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软包电芯散热,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芯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软包电芯储能系统,也被称为“软包电池”或“聚合物锂电池”,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电池技术之一。与传统的圆柱形或方形硬壳电池相比,软包电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轻的重量、更好的柔韧性和更高的安全性。
2、由于软包电池模组高度较低,传统的散热结构的液冷面远低于散热结构的框架结构,使电池模组底部与液冷面之间的导热填充物过量。为保证散热结构的上盖对液冷面的密封并支撑液冷面的稳定性,需在冷板表面焊接前梁和后梁。但是焊接工艺容易击穿冷板,导致冷却液外泄。焊接工艺也容易存在微小间隙,无法满足产品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电芯储能系统,解决了传统的软包电池模组边框高,电池模组与液冷面之间导热填充物过量、焊接在冷板上的前梁和后梁导致的冷却液外泄和密封性不足问题。通过简化边框结构,省去前梁和后梁结构,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软包电芯模组的安全运行和持久性能。
2、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包括:
4、电芯模组;
5、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设有冷却通道的冷板,且所述上盖与所述冷板相连围成腔体,所述冷板具有液冷面,所述液冷面朝向所述腔体内,所述电芯模组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腔体内;
6、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位于所述冷板的所述液冷面上,且所述框架结构将所述液冷面分为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围绕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外边缘,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电芯模组相对应;
7、所述上盖罩设在所述冷板上,所述上盖与所述冷板的所述第二平面相连、且所述冷板上与所述上盖相连的连接处与所述冷却通道错开。
8、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包括电芯模组,壳体和框架结构,其中壳体包括上盖和设有冷却通道的冷板,且上盖与冷板相连围成腔体,冷板具有液冷面,液冷面朝向腔体内,电芯模组位于壳体的腔体内。框架结构位于冷板的液冷面上,且框架结构将液冷面分为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二平面围绕在框架结构的外边缘,第一平面与电芯模组相对应。上盖罩设在冷板上,上盖与冷板的第二平面相连、且冷板上与上盖相连的连接处与冷却通道错开。也就是说,通过壳体和框架结构将电芯模组固定在液冷面上,确保了电芯模组的均匀散热和稳定运行。上盖与冷板的第二平面相连,并与冷却通道错开,有效防止冷却液外泄,提高软包电芯储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储能电池系统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散热方案。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板包括主体结构、前封梁和后封梁,所述前封梁和所述后封梁沿着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一方向与所述主体结构的两端的侧面相连;
10、所述主体结构内设有所述冷却通道,所述框架结构位于所述主体结构上,所述主体结构朝向所述腔体的部分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平面,所述主体结构朝向所述腔体的部分表面与所述前封梁、所述后封梁朝向所述腔体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平面;
11、且所述前封梁和所述后封梁用于将所述主体结构的所述冷却通道导通,以形成循环的冷却路径,所述上盖与所述主体结构的所述第二平面、所述前封梁和所述后封梁相连。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侧面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主体结构内的所述冷却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
13、所述前封梁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处,所述后封梁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处。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封梁、所述后封梁与所述主体结构采用搅拌摩擦焊相连。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多个子冷板,每个所述子冷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子冷板沿第二方向并排相连;
16、每个所述子冷板内均设有所述冷却通道,每个所述子冷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与所述前封梁和所述后封梁相连,且多个所述子冷板内的所述冷却通道通过所述前封梁和所述后封梁导通;
17、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子冷板包括第一冷板、第二冷板和第三冷板,所述第三冷板位于所述第一冷板和所述第二冷板之间;
19、所述第一冷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冷板内的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水嘴,所述第二冷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冷板内的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水嘴;
20、且所述第一水嘴和所述第二水嘴位于所述腔体外。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板与所述第二平面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冷板与所述第二平面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安装梁,每个所述安装梁在所述液冷面上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安装梁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
23、所述安装梁与所述冷板的主体结构一体成型。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部分所述加强筋搭接在所述安装梁上,且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安装梁与多个所述加强筋在所述液冷面上围出多个所述第一平面;
25、每个所述第一平面处对应有一个所述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位于所述安装梁上,且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设有导热胶;
26、或,所述加强筋内设有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的第三通孔。
2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冷板相连的一端具有盖边缘,所述盖边缘上设有若干铆孔,所述上盖与所述冷板的所述第二平面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铆孔相连;
28、所述冷板的所述第二平面上与所述铆孔对应的位置与所述冷却通道错开;
29、或,所述上盖的顶面上具有冲压形成的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
30、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软包电芯储能系统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一种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包括主体结构、前封梁和后封梁,所述前封梁和所述后封梁沿着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一方向与所述主体结构的两端的侧面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侧面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主体结构内的所述冷却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封梁、所述后封梁与所述主体结构采用搅拌摩擦焊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多个子冷板,每个所述子冷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子冷板沿第二方向并排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冷板包括第一冷板、第二冷板和第三冷板,所述第三冷板位于所述第一冷板和所述第二冷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板与所述第二平面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冷板与所述第二平面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安装梁,每个所述安装梁在所述液冷面上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安装梁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部分所述加强筋搭接在所述安装梁上,且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安装梁与多个所述加强筋在所述液冷面上围出多个所述第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软包电芯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冷板相连的一端具有盖边缘,所述盖边缘上设有若干铆孔,所述上盖与所述冷板的所述第二平面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铆孔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