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震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1、众所周知,土木工程中很多都采取了刚、柔结合等有效抗震措施,增大了支座的耗能能力,极大的改善了支座的抗震性能,因此地震发生时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2、公开号为cn220285035u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建筑抗震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套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晃动的基座在横板上进行左右晃动,基座向一侧晃动的过程中,调节块一侧的第一弹簧被拉伸,基座向另一侧晃动的过程中,调节块另一侧的第一弹簧被拉伸,调节块一侧的拉簧被拉伸的同时另一侧的拉簧保持不变,拉簧自动复位的能力可将基座进行复位,基座顶部的建筑构件可跟随基座进行小幅度的水平晃动,达到抗震的目的。
3、上述的结构在使用时,弹簧处缺乏阻尼结构,当弹簧在被压缩后,受到弹力的影响,弹性不容易复位,从而会降低基座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建筑结构。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建筑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对称设置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横杆以及多个导向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对称设置两个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导向杆,所述基座的下端对称设置多个被导向杆贯穿的缓冲块,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设有对接板,两个所述对接板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缓冲块的两侧设有被导向杆贯穿的弹簧,所述导向杆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阻尼块。
5、为了使导向杆便于装配,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导向杆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一侧。
6、为了提高基座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横杆的中间部分固定设置底杆,所述基座的下端设有被底杆贯穿的竖杆。
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底杆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阻尼块。
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底杆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空腔,所述第二阻尼块固定在空腔的内部。
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第一阻尼块粘接在导向杆的外壁上,所述第二阻尼块粘接在空腔的内部。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建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抗震建筑结构,受地震影响时,晃动的基座会使缓冲块在导向杆上进行左右晃动,此时缓冲块会不断的压缩弹簧,并且缓冲块在此过程中会不断的摩擦第一阻尼块,通过设有的第一阻尼块,能给弹簧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提供一个阻尼作用,能使基座便于复位,进而能使弹簧给基座提供一个良好的抗震作用,
1.一种抗震建筑结构,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下端对称设置两个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横杆(3)以及多个导向杆(5),所述横杆(3)的两端对称设置两个底座(4),所述底座(4)上固定设置导向杆(5),所述基座(1)的下端对称设置多个被导向杆(5)贯穿的缓冲块(2),所述导向杆(5)的一端设有对接板(7),两个所述对接板(7)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缓冲块(2)的两侧设有被导向杆(5)贯穿的弹簧(6),所述导向杆(5)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阻尼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5)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3)的中间部分固定设置底杆(9),所述基座(1)的下端设有被底杆(9)贯穿的竖杆(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9)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阻尼块(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9)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空腔(11),所述第二阻尼块(10)固定在空腔(1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块(12)粘接在导向杆(5)的外壁上,所述第二阻尼块(10)粘接在空腔(11)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