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充磁模具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成型圆柱型轴向多级对充磁体的充磁模具。
背景技术:
1、对充磁体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完成磁体运动的变化性,从而使得对充磁体在机械运动执行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在对充磁体的充磁过程中,因为其充磁的难度较大、成本高等问题,从而造成有些对充磁体的成型采用多块磁体拼接粘连而成,而不是一体充磁成型,进而造成对充磁体的成型质量参差不齐,稳定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在单个圆柱型磁体上有效成型多级对充磁场,保证对充磁体的成型质量的一种用于成型圆柱型轴向二级对充磁体的充磁模具。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充磁上模和充磁下模,所述充磁上模固定连接在充磁下模的上端,所述充磁上模和充磁下模的轴线上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磁的圆柱型磁体的充磁管,所述充磁管的外层套接有至少三个充磁线圈,至少三个所述充磁线圈的沿着充磁腔的轴向方向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充磁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充磁线圈之间设有导磁环,所述充磁上模、充磁管和与充磁上模相连导磁环形成上充磁回路,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磁环和充磁管形成中充磁回路,所述充磁下模、充磁管和与充磁下模相连的导磁环形成下充磁回路,所述圆柱型磁体的上端设于上充磁回路内,所述圆柱型磁体的下端设于下充磁回路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充磁线圈所包裹的磁极呈同极相对设置。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导磁环的共用,最小程度地在一个圆柱型磁体分成至少三段,使圆柱型磁体的上端设于上充磁回路内,圆柱型磁体的中段设于中充磁回路中内,圆柱型磁体的下端设于下充磁回路内,从而在通过上充磁回路、中充磁回路和下充磁回路进行充磁时,可以对圆柱型磁体的多段结构进行多极对充的充磁,从而形成了一个沿着圆柱型轴向的多级对充磁场,该过程保留了圆柱型磁体的一体性,从而保证了成型后的圆柱型磁体的结构质量,不易分离,进而保证了圆柱型磁体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即保证了圆柱型磁体的成型质量和稳定性。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充磁管包括一个上回路充磁管、至少一个中回路充磁管和一个下回路充磁管,所述上回路充磁管、中回路充磁管和下回路充磁管依次由上向下设置,所述导磁环的内圈设于上回路充磁管与中回路充磁管之间或者设于相邻的两个中回路充磁管之间或者设于中回路充磁管与下回路充磁管之间,所述导磁环的内圈通过相邻的两个充磁管紧压固定,多个所述导磁环的外圈由上向下首尾相连设置,多个所述导磁环均设于充磁上模与充磁下模之间并通过充磁上模与充磁下模紧压固定,通过所述改进,通过充磁上模、充磁下模、上回路充磁管、中回路充磁管和下回路充磁管的设计,可以便于实现多个导磁环的安装,并且可以保证多个导磁环分别与充磁上模、上回路充磁管、中回路充磁管、下回路弃磁管的充分抵接,从而保证上充磁回路、中充磁回路和下充磁回路成型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圆柱型磁体多级对充磁场成型质量。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磁环的外圈的厚度大于导磁环的内圈的厚度,所述导磁环的内圈与导磁环的外圈之间设有过度斜面,所述过度斜面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过度斜面分别设于导磁环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过度斜面设于远离充磁管的一侧,通过所述改进,在对圆柱型磁体进行多级对充磁场充磁时,需要使导磁环的内圈在不影响磁场回路成型的前提下尽量薄,若导磁环的内圈较厚,则圆柱型磁体中低磁场强度的区域就会越大,从而不利于圆柱型磁体的高质量多极对充磁场质量成型,但太薄的导磁环的强度较低,并且不易进行固定,从而通过增加导磁环的外圈厚度来保证导磁环的强度与便于固定的效果,而过度斜面的设计,可以使导磁环内圈的强度与外圈的强度形成过度,从而对导磁环内圈的强度进行增加,降低第一导磁环内圈的变形与损坏的概率,同时在相邻的两个导磁环的内圈之间可以形成供设于中间的充磁线圈放置的空间。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设于最上端的所述导磁环的外圈靠近设于最下端的导磁环的一端周向上设有嵌合块,设于最下端的所述导磁环的外圈靠近设于最上端的导磁环的一端周向上设有与嵌合块相契合的嵌合槽,通过所述改进,若充磁线圈超过四个,设于中间的所述导磁环靠近设于最下端的导磁环的一端周向上也设有嵌合块且靠近设于最上端的导磁环的一端周向上也设有嵌合槽,从而可以保证各个导磁环的外圈连接的稳定性与紧密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任意一个所述导磁环与其相邻的两个充磁管的紧压连接处设有紧压斜面,通过所述改进,在安装导磁环时,通过紧压斜面的设计,可以对紧压过程形成缓冲,避免紧压过程对导磁环造成破坏,同时也可以对中回路充磁管进行居中定位。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回路充磁管与充磁上模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对上回路充磁管进行向下移动限位的上限位块,所述下回路充磁管与充磁下模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对下回路充磁管进行向上移动限位的下限位块,通过所述改进,在进行上回路充磁管和下回路充磁管的安装时,避免上回路充磁管与中回路充磁管之间的间隙、相邻的两个中回路充磁管之间的间隙、中回路充磁管与下回路充磁管之间的间隙过小,从而造成导磁环的损坏,通过精准控制上回路充磁管与下回路充磁管之间的距离来保证上回路充磁管、中回路充磁管、下回路充磁管与导磁环之间的紧压抵接配合的准确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回路充磁管与充磁下模采用过盈配合固定连接,所述上回路充磁管与充磁上模采用过渡配合连接,所述充磁上模的上方设有用于将上回路充磁管固定在充磁上模上的固定块,通过所述改进,实现上回路充磁管和下回路充磁管的固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下定位杆和上定位杆,所述下定位杆设于充磁管的轴线下方,所述上定位杆设于充磁管的轴线上方,所述下定位杆固定连接一块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滑块上,所述滑块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上定位杆固定连接一气缸的移动端,通过所述改进,在进行圆柱型磁体充磁前,由下定位杆对圆柱型磁体的位置进行高度定位,而后将待充磁的圆柱型磁体放在充磁管的上端口,由上定位杆将圆柱型磁体按压至与下定位杆相抵的位置,在精准定位圆柱型磁体后,开始充磁,在充磁完成后,使上定位杆的按压状态变成自由状态,由下定位杆向上移动第一导磁环的内圈厚度的高度,再进行一次充磁,从而消除圆柱型磁体中磁场强度低的区域,完成圆柱型磁体的整体充磁目的,并保证圆柱型磁体的高质量充磁效果,最后上定位杆复位,由下定位杆将圆柱型磁体顶出充磁管的上端口进行取料,完成圆柱型磁体的充磁加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滑块的一侧设有呈竖直方向的导向杆,所述滑块上设有沿着导向杆进行移动的导向孔,通过所述改进,保证下定位杆沿着竖直方向移动,避免下定位杆在移动过程中与充磁管发生倾斜摩擦的情况,从而保证充磁模具的长期有效使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机的下方还设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用于驱动电机进行转动,通过所述改进,在多级对充磁场充磁过程中,因为中回路充磁管是靠两个导磁环进行定位的,从而容易造成中回路充磁管可能存在细微的倾斜,在进行第二次充磁前,通过旋转气缸将圆柱型磁体进行旋转180度后,可以降低倾斜的磁场强度偏差,从而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多级对充圆柱型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