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场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7-29  26


本发明属于电除尘,特别涉及一种静电场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例如电厂、化工厂、冶金和矿山作业等,经常伴随燃料燃烧或化学反应。因此,在这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粉尘。这些烟气和粉尘中含有大量对环境有害的成分,例如在印染行业普遍使用的工业定型机,其排放废气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量烟、尘和毛絮,并混合大量油雾、聚苯类有机物、印染助剂等。排放废气如果不加以净化处理,那么其长期累积在管道中会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恶臭污染环境,甚至发生自燃,引发火灾,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常见的除尘方法除了使用各类滤网装置进行物理隔离外,目前电除尘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例如管式电除尘器、板极式电除尘器、环形电场除尘等。但上述电除尘装置往往受到废气的成分组成、比电阻、流动参数等的影响造成除尘效率低,净化不达标,同时电功耗和设备成本又普遍较高。

3、鉴于现有电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功耗及安全性等方面均有待优化,希望提供一种新型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全部或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场除尘装置,通过两种负电荷释放方式同时实现废气的电晕除尘净化和等离子电离抑菌除味。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场除尘装置,该静电场除尘装置包括:

3、至少一个负电极板,用于释放负电荷;

4、至少一个正电极板,与至少一个负电极板交替平行设置,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负电极板释放的负电荷;

5、其中,至少一个负电极板的每个负电极板与至少一个正电极板的每个正电极板之间均形成有静电除尘区域和辉光等离子区域;

6、废气在每个负电极板与每个正电极板之间流动并进行交替净化,其中在静电除尘区域被电晕净化,在辉光等离子区域被电离。

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负电极板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每个负电极板通过该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的尖端释放负电荷;该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分别交替设置在每一个负电极板两侧的板面上。

8、进一步地,每个正电极板按照每个负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的设置对应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尖刺结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负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的尖端向其正对的正电极板的板面释放负电荷形成静电除尘区域。

10、进一步地,每个负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所在板面的对侧板面处的平面向其正对的正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尖刺结构的尖端释放负电荷形成辉光等离子区域。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中的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和至少两个第二尖刺结构中的每个第二尖刺结构都包括至少两个放电尖端,其中至少两个放电尖端包括四个中心对称布置的放电尖端,或呈三角形布置的三个放电尖端。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尖刺结构通过以下方式形成:通过对每个负电极板进行冲压形成,或单独加工出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后再将该每个第一尖刺结构焊接在每个负电极板上;每个第二尖刺结构通过以下方式形成:通过对每个正电极板进行冲压形成,或单独加工出每个第二尖刺结构后再将每个第二尖刺结构焊接在每个正电极板上。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对每个负电极板上的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和每个正电极板上的每个第二尖刺结构进行冲压时,在其中一侧板面上冲压形成一个第一尖刺结构和一个第二尖刺结构,或在两侧板面同时同向冲压形成堆叠在一起的两个第一尖刺结构和两个第二尖刺结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负电极板和每个正电极板的板面设置为波浪形板面;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和每个第二尖刺结构设置在该波浪形板面的凸起位置的中心或凹陷位置的中心。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负电极板和每个正电极板的板面上分别设置至少一条液体导流槽道。

16、在一些实施例中,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喷头,至少一组喷头设置在壳体靠近静电除尘装置的绝缘子处的壁面上,用于清洗该绝缘子。

17、在一些实施例中,静电场除尘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壳体,在该至少一个壳体的每个壳体内集成安装一组负电极板和正电极板形成一个静电场除尘单元;通过相邻的每个壳体的连接固定集成静电场除尘单元。

18、本发明还根据以下方面提供了多个实施例,具体如下:

19、方面1:一种静电场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20、制造至少一个负电极板,用于释放负电荷;

21、制造至少一个正电极板,与至少一个负电极板交替平行设置,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负电极板释放的负电荷;

22、其中,至少一个负电极板的每个负电极板与至少一个正电极板的每个正电极板之间均形成有静电除尘区域和辉光等离子区域,废气在每个负电极板与每个正电极板之间流动并进行交替净化,其中在静电除尘区域被电晕净化,在辉光等离子区域被电离。

23、方面2:根据方面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每个负电极板上安装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每个负电极板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的尖端释放负电荷;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分别交替安装在每一个负电极板两侧的板面上。

24、方面3:根据方面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每个正电极板按照每个负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的设置对应安装至少两个第二尖刺结构。

25、方面4:根据方面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中的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和至少两个第二尖刺结构中的每个第二尖刺结构都包括至少两个放电尖端,其中至少两个放电尖端包括四个中心对称布置的放电尖端,或呈三角形布置的三个放电尖端。

26、方面5:根据方面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每个第一尖刺结构通过以下方式形成:通过对每个负电极板进行冲压形成,或单独加工出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后再将每个第一尖刺结构焊接在每个负电极板上;每个第二尖刺结构通过以下方式形成:通过对每个正电极板进行冲压形成,或单独加工出每个第二尖刺结构后再将每个第二尖刺结构焊接在每个正电极板上。

