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门组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7-17  25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组件以及具有该车门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外水切位于车门玻璃下边缘,为车门玻璃运动过程提供支撑点,并起到刮除玻璃外雨水的作用。现有的外水切安装结构由外水切、水切外亮条、车门外板和安装支架等组成,外水切安装在车门外板上,水切外亮条固定在外水切外部,不仅结构复杂导致外水切制造加工困难,而且结构组成件较多需要层层安装,还造成车身分缝较多,使得整车外观精致感知差。并且现有的外水切体积、重量较大,导致外水切占据车辆较大空间,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车门组件,能够解决安装外水切产生的车身分缝问题,简化外水切结构,减轻车门组件重量以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进而降低车门组件的制造成本,降低车门风阻系数,还提升了整车精致感知性能。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门组件的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组件,包括:车门主体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设于所述车门主体的内侧壁,外水切,所述外水切固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且适于与车门玻璃抵接,所述车门主体的上端形成有弧形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用于遮挡所述外水切的至少部分。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组件,通过将外水切固设于安装支架,能够取消外水切亮条结构,简化外水切结构,解决安装外水切产生的车身分缝问题,减轻车门组件重量以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进而降低车门组件的制造成本,还提升了整车精致感知性能,且外水切适于与车门玻璃抵接,车门主体的上端形成有弧形的遮挡部用于遮挡外水切的至少部分,能够减小外水切与车门玻璃的段差,降低车门风阻系数,提高车身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车门主体的高度方向,所述遮挡部的正投影和所述外水切的正投影具有重合区域。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水切包括:水切主体和第一唇边,所述水切主体固设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唇边设于所述水切主体背离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唇边适于与车门玻璃抵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唇边形成有结构弱化部,所述结构弱化部与所述第一唇边和所述水切主体的连接处邻接设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水切还包括:第二唇边,所述第二唇边设于所述水切主体背离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唇边下方,所述第二唇边适于与车门玻璃抵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切主体背离所述安装支架的表面形成有限位柱,沿所述车门主体的高度方向,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一唇边和所述第二唇边之间,所述限位柱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唇边。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水切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水切主体的上端且与所述遮挡部抵接,且所述支撑部适于与所述第一唇边抵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主体、第三唇边和第四唇边,所述支撑主体固设于所述水切主体,所述第三唇边和所述第四唇边均固设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第三唇边位于所述第四唇边背离所述第一唇边的一侧,所述第三唇边与所述遮挡部抵接,所述第四唇边适于与所述第一唇边抵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形成有中空结构。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车辆的车门组件。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车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门主体(10)的高度方向,所述遮挡部(11)的正投影和所述外水切(30)的正投影具有重合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30)包括:水切主体(31)和第一唇边(32),所述水切主体(31)固设于所述安装支架(20),所述第一唇边(32)设于所述水切主体(31)背离所述安装支架(20)的一侧,所述第一唇边(32)适于与车门玻璃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唇边(32)形成有结构弱化部(321),所述结构弱化部(321)与所述第一唇边(32)和所述水切主体(31)的连接处邻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30)还包括:第二唇边(33),所述第二唇边(33)设于所述水切主体(31)背离所述安装支架(2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唇边(32)下方,所述第二唇边(33)适于与车门玻璃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切主体(31)背离所述安装支架(20)的表面形成有限位柱(34),沿所述车门主体(10)的高度方向,所述限位柱(34)位于所述第一唇边(32)和所述第二唇边(33)之间,所述限位柱(34)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唇边(33)。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30)还包括:支撑部(35),所述支撑部(35)设于所述水切主体(31)的上端且与所述遮挡部(11)抵接,且所述支撑部(35)适于与所述第一唇边(32)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5)包括:支撑主体(351)、第三唇边(352)和第四唇边(353),所述支撑主体(351)固设于所述水切主体(31),所述第三唇边(352)和所述第四唇边(353)均固设于所述支撑主体(351),所述第三唇边(352)位于所述第四唇边(353)背离所述第一唇边(32)的一侧,所述第三唇边(352)与所述遮挡部(11)抵接,所述第四唇边(353)适于与所述第一唇边(32)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351)形成有中空结构(354)。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1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门组件以及车辆,车门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固设于车门主体的内侧壁,外水切,外水切固设于安装支架且适于与车门玻璃抵接,车门主体的上端形成有弧形的遮挡部,遮挡部用于遮挡外水切的至少部分。通过将外水切固设于安装支架,能够取消外水切亮条结构,简化外水切结构,解决安装外水切产生的车身分缝问题,减轻车门组件重量以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进而降低车门组件的制造成本,还提升了整车精致感知性能,且外水切适于与车门玻璃抵接,车门主体的上端形成有弧形的遮挡部用于遮挡外水切的至少部分,能够减小外水切与车门玻璃的段差,降低车门风阻系数,提高车身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史文宝,裴永吉,王鹏飞,张晨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12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31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