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气,具体涉及一种操动机构。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6849762u”,专利名称为“一种小型化真空负荷开关”,其包括金属壳体,金属壳体的顶面与多个固封极柱连接,金属壳体内容置有操动机构、储能件机构等部件。操动机构要与多个固封极柱配合形成分合闸配合的效果,使得传动轴需要更大的力,导致操动机构的结构复杂、储能件机构的储能件更大,才能更好的满足分合闸效果。
2、如何改变操动机构的结构,缩小操动机构的体积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改变操动机构的结构,缩小操动机构的体积的问题。为此,一种操动机构,
2、主轴,所述主轴与手柄配合;
3、主动拐臂,所述主动拐臂与所述主轴联动;
4、从动拐臂,所述从动拐臂相对于所述主轴转动,所述从动拐臂包括第一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与绝缘拉杆配合;
5、储能装置,所述主动拐臂转动,所述储能装置进行储能,当越过死点时,所述储能装置给予所述从动拐臂储能力。
6、所述从动拐臂包括第二联动部,所述储能装置一端与所述主动拐臂配合,所述储能装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部配合。
7、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固定件与储能件,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一腰型孔,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主动拐臂一端与所述主动拐臂配合,所述第二联动部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穿过所述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销轴相对所述第一腰型孔滑动,所述储能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销轴配合,所述储能件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所述主动拐臂的连接处配合。
8、所述固定件设有固定腔,所述储能件容置于所述固定腔。
9、所述固定件、所述主动拐臂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销轴,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销轴联动。
10、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主动拐臂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销轴配合。
11、所述操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销轴,所述第一联动部设有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三销轴穿过所述第二腰型孔与所述绝缘拉杆连接。
12、所述第一联动部的假想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联动部的假想中心线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13、所述主轴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从动拐臂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
14、所述操动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位于所述主动拐臂的运动轨迹上。
15、所述操动机构包括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联动部的运动轨迹上。
16、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一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主轴套设有限位拐臂,所述限位凸起的运动轨迹与所述锁定件的运动轨迹存在交集。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动机构,第一销轴、固定件与主动拐臂的连接处、主轴三者之间形成连杆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储能件的储能,当经过死点,此时储能件快速进行释能,从而实现快速分合闸效果。此种连杆结构,体积小,释能力量大,可以更好的满足小型化的要求。
1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动机构,通过固定腔的设置,形成了储能件的固定与导向效果,使得储能件的储能与释能更加稳定。除此之外,固定件也可以为片状结构,储能件套设在固定件上,也可以形成储能与释能的效果。
20、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动机构,第二销轴的设置,更好的实现固定件与主动拐臂之间的配合效果,带动储能件运动,形成储能与释能的效果。
2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动机构,缺口与第二销轴相抵,形成主动拐臂与固定件的联动效果。
2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动机构,第二腰型孔的设置,使得第三销轴可以在第二腰型孔内滑动,给予第三销轴一个预留空间,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
2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动机构,第一联动部与第二联动部的夹角限定,形成不同方向的设置,提高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形成小型化的效果。
2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动机构,第一轴承的设置,更好的实现从动拐臂相对于主轴转动效果。
25、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动机构,第一限位柱形成主动拐臂的限位效果,防止主动拐臂过度转动。
26、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动机构,第二限位柱形成了第二联动部的限位效果,防止过度转动。
27、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动机构,锁定件的设置,形成锁定效果,当操动机构位于分闸状态或合闸状态,可以通过锁定件形成锁定效果。
1.一种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拐臂(16)包括第二联动部(162),所述储能装置(17)一端与所述主动拐臂(15)配合,所述储能装置(17)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部(162)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17)包括固定件(171)与储能件(172),所述固定件(171)设有第一腰型孔(1711),所述固定件(171)朝向所述主动拐臂(15)一端与所述主动拐臂(15)配合,所述第二联动部(162)设有第一销轴(1621),所述第一销轴(1621)穿过所述第一腰型孔(1711),所述第一销轴(1621)相对所述第一腰型孔(1711)滑动,所述储能件(172)一端与所述第一销轴(1621)配合,所述储能件(172)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171)、所述主动拐臂(15)的连接处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71)设有固定腔(1712),所述储能件(172)容置于所述固定腔(171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71)、所述主动拐臂(15)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销轴(151),所述固定件(171)与所述第二销轴(151)联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161)的假想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联动部(162)的假想中心线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动机构包括第二限位柱(20),所述第二限位柱(20)位于所述第二联动部(162)的运动轨迹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销轴(18),所述第一联动部(161)设有第二腰型孔(1611),所述第三销轴(18)穿过所述第二腰型孔(1611)与所述绝缘拉杆(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柱(19),所述第一限位柱(19)位于所述主动拐臂(15)的运动轨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3)套设有第一轴承(131),所述从动拐臂(16)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