元、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工作台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极单元移动;所述第一极单元设置成中空;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模块、第二定位模块、第三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第二定位模块设置成管状;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三定位模块的外周壁抵接;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内周壁抵接;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外周壁与所述第一极单元中空腔体的内壁抵接;至少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三定位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一极单元中空腔体包围形成支撑腔室;所述支撑腔室与所述支撑单元连通;所述第一极单元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6、第二极组件,所述第二极组件包括第二极体、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极体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工作台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极体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7、所述电阻焊接系统还包括定位状态、第一焊接状态、第二焊接状态;所述定位状态包括所述支撑单元供给流体至所述支撑腔室,驱动第三定位模块的端部推动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极单元在所述第一定位模块轴向方向抵接并静止;第一焊接状态包括在所述支撑单元供给流体至所述支撑腔室时,所述第二极体推动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模块的所述第一螺母,使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孔周侧的所述板体抵接,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一极单元抵接;所述第一极单元依次通过所述板体、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极体电连接;第二焊接状态包括在所述支撑单元供给流体至所述支撑腔室时,所述第二极体推动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所述第二螺母,使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孔周侧的所述板体抵接,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一极单元抵接;所述第一极单元依次通过所述板体、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极体电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单元包括第一极体、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沿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向依次连通,从所述第一极体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内径沿所述第三定位孔至所述第一定位孔方向逐渐减小;至少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三定位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三定位孔包围形成支撑腔室;所述第一极体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9、所述定位状态还包括所述支撑单元供给流体至所述支撑腔室,驱动第三定位模块的端部推动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在所述第一定位孔轴向方向抵接并静止;第一焊接状态还包括在所述支撑单元供给流体至所述支撑腔室时,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一极体抵接;所述第一极体依次通过所述板体、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极体电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包括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第三定位环、第四定位环;所述第一定位环、所述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三定位环、所述第四定位环沿所述第一定位环轴向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外径沿所述第一定位环至所述第三定位环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定位环的内径沿所述第一定位环至所述第三定位环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定位环的外径沿所述第一定位环至所述第三定位环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定位环的外周壁、所述第三定位环的外周壁、所述第四定位环的外周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极单元的中空腔体的内壁抵接;

11、所述定位状态还包括所述支撑单元供给流体至所述支撑腔室,驱动第三定位模块的端部推动所述第四定位环,让所述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三定位环、所述第四定位环分别与所述第一极单元在所述第二定位环轴向方向抵接并静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包括第五定位环、第六定位环、第七定位环、第八定位环;所述第五定位环、所述第六定位环、所述第七定位环、所述第八定位环沿所述第五定位环的轴向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定位环的外径沿所述第五定位环至所述第七定位环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七定位环的外径沿所述第五定位环至所述第七定位环方向逐渐增大;部分所述第六定位环的外周壁、所述第七定位环、所述第八定位环的外周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的内周壁抵接;

13、所述第二焊接状态还包括所述第二极体推动套设在所述第六定位环的所述第二螺母。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模块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第四定位柱、第五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柱、所述第四定位柱、第五定位柱沿所述第一定位柱轴向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外径沿所述第一定位柱至所述第四定位柱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内周壁抵接;所述第三定位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外径;所述第四定位柱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极单元的中空腔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五定位柱与所述第一极单元的中空腔体的内壁间隔设置;

15、所述定位状态还包括所述支撑单元供给流体至所述支撑腔室,驱动所述第四定位柱推动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极单元在所述第一定位模块轴向方向抵接并静止;第一焊接状态还包括在所述支撑单元供给流体至所述支撑腔室时,所述第二极体推动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所述第一螺母。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模块还包括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三定位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三定位柱靠近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远离所述板体的一端抵接。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模块还包括平衡孔;所述平衡孔沿所述第四定位柱的轴向从所述第四定位柱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供气部、第二弹性部、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极单元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供气部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供气部与所述支撑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弹性部一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模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母包括第一母体、第一焊点;所述第一焊点与所述第一母体一侧固定连接;

20、所述第二螺母包括第二母体、第二焊点;所述第二焊点与所述第二母体一侧固定连接;

