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烈焰融雪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7-20  17


本技术涉及融雪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烈焰融雪装置。


背景技术:

1、积雪是寒冷地区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道路积雪会大大增加道路的摩擦系数,使车辆行驶变得困难。

2、在道路积雪时,一般采用人工清理和抛洒粗盐以防止积雪结冰来进行应对,这种应对方式对人力和物资消耗较大,并且抛洒粗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鉴于此,提出一种烈焰融雪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上述一种烈焰融雪装置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烈焰融雪装置,包括:

4、主体,其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侧壁固定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

5、融雪组件,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盘面开设有若干组安装孔,各组安装孔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子打火喷嘴,所述底盘上方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各组电子打火喷嘴固定连通,所述导气管中部还固定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导气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控制阀;

6、防护机构,其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储气罐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底盘四周均匀分布有多组碰撞传感器,多组所述碰撞传感器均与底盘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远离储气罐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远离出气管的一端与连通管固定连通,所述电磁阀与多组碰撞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烈焰融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三组支撑柱,三组所述支撑柱均固定连接在储气罐底部并且等距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烈焰融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安全阀和排污阀,所述安全阀与储气罐顶部固定连通,所述排污阀与储气罐底部固定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烈焰融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用于指示储气罐内部压力的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固定安装在储气罐前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烈焰融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子打火喷嘴的数量为3的几何倍数,多组所述电子打火喷嘴矩阵分布。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烈焰融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盘由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底盘表面还涂覆有耐高温涂料。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融雪组件与主体配合利用火焰融化积雪,不仅利好环境,也降低了人员工作量,同时还通过设置防护机构避免了装置发生撞击造成燃气外泄,保障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13、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烈焰融雪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烈焰融雪装置的融雪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技术特征:

1.一种烈焰融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烈焰融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还包括三组支撑柱(104),三组所述支撑柱(104)均固定连接在储气罐(101)底部并且等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烈焰融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还包括安全阀(105)和排污阀(106),所述安全阀(105)与储气罐(101)顶部固定连通,所述排污阀(106)与储气罐(101)底部固定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烈焰融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还包括用于指示储气罐(101)内部压力的压力表(107),所述压力表(107)固定安装在储气罐(101)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烈焰融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打火喷嘴(202)的数量为3的几何倍数,多组所述电子打火喷嘴(202)矩阵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烈焰融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01)由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底盘(201)表面还涂覆有耐高温涂料。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烈焰融雪装置,包括:主体、融雪组件和防护机构,主体包括储气罐,储气罐侧壁固定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融雪组件包括底盘,底盘盘面开设有若干组安装孔,各组安装孔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子打火喷嘴,底盘上方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与各组电子打火喷嘴固定连通,导气管中部还固定连通有连通管,连通管远离导气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控制阀,防护机构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储气罐外壁固定连接,底盘四周均匀分布有多组碰撞传感器,其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融雪组件与主体配合利用火焰融化积雪,不仅利好环境,也降低了人员工作量,同时还通过设置防护机构避免了装置发生撞击造成燃气外泄,保障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芃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31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