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测试,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析锂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1、在电池老化过程中,电池的析锂行为会降低电池性能,造成电池容量的加速衰减甚至跳水,缩短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的安全性。因此,如何实时监控电池老化过程中的析锂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析锂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其能实现电池析锂行为的无损定量分析,降低电池析锂定量分析的复杂度。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析锂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循环中的每次充放电循环,电池对应的膨胀力差值以及容量衰减量,其中,膨胀力差值由电池的充电最大膨胀力与放电最小膨胀力确定;根据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电池对应的膨胀力差值以及容量衰减量,确定电池的析锂量。
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对电池充放电循环中的膨胀力差值以及容量衰减量进行实时采集,以实现对电池的容量衰减变化量的实时监控。由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析锂会使得电池充放电循环中的膨胀力差值减少,因此,通过膨胀力差值随电池容量衰减的变化规律,即可确定由电池析锂所造成的容量损失,即电池的析锂量,因此,通过监控电池的膨胀力差值的变化以及容量衰减量可以实现对电池析锂量的实时监控,通过对膨胀力差值随电池的容量衰减变化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可实现电池老化过程中,不可逆析锂的定量分析。另外,在监控电池的容量衰减量的过程中,无需拆解电池,也无需进行复杂的计算,从而降低了电池析锂定量分析的复杂度。
4、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循环中的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电池对应的膨胀力差值以及容量衰减量,包括:获取多次充放电循环中的首次充放电循环所对应的初始放电容量;计算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的放电容量与初始放电容量的放电容量比值;根据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的放电容量比值,确定每次充放电循环对应的容量衰减量。
5、电池析锂的过程中,膨胀力差值随容量衰减量的增长规律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确定膨胀力差值曲线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及特征点对应的容量衰减量,并对其进行分析,可实现电池析锂的量化分析;而且,电池的容量衰减量与膨胀力值差仅通过电池的充放电即可确定,无需拆解和重组电池,从而降低了电池析锂量化分析的复杂度。
6、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电池的膨胀力差值以及容量衰减量,确定电池的析锂量,包括:根据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电池的膨胀力差值以及容量衰减量,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第一曲线,其中,第一曲线用于表征膨胀力差值随容量衰减量的变化规律;在第一曲线存在拐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曲线确定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根据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确定电池的析锂量。
7、通过确定膨胀力差值曲线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及特征点对应的容量衰减量,并对其进行分析,可实现电池析锂的量化分析;而且,电池的容量衰减量及膨胀力差值仅通过电池的充放电即可确定,无需拆解和重组电池,从而降低了电池析锂量化分析的复杂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曲线确定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之前,检测第一曲线中是否存在拐点;在第一曲线不存在拐点的情况下,确定电池不存在析锂行为;在第一曲线存在拐点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存在析锂行为。
9、通过检测第一曲线中是否存在拐点即可实现电池是否存在析锂行为的快速判定,该方式降低了电池析锂行为检测的复杂度,提升了电池析锂行为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曲线存在拐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曲线确定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包括:从第一曲线中确定第一个拐点之前所对应的线性段;对第一曲线和线性段所在的第二曲线进行分析,得到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
11、在得到第二曲线之后,以第二曲线为参考对第一曲线进行分析,即可确定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该过程仅需进行简单的曲线分析即可实现电池容量衰减的不可逆析锂的量化分析,无需进行电池的拆解与重组装,降低了电池析锂量化分析的复杂度。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曲线存在一个拐点的情况下,对第一曲线和线性段所在的第二曲线进行分析,得到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包括:获取第一个拐点所对应的第一膨胀力差值,以及多次充放电循环中的最后一次充放电循环的第二膨胀力差值;计算第一差值与第二曲线的曲线斜率的比值,得到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其中,第一差值为第二膨胀力差值与第一膨胀力差值的差值,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用于表征生成固定电解质界面sei膜所导致的容量衰减;根据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确定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
13、在确定池析锂所导致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的过程中,考虑到了生成sei膜对电池容量衰减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升了电池析锂所导致的容量衰减变化量的准确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曲线存在多个拐点的情况下,对第一曲线和线性段所在的第二曲线进行分析,得到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包括:从第一曲线中,确定第一个拐点对应的第一膨胀力差值,以及第二个拐点对应的第三膨胀力差值;根据第一膨胀力差值、第三膨胀力差值以及第二曲线的曲线斜率,确定由生成固定电解质界面sei膜所导致的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根据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确定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膨胀力差值、第三膨胀力差值以及第二曲线的曲线斜率,确定由生成固定电解质界面sei膜所导致的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包括:计算第一膨胀力差值与第三膨胀力差值的差值,得到第四膨胀力差值;计算第四膨胀力差值与第二曲线的曲线斜率的比值,得到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
16、通过确定sei膜生成对电池容量衰减造成的影响,提升电池析锂所导致的容量衰减变化量的准确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确定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包括:计算第二容量衰减量与第一个拐点对应的第一容量衰减量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二容量衰减变化量,其中,第二容量衰减量为多次充放电循环中的最后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衰减量;计算第二容量衰减变化量与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的差值,得到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
18、电池析锂过程中所产生的总容量衰减变化量中去除sei膜生成所导致的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得到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不仅可实现电池析锂行为的无损定量分析,降低电池析锂量化分析的复杂度,还可提升电池析锂量化分析的准确度。
1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析锂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循环中的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电池对应的膨胀力差值以及容量衰减量,其中,膨胀力差值由电池的充电最大膨胀力与放电最小膨胀力确定;析锂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电池对应的膨胀力差值以及容量衰减量,确定电池的析锂量。
20、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析锂的确定方法。
21、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析锂的确定方法。
2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1.一种电池析锂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循环中的每次充放电循环,所述电池对应的容量衰减量,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曲线确定所述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曲线存在拐点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曲线确定所述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曲线存在一个所述拐点的情况下,所述对所述第一曲线和所述线性段所在的第二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曲线存在多个所述拐点的情况下,所述对所述第一曲线和所述线性段所在的第二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电池对应的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膨胀力差值、所述第三膨胀力差值以及所述第二曲线的曲线斜率,确定由生成固定电解质界面sei膜所导致的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容量衰减变化量,确定所述目标容量衰减变化量,包括:
9.一种电池析锂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析锂的确定方法。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析锂的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