21、第一焊接状态还包括在所述支撑单元供给流体至所述支撑腔室时,所述第二极体推动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模块的所述第一母体,使所述第一焊点与所述第一孔周侧的所述板体抵接;所述第一极单元依次通过所述板体、所述第一焊点、所述第一母体与所述第二极体电连接;第二焊接状态还包括在所述支撑单元供给流体至所述支撑腔室时,所述第二极体推动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所述第二母体,使所述第二焊点与所述第二孔周侧的所述板体抵接;所述第一极单元依次通过所述板体、第二焊点、所述第二母体与所述第二极体电连接。

2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阻焊接方法,所述电阻焊接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一种电阻焊接系统,所述电阻焊接方法可以包括:

23、步骤s11,基于板体定位完成,获取未完成焊接的第一孔、未完成焊接的第二孔分别与定位单元的距离;

24、步骤s12,基于获取未完成焊接的所述第一孔、未完成焊接的所述第二孔分别与所述定位单元的距离,所述定位单元移动至与距离最近的未完成焊接的所述第一孔或未完成焊接的所述第二孔同轴心;

25、步骤s13,基于所述定位单元移动至与距离最近的未完成焊接的所述第一孔或未完成焊接的所述第二孔同轴心,所述定位单元朝靠近所述板体移动;

26、步骤s14,基于所述定位单元朝靠近所述板体移动至第一设定状态或第二设定状态,第二极体朝靠近所述板体移动;其中,所述第一设定状态包括第二定位模块与未完成焊接的所述第一孔抵接、第一螺母套设在第三定位模块的外周侧、第一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极单元在所述第一定位模块轴向方向抵接并静止,所述第二设定状态包括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与未完成焊接的所述第二孔抵接、第二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外周侧、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极单元在所述第一定位模块轴向方向抵接并静止;

27、步骤s15,基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未完成焊接的所述第一孔周侧的所述板体抵接,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一极单元抵接,开始焊接;其中,所述焊接包括所述第一极单元依次通过所述板体、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极体电连接;

28、步骤s16,基于所述第二螺母与未完成焊接的所述第二孔周侧的所述板体抵接,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一极单元抵接,开始焊接;其中,所述焊接还包括所述第一极单元依次通过所述板体、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极体电连接;

29、步骤s17,基于完成焊接,所述第二极体朝远离所述第一极单元方向移动设定距离;

30、步骤s18,基于所述第二极体朝远离所述第一极单元方向移动所述设定距离,执行步骤s11。

31、为解决多种型号螺母与薄板焊接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32、定位单元包括管状的第一定位模块、管状的第二定位模块、柱状的第三定位模块,第一定位模块的中心轴线、第二定位模块的中心轴线、第三定位模块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二定位模块的内周壁与第三定位模块的外周壁抵接;第二定位模块的外周壁与第一定位模块内周壁抵接。第一焊接状态下,第二定位模块外周壁与第一孔内周壁抵接,第三定位模块的外周壁与第一螺母的内周壁抵接,从而实现第一螺母和第一孔的定位。第二焊接状态下,第一定位模块外周壁与第二孔内周壁抵接,第二定位模块的外周壁与第二螺母的内周壁抵接,从而实现第二螺母和第二孔的定位。使用同一定位单元就可以实现板体上不同尺寸的孔与螺母的定位,且定位方式简单,可靠性强,重复定位的效率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焊接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电阻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焊接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一种电阻焊接系统,所述电阻焊接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阻焊接系统及方法。电阻焊接系统包括焊机组件、工件组件、第一极组件、第二极组件。焊机组件包括主机、工作台。工件组件包括焊板单元、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焊板单元包括板体、第一孔、第二孔。第一极组件包括第一极单元、定位单元、支撑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模块、第二定位模块、第三定位模块。第二极组件包括第二极体、第二驱动单元。电阻焊接系统还包括定位状态、第一焊接状态、第二焊接状态。这样就解决了多种型号螺母与薄板焊接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单颀俊,孔洋帆,卢丽琴,张杨杨,杜欣岩,陈佳佳,姚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27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