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并条机,具体为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并条机是把多根条子喂入,经并合、牵伸后制成一根条子的机器,由喂入部分、牵伸部分、成条部分和一些自动装置等组成,其中喂入部分用于将条子送入并确保条子之间不发生缠绕,在对不同规格的条子进行喂入时,就需要工人调整喂入装置的喂入间距。
2、授权公告号为cn2182629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导条可调节的并条机,包括设有若干个分离圈的第二压辊,和通过挡板上设置的加压调节组件,在对各个立杆进行调节时,可以使得各个立杆进行同步间距调节,加压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折叠杆与支撑框滑动连接的滑槽,且滑槽内活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折叠杆折叠的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与折叠杆螺纹连接。
3、其工作原理为:将外部线筒套在立杆上,旋转第一调节杆,折叠杆在支撑框内进行折叠,从而使得各个折叠杆中部之间的间距得以发生改变,使得各个立杆得以同步进行调节,喂入时,通过牵拉线筒的条子将条子与第二压辊表面的分离圈接触,通过分隔圈的设置,对各个并条在一起的线体进行格挡分离,避免线体缠绕在一起。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问题:采用折叠杆虽然能够实现对立杆的间距较小调节,但是会增大与第二压辊之间的倾斜夹角,同时立杆和第二压辊之间没有设置过渡结构,使得条子与第二压辊表面的分离圈易发生摩擦,造成条子表面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条子与第二压辊表面的分离圈易发生摩擦,造成条子表面磨损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
3、安装板和用于压合条子的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压辊,且所述压辊沿其中轴线延伸的外部间隔设置有分离圈;
4、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端用于放置线筒的立杆;
5、所述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设于压辊和立杆之间的过渡结构,以对进入压辊之前的条子进行导向,所述过渡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导向组,所述导向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
6、滑动体,其滑动设于开设于所述安装板的滑轨中;
7、导柱,其底端设于所述滑动体的顶端;
8、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
9、用于调整每个导向组的两个导向部的间距的驱动组件;
10、用于在所述导向部间距变化时同步调节立杆之间的间距的传动组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12、电机,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一侧;
13、设置有成对相反螺纹的转轴,其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侧壁伸入滑轨,并且螺纹与开设于滑动体的螺纹槽螺纹配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15、连接杆,其一端与所述滑动体连接;
16、滑动板,其滑动设于开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端的槽中,且所述立杆与滑动板转动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
18、开设有滑槽的支架,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端;
19、滑块,其滑动设于所述滑槽中,且所述压辊的端轴与滑块轴承连接;
20、电动推杆,其底端与所述滑槽内壁连接,且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滑块连接。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杆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以增大所述线筒与立杆之间的摩擦系数。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柱与滑动体可拆卸连接。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辊和立杆之间设置若干成对设置的导柱,当条子被牵引时,导柱对条子进行导向,使得条子与分离圈平行,避免条子与分离圈存在夹角,防止条子与分离圈摩擦,同时设置有驱动组件,以便于根据条子的粗细调节导柱的间距,同时设置有传动组件,当导柱间距变化时会同步带动立杆间距变化,使得各个立杆得以同步进行调节,更为便捷。
1.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7)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以增大所述线筒与立杆(17)之间的摩擦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条机隔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14)与滑动体(12)可拆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