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围堰及吹填形成人造陆地的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沿海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区域的产业形式愈发多样化、工业化,伴随着众多沿海区域的产业形态的诞生,沿海区域的陆地使用面积告急,其对陆地面积的需求远超现有陆地的实际可使用面积。面对这种矛盾的产生,急需解决陆地需求面积不足的问题,因此填海造陆技术应运而生。
2、最初期的填海方式,只是把开发时所产生的沙泥碎石,直接倾倒进海里去。这种方式,造出来的陆地最接近自然海岸,不过,若然填海地所处的水流比较急,水流对海岸的冲击,会渐渐侵蚀填海区。后来又采用工程砂进行填海造陆,但此方法的运输距离太远且成本较高,而且随着大量砂的使用,材料资源日渐枯竭,砂的价格日益增高,导致填海造陆的成本增高。其次填海造陆的会产生大量的淤泥,目前会采用航道淤泥的经水力吹填形成陆地,但此方法形成的陆地含水率过高,形成的陆地强度和承载力过低,往往需要配合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的方法进行处理,其成本较高,且陆地承载力较低,达到较高承载力的时间所需时间较长。
3、为了解决该问题,快速形成可达到承载力要求的填海造陆区域,需开发能使淤泥快速硬化达到使用强度的淤泥固化材料,以及形成填海造陆的简便、快速的实施方法。目前的技术尚未能达到此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3、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该方法形成的填海造陆区域包括围堰16及围堰16中间的吹填区域2;所述围堰16由含有充填材料的土工膜袋1堆叠而成,借助辅助定位固定系统将空的土工膜袋1下放至海底指定位置,再通过混合搅拌及注浆系统向土工膜袋1内灌注充填材料,形成围堰16的一部分;向围堰16所封闭的吹填区域内吹填形成陆地;
4、所述土工膜袋1的四角设置土工膜袋角环7,土工膜袋1的一侧根据其尺寸大小布置有相应数量的注浆孔3,注浆孔3与水下注浆管4的一端连接固定,水下注浆管4的另一端系有漂浮标志物b 8;
5、所述混合搅拌及注浆系统包括物料搅拌机12、注浆主管道11、注浆支管10、注浆管连接接头9和套箍13;
6、所述辅助定位固定系统包括定位重物5、定位重物连接件14、漂浮标志物a6;
7、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8、步骤1:确定填海造陆区域的位置、边界和尺寸;进行测量定位,确定相应边界线和转角点的定位;
9、步骤2:对混合搅拌及注浆系统进行组装调试,依次连接物料搅拌机12、注浆主管道11及注浆支管10,对物料搅拌机12进行投料试拌,确保物料搅拌机12运转正常并确保管道畅通;
10、步骤3:根据所选取土工膜袋1的尺寸进行定位重物5位置的选取和布置;确定好各定位重物5的布置点位置后,将漂浮标志物a6与定位重物5通过定位重物连接件14连接固定,依次下放于指定定位重物的布置点,直至所有或某段区域内的定位重物5和漂浮标志物a6下放完毕;
11、步骤4:将土工膜袋1布置有注浆孔3的一侧朝上放置,寻找与该土工膜袋四角定位所对应的漂浮标志物a6,将土工膜袋角环7套于漂浮标志物a6下的定位重物连接件14之上,土工膜袋1依靠重力沿定位重物连接件14下沉至海水中,其上的水下注浆管4依靠与其一端连接的漂浮标志物b8悬浮于水中备用;
12、步骤5:将注浆支管10与一个土工膜袋1上已布置好并悬浮于水中的水下注浆管4通过套箍13连接锁定;通过物料搅拌机12制备土工膜袋1内部的充填材料,并通过注浆主管道11、注浆支管10、水下注浆管4对水下对应位置的土工膜袋1进行灌注;待灌注完毕后,将套箍13解锁取下;
13、步骤6:重复步骤5,将所有已根据定位下放的土工膜袋1灌注完毕,待土工膜袋1中的充填材料固化后,形成围堰16的一部分;
14、步骤7:根据所需围堰的高度确定所需土工膜袋1的层数,重复步骤3-步骤6,进行其他区域及其他层土工膜袋1的布置;直至所有位置的土工膜袋1全部下放并灌注完毕,形成完整围堰16;
15、步骤8:向围堰16所封闭的吹填区域2内吹填砂石或固化混合材料,直至设计标高,形成填海造陆区域。
16、进一步地,所述土工膜袋1的尺寸根据围堰16设计尺寸进行调整和预订;所述土工膜袋1内的充填材料包括砂石或固化混合材料;所述土工膜袋角环7为钢、铁、铜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并位于土工膜袋1的四角,用于与所述定位重物连接件14套接定位。
17、进一步地,所述物料搅拌机12位于陆地上或浮台上,用于固化混合材料的制备;所述注浆主管道11的一端与所述物料搅拌机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注浆支管10连接;所述水下注浆管4与所述注浆支管10连接固定;所述水下注浆管4的底端预先与土工膜袋1上的注浆孔3连接,其顶端系有所述漂浮标志物b8,使其能悬浮于水上。
18、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注浆管4与所述注浆支管10顶端位置布置有螺纹状的注浆管连接接头9,二者需现场通过所述套箍13进行螺纹连接固定,再进行吹填灌注操作。
