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allin2025-07-29  32


本发明涉及中药膏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外伤症状后会出现局部的肿痛、肿胀,轻证:皮肤、肌肉瘀血肿痛,或致出血,或致筋骨折断、脱臼等。重证:损伤到内脏或头部,或出血过多有全身症状,如昏迷、抽搐、亡阳虚脱等。局部损伤处可感受毒邪,溃烂成疮。《证治准绳·跌仆损伤》说:“打仆、金刃损伤,是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外受有形之物所伤,乃血肉筋骨受病,非如六淫、七情之病有在气在血之分也。所以损伤一症,专从血论,但须分其有瘀血停积与亡血过多之证。为了缓解疼痛,采用西医疗法或使用止痛药物是常见的做法,然而长期依赖药物治疗不仅可能造成治疗性损伤,还会对肝肾等器官造成药物代谢的损害。虽然传统的跌打膏、香桂活血膏、消瘀膏、接骨膏等药膏也被广泛使用,但它们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疗程较长,效果缓慢,导致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药膏,并且在使用一些膏药时,需要随配随用,不易储存,要临时摊涂于纱布再加皮纸,不与皮肤直接接触,会影响吸收及疗效。

3、一些骨关节部位出现外伤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局部的血瘀气滞,引起血瘀气滞后则会对受伤部位发展为慢性病,导致受伤部位虚弱,容易引起痹症,特别是对于颈肩腰腿等部位,出现痹症后的特点是易复发、常反复。对于现有的膏药而言,治疗跌打损伤与颈肩腰腿部位的痹症的药剂配方不同,二者之间病症不相同,所以致使现在的跌打损伤膏药治疗颈肩腰腿部位的痹症效果不佳,并且治疗颈肩腰腿部位痹症的膏药治疗跌打损伤不佳,主因为跌打损伤药方多为镇痛、活络、舒筋活血成分,治疗颈肩腰腿部位的痹症多为:活络、祛风除湿成分的中药,对此需要一种二者兼顾的膏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清凉解毒,散风祛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扭挫伤后局部肿痛及风寒湿痹痛者。适用于跌打损伤、关节扭伤、运动性损伤、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筋膜炎。

2、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主要包括底方和外用方;底方包括当归20-30份、玄参10-20份、赤芍25-30份、马钱子15-25份、大黄50-70份、蜂房20-25份、地黄30-40份、甘草10-15份、黄柏30-35份、白芷15-25份、白蔹10-25份;外用方包括蔓荆子230-250份、五加皮50-70份、木瓜50-70份、丹参50-70份、羌活50-70份、姜黄50-70份、独活50-70份、秦艽20-40份、天花粉50-70份、怀牛膝50-70份、川芎20-40份、连翘20-28份、威灵仙50-70份、木防己50-70份、防风50-70份。

4、底方包括当归25份、玄参15份、赤芍25份、马钱子20份、大黄60份、蜂房20份、地黄30份、甘草15份、黄柏35份、白芷20份、白蔹15份;

5、外用方包括蔓荆子240份、五加皮60份、木瓜60份、丹参60份、羌活60份、姜黄60份、独活60份、秦艽30份、天花粉60份、怀牛膝60份、川芎30份、连翘24份、威灵仙60份、木防己60份、防风60份。

6、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的制备方法,s1,将底方中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后粉碎为药末,过200目筛,150g药末为一份,将过筛后的药末与50度白酒按照重量比1:1混合,混合加热至100℃20分钟,而后加入膏剂80g形成烊化的底膏;

7、s2,将外用方研磨过200目筛后,按照底方与外用方重量比例5:2,加入到烊化的底膏中,混合后在80℃下加热搅拌15—25分钟,加热搅拌后冷却凝固后,将冷却后的膏药,制作成圆扁状,滩涂于纸上。

8、还包括s3,冬季环境温度较低,在上述步骤s2的搅拌过程中加入50g菜籽油。

9、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应用于跌打损伤、关节扭伤、运动性损伤、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筋膜炎。

10、对于底方和外用方的成分所用的药材而言,各成分作用和效果如下:

11、底方:

12、当归,当归的主要功效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13、玄参,是一味清热药,玄参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

14、赤芍,是一味清热药,作用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15、马钱子药性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本品苦泄温通,毒大力猛,入肝、脾经。善散结消肿、通络止痛,治痈肿、跌打、顽痹、拘挛,外用、内服均可。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16、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能,内服外用皆可,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17、蜂房,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

