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7-17  27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特别是涉及应用于光缆领域的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


背景技术:

1、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通常光纤的一端的发射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或一束激光将光脉冲传送至光纤,光纤的另一端的接收装置使用光敏元件检测脉冲,由于光在光导纤维的传导损耗比电在电线传导的损耗低得多,光纤被用作长距离的信息传递。

2、发明专利cn201310274365.9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深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光缆,采用轧纹不锈钢管作为应变光缆的护套,以解决耐水解及海水腐蚀,轧纹结构可以提高应变光缆的弯曲性及抗侧压性质,同时凹凸结构可以提高摩擦力,有效将外力向光纤的传递;内部采用硅膏护套,提高应变光缆的耐老化性,同时可以有效将外力向纤芯部分传递;光纤表面利用防滑移uv固化材料,可以实现光纤与硅膏材料的有效粘接不产生滑移,使得该光缆可以在耐水、耐碱、耐腐蚀的深海环境下使用。

3、在地理意义上,相较于深海,浅海的深度相对较低,通常包含水面下200到1000米深度的领域,在这个深度的海水中做应变传感测试时,深海中的耐水、耐碱、耐腐蚀和耐高压缺一不可,而且相较于深海环境中,浅海中具有相对丰富的海洋资源,检测的传感器模组投放后,其产生的声光信号容易受到海洋生物的攻击,造成光纤和传感器模组连接失效,影响正常的测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检测的传感器模组投放后,其产生的声光信号容易受到海洋生物的攻击,造成光纤和传感器模组连接失效,影响正常的测试工作。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包括相匹配的安全型光缆和传感器模组,安全型光缆包括光缆主体,光缆主体的外壁上包覆有外保护套,安全型光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插接在传感器模组内,传感器模组包括模组主体,模组主体内开凿有固定槽,且固定槽整体呈现向下收缩的趋势,固定槽内固定连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固定框,安全型光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塞,且固定滑塞插接在固定框的内侧,固定滑塞包括弹性塞体,弹性塞体内填充有多个填充单元,多个填充单元分为大中小三个规格,大规格填充单元选用高硬度石块,中规格填充单元选用高硬度碎石,小规格填充单元选用细沙,其中大规格填充单元的体积为中规格填充单元体积的十倍,中规格填充单元的体积是小规格填充单元体积的一百倍,而大中小规格的填充单元总体积比为4:1:4,固定滑塞与固定框和安全型光缆均为过盈配合。

3、在上述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中,在浅海检测的过程中不易造成光纤和传感器模组连接失效,不易影响正常的测试工作。

4、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固定框包括框体,框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模组主体的上端开凿有与固定槽开口处位置相匹配的固定台,固定板与固定台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螺栓,且多个螺栓均采用沉头设计,本申请中的固定框的存在可以对模组主体内壁进行保护,避免填充单元在水压作用下发生位移时对模组主体内壁造成划痕,不易影响传感器模组与固定滑塞之间的密封效果。

5、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的,固定台的开口处开凿有密封台,密封台内固定连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密封垫,增加传感器模组与固定框之间的密封效果,使得海水不易通过传感器模组与密封垫之间的间隙渗入到模组主体内。

6、作为本申请的更进一步改进,光缆主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台,且限位台位于固定滑塞的下侧,限位台用户连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套设在安全型光缆的外侧,限位台和压缩弹簧可以对连接头进行保护,使得固定滑塞不易在水压的作用下直接压迫到连接头,不易造成连接头损坏失效。

7、作为本申请的更进一步改进的补充,压缩弹簧选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即压缩弹簧的弹性系数大,压缩弹簧可以对安全型光缆进行有效的保护,高强度的压缩弹簧不易发生非工作向形变,进而对安全型光缆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安全型光缆不易出现局部过量形变的情况,不易造成安全型光缆过量折弯失效。

8、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弹性塞体的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强化网,强化网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牵引索,多个牵引索相互搭接形成三维空间立体结构,可以对大规格的填充单元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使得填充单元不易出现大范围的位移,不易出现大规格和中规格的填充单元过量集中,不易影响固定滑塞整体的密封效果。