19、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注浆管4的最小长度应不小于其被投掷深度至水面的最大距离加0.5m;所述注浆支管10的最小长度应不小于陆地物料搅拌机12的注浆主管道11至最远土工膜袋1所在位置的距离加0.5m。
20、进一步地,所述围堰16由含有充填材料的土工膜袋1堆叠而成,其由下层至上层的剖面堆叠形式为等宽度矩形截面或梯形截面;所述吹填区域2根据所邻陆地边数分为四面围堰(无邻海边线)、三面围堰(一面邻海)、两面围堰(两面邻海)和单面围堰形式(三面邻海)。
21、进一步地,若采用梯形截面堆叠形式,则需在下放第n层定位重物5和土工膜袋1并吹填完成后,在第(n+1)层土工膜袋1下放前,重新测量定位并确定新的边界线和转角点的定位;按新定位的位置下放第(n+1)层土工膜袋1对应的定位重物5、漂浮标志物a6、定位重物连接件14和第(n+1)层土工膜袋1,并灌注相应的充填材料。
22、进一步地,所述吹填区域2需直接吹填或抽排水后再进行吹填形成陆地;所述吹填区域2内的固化混合材料是由1000-1200份淤泥、0-200份水和80-160份固化剂搅拌均匀形成;所述土工膜袋1内的固化混合材料是由1000-1200份淤泥、0-200份水和50-120份固化剂搅拌均匀形成。
23、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能使浅海区域变为陆地,与常规的填砂相比,减少了砂石的运输成本和购置费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且实施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快速,可操作性强,极大地提高了填海造陆操作的便利性。
1.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该方法形成的填海造陆区域包括围堰(16)及围堰(16)中间的吹填区域(2);所述围堰(16)由含有充填材料的土工膜袋(1)堆叠而成,借助辅助定位固定系统将空的土工膜袋(1)下放至海底指定位置,再通过混合搅拌及注浆系统向土工膜袋(1)内灌注充填材料,形成围堰(16)的一部分;向围堰(16)所封闭的吹填区域内吹填形成陆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膜袋(1)的尺寸根据围堰(16)设计尺寸进行调整和预订;所述土工膜袋(1)内的充填材料包括砂石或固化混合材料;所述土工膜袋角环(7)为钢、铁、铜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并位于土工膜袋(1)的四角,用于与所述定位重物连接件(14)套接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搅拌机(12)位于陆地上或浮台上,用于固化混合材料的制备;所述注浆主管道(11)的一端与所述物料搅拌机(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注浆支管(10)连接;所述水下注浆管(4)与所述注浆支管(10)连接固定;所述水下注浆管(4)的底端预先与土工膜袋(1)上的注浆孔(3)连接,其顶端系有所述漂浮标志物b(8),使其能悬浮于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注浆管(4)与所述注浆支管(10)顶端位置布置有螺纹状的注浆管连接接头(9),二者需现场通过所述套箍(13)进行螺纹连接固定,再进行吹填灌注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注浆管(4)的最小长度应不小于其被投掷深度至水面的最大距离加0.5m;所述注浆支管(10)的最小长度应不小于陆地物料搅拌机(12)的注浆主管道(11)至最远土工膜袋(1)所在位置的距离加0.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16)由含有充填材料的土工膜袋(1)堆叠而成,其由下层至上层的剖面堆叠形式为等宽度矩形截面或梯形截面;所述吹填区域(2)根据所邻陆地边数分为四面围堰(无邻海边线)、三面围堰(一面邻海)、两面围堰(两面邻海)和单面围堰形式(三面邻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梯形截面堆叠形式,则需在下放第n层定位重物(5)和土工膜袋(1)并吹填完成后,在第(n+1)层土工膜袋(1)下放前,重新测量定位并确定新的边界线和转角点的定位;按新定位的位置下放第(n+1)层土工膜袋(1)对应的定位重物(5)、漂浮标志物a(6)、定位重物连接件(14)和第(n+1)层土工膜袋(1),并灌注相应的充填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海造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填区域(2)需直接吹填或抽排水后再进行吹填形成陆地;所述吹填区域(2)内的固化混合材料是由1000-1200份淤泥、0-200份水和80-160份固化剂搅拌均匀形成;所述土工膜袋(1)内的固化混合材料是由1000-1200份淤泥、0-200份水和50-120份固化剂搅拌均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