18、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

19、甘草具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能。

20、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内服外用皆可。

21、白芷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

22、白蔹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使用方法:白蔹可内服或外用。用药须知:白蔹苦,微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之功效。

23、外用方:

24、蔓荆子是一种发散风热药,味辛、苦,性微寒,归胃、膀胱、肝经,其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常用于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蔓荆子可内服,也可外用。

25、五加皮功效与作用:具有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利水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症、腰膝疼痛、筋脉拘挛等病症,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及体质虚弱的人。归经:入肝、肾经。

26、木瓜功效与作用: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等症状。归经:归肝、脾经。

27、丹参功效与作用: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作用。常用于瘀血导致的胸痹心痛、腹痛、胸胁痛等,也用于痹证疼痛、心烦失眠、月经不调、疮疡肿痛等。归经:入心经、肝经。禁忌:丹参不能与藜芦同用。

28、羌活功效与作用:羌活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用于缓解风寒感冒、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头痛等症状。归经:归膀胱经、肾经。

29、姜黄功效与作用:姜黄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等疾病,同时也有泄热、散结的作用。归经:归脾、肝经。

30、独活功效与作用:独活具有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肝肾不足、风湿痹痛等病症。归经:归肝、肾经。

31、秦艽功效与作用:秦艽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平喘、止痛、降血压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咳嗽、哮喘、高血压等病症。归经:归肝、胃经。

32、天花粉功效与作用:天花粉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等症状。归经:归肺、胃经。

33、怀牛膝功效与作用:怀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癥瘕、肝阳眩晕等症状。归经:归肝、肾经。

34、防风功效与作用: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等症状。归经:归膀胱、肝、脾经。

35、川芎功效与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状。归经:归肝、胆、心包经。

36、连翘功效与作用: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涩痛等症状。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37、威灵仙功效与作用: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等症状。归经:归膀胱经。

38、木防己功效与作用:木防己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水肿、小便淋痛、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等症状。归经:归膀胱、肺经。

39、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40、所以对于本技术的组分,对于治疗跌打损伤作用机制是清热通络散淤,因外伤瘀血阻络,不通则痛,瘀血阻络,久而发热,予清热通络散淤达到消肿止痛的功效,所以对跌打损伤具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治疗痹痛而言,同样是通过予清热通络的方式对患处进行消炎镇痛,并且通过散风的方式将体内的风邪(风寒、风热、风湿),发散表之风邪,促进体内风邪消散,使体内风邪随汗液、尿液排出体外,而后通过祛风的成分在对体内的风邪进行祛除,将患处由表入里祛除风邪进而减轻痹症,而后增补固本、强筋骨的成分,来增加患处经络、肌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主要包括底方和外用方;底方包括当归20-30份、玄参10-20份、赤芍25-30份、马钱子15-25份、大黄50-70份、蜂房20-25份、地黄30-40份、甘草10-15份、黄柏30-35份、白芷15-25份、白蔹1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其特征在于:底方包括当归25份、玄参15份、赤芍25份、马钱子20份、大黄60份、蜂房20份、地黄30份、甘草15份、黄柏35份、白芷20份、白蔹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将底方中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后粉碎为药末,过200目筛,150g药末为一份,将过筛后的药末与50度白酒按照重量比1:1混合,混合加热至100℃20分钟,而后加入膏剂80g形成烊化的底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3,在上述步骤s2的搅拌过程中加入50g菜籽油。

5.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跌打损伤、关节扭伤、运动性损伤、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筋膜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散风祛寒、治疗筋骨损伤的膏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涉及中药膏药领域。底方包括当归20‑30份、玄参10‑20份、赤芍25‑30份、马钱子15‑25份、大黄50‑70份、蜂房20‑25份、地黄30‑40份、甘草10‑15份、黄柏30‑35份、白芷15‑25份、白蔹10‑25份;外用方包括蔓荆子230‑250份、五加皮50‑70份、木瓜50‑70份、丹参50‑70份、羌活50‑70份、姜黄50‑70份、独活50‑70份、秦艽20‑40份、天花粉50‑70份、怀牛膝50‑70份、川芎20‑40份、连翘20‑28份、威灵仙50‑70份、木防己50‑70份、防风50‑7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清凉解毒,散风祛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扭挫伤后局部肿痛及风寒湿痹痛者。适用于跌打损伤、关节扭伤、运动性损伤、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筋膜炎。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清,陈琼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磐安县中医院(磐安县安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34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