9、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牵引索的两端均与强化网固定连接,相邻的牵引索相互交错,增加牵引索维持自身结构的能力,利于维持填充单元的相对位置。

10、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牵引索选用多个高韧性细绳绞合编织而成,增加牵引索抵抗填充单元磨损和切割的能力。

11、综上,在利用传感器模组在浅海中进行应变传感测试时,将完成安装的传感器模组连同安全型光缆一起投入浅海,并放长安全型光缆,直至传感器模组下沉到指定深度,而在传感器模组带动安全型光缆下沉的过程中,随着水压的上升,会将固定滑塞进一步朝向固定框深处顶去,而弹性塞体内填充单元的分布会在不易影响固定滑塞密封效果的前提下,自身发生对应的形变,以适应固定框的形变,而随着固定滑塞的深入,安全型光缆与传感器模组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在海洋生物的攻击下脱落,而在检测完成后,拖动安全型光缆将传感器模组取出时,固定滑塞受到的水压也会随之下降,固定滑塞自身在模组主体下部气压的作用下,也会向上滑动,便于工作人员将安全型光缆和传感器模组从海水中取出后分离,便于安全型光缆和传感器模组分开保管,不易造成光纤和传感器模组连接失效,不易影响正常的测试工作。

12、强化网和多个牵引索的设置可以对大规格的填充单元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使得填充单元不易出现大范围的位移,不易出现大规格和中规格的填充单元过量集中,不易影响固定滑塞整体的密封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匹配的安全型光缆(1)和传感器模组(3),所述安全型光缆(1)包括光缆主体(101),所述光缆主体(101)的外壁上包覆有外保护套(102),所述安全型光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所述连接头(2)插接在传感器模组(3)内,所述传感器模组(3)包括模组主体(301),所述模组主体(301)内开凿有固定槽(302),且固定槽(302)整体呈现向下收缩的趋势,所述固定槽(302)内固定连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固定框(6),所述安全型光缆(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塞(4),且固定滑塞(4)插接在固定框(6)的内侧,所述固定滑塞(4)包括弹性塞体(401),所述弹性塞体(401)内填充有多个填充单元(402),多个所述填充单元(402)分为大中小三个规格,所述大规格填充单元(402)选用高硬度石块,所述中规格填充单元(402)选用高硬度碎石,所述小规格填充单元(402)选用细沙,其中大规格填充单元(402)的体积为中规格填充单元(402)体积的十倍,中规格填充单元(402)的体积是小规格填充单元(402)体积的一百倍,所述固定滑塞(4)与固定框(6)和安全型光缆(1)均为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6)包括框体(601),所述框体(6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02),所述模组主体(301)的上端开凿有与固定槽(302)开口处位置相匹配的固定台(303),所述固定板(602)与固定台(303)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螺栓,且多个螺栓均采用沉头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303)的开口处开凿有密封台(304),所述密封台(304)内固定连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密封垫(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主体(10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台(103),且限位台(103)位于固定滑塞(4)的下侧,所述限位台(103)用户连接头(2)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5),且压缩弹簧(5)套设在安全型光缆(1)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5)选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即压缩弹簧(5)的弹性系数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塞体(401)的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强化网(403),所述强化网(403)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牵引索(404),多个所述牵引索(404)相互搭接形成三维空间立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索(404)的两端均与强化网(403)固定连接,相邻的牵引索(404)相互交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索(404)选用多个高韧性细绳绞合编织而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光缆领域的一种浅海用应变传感测试用安全型光缆,在利用传感器模组在浅海中进行应变传感测试时,将完成安装的传感器模组连同安全型光缆一起投入浅海,而在传感器模组带动安全型光缆下沉的过程中,随着水压的上升,会将固定滑塞进一步朝向固定框深处顶去,而弹性塞体自身发生对应的形变,以适应固定框的形变,安全型光缆与传感器模组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在海洋生物的攻击下脱落,而在检测完成后,拖动安全型光缆将传感器模组取出时,固定滑塞受到的水压也会随之下降,便于工作人员将安全型光缆和传感器模组从海水中取出后分离,不易造成光纤和传感器模组连接失效,不易影响正常的测试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胡东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市通能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30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