27、方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当对每个负电极板上的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和每个正电极板上的每个第二尖刺结构进行冲压时,在其中一侧板面上冲压形成一个第一尖刺结构和一个第二尖刺结构,或在两侧板面同时同向冲压形成堆叠在一起的两个第一尖刺结构和两个第二尖刺结构。

28、方面7:根据方面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每个负电极板和每个正电极板的板面设置为波浪形板面;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和每个第二尖刺结构设置在波浪形板面的凸起位置的中心或凹陷位置的中心。

29、方面8:根据方面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每个负电极板和每个正电极板的板面上分别设置至少一条液体导流槽道。

30、方面9:根据方面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喷头,设置在壳体靠近静电除尘装置的绝缘子处的壁面上,用于清洗绝缘子。

31、方面10:根据方面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静电场除尘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壳体,在至少一个壳体的每个壳体内集成安装一组负电极板和正电极板形成一个静电场除尘单元;通过将相邻的每个壳体连接固定集成静电场除尘单元。

32、方面11:一种使用根据方面1-10中任一方面制造的静电场除尘装置的净化方法,所述净化方法包括:

33、使得待净化的废气经过静电除尘区域并在静电除尘区域被电晕净化,其中静电除尘区域由每个负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的尖端向其正对的正电极板的板面释放负电荷来形成;

34、使得待净化的废气经过静电除尘区域之后进入辉光等离子区域,辉光等离子区域由每个负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所在板面的对侧板面处的平面向其正对的正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尖刺结构的尖端释放负电荷来形成,废气在辉光等离子区域被电离实现除味和抑菌;

35、使得待净化待废气交替经过依次设置的静电除尘区域和辉光等离子区域。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负电极板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每个负电极板通过该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的尖端释放负电荷;该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分别交替设置在每一个负电极板两侧的板面上。

37、进一步地,每个正电极板按照每个负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的设置对应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尖刺结构。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负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的尖端向其正对的正电极板的板面释放负电荷形成静电除尘区域。

39、进一步地,每个负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所在板面的对侧板面处的平面向其正对的正电极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尖刺结构的尖端释放负电荷形成辉光等离子区域。

40、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尖刺结构中的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和至少两个第二尖刺结构中的每个第二尖刺结构都包括至少两个放电尖端,其中至少两个放电尖端包括四个中心对称布置的放电尖端,或呈三角形布置的三个放电尖端。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尖刺结构通过以下方式形成:通过对每个负电极板进行冲压形成,或单独加工出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后再将该每个第一尖刺结构焊接在每个负电极板上;每个第二尖刺结构通过以下方式形成:通过对每个正电极板进行冲压形成,或单独加工出每个第二尖刺结构后再将每个第二尖刺结构焊接在每个正电极板上。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对每个负电极板上的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和每个正电极板上的每个第二尖刺结构进行冲压时,在其中一侧板面上冲压形成一个第一尖刺结构和一个第二尖刺结构,或在两侧板面同时同向冲压形成堆叠在一起的两个第一尖刺结构和两个第二尖刺结构。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负电极板和每个正电极板的板面设置为波浪形板面;每个第一尖刺结构和每个第二尖刺结构设置在该波浪形板面的凸起位置的中心或凹陷位置的中心。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负电极板和每个正电极板的板面上分别设置至少一条液体导流槽道。

45、在一些实施例中,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喷头,至少一组喷头设置在壳体靠近静电除尘装置的绝缘子处的壁面上,用于清洗该绝缘子。

46、在一些实施例中,静电场除尘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壳体,在该至少一个壳体的每个壳体内集成安装一组负电极板和正电极板形成一个静电场除尘单元;通过相邻的每个壳体的连接固定集成静电场除尘单元。

47、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场除尘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和净化方法具有以下优点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个优点的一部分:

48、(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除尘装置通过在正负电极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设置尖刺结构,实现两种负电荷释放方式,形成静电除尘区域和辉光等离子区域,同时对废气进行净化和电离,增强除尘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除味和抑菌;

49、(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除尘装置通过正负电极板交错排列和尖刺结构尖端放电,可大幅度降低工作电流,降低电能消耗;

50、(3)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除尘装置通过在尖刺结构上设置多个放电尖端,有效防止放电尖端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发生钝化,延长尖刺结构使用寿命;

51、(4)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除尘装置通过在正负电极板上冲压形成尖刺结构,加工简单,降低制造成本,还可保证结构应力均匀;

52、(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除尘装置通过将正负电极板设置为波浪形板,将废气流动通道适当折弯,引导废气流动,提高废气除尘净化的效率;

53、(6)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除尘装置通过在正负电极板设置液体导流槽道,有助于除尘过程中的水汽避开放电尖端,避免水汽积聚造成放电打火导致装置短路,保证安全作业;

54、(7)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除尘装置通过在液体导流槽道内设置喷淋结构,实现对正负电极板进行清洗维护。


技术特征:

1.一种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场除尘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场除尘装置,属于电除尘技术领域。该静电场除尘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负电极板,用于释放负电荷;至少一个正电极板,与至少一个负电极板交替平行设置,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负电极板释放的负电荷;至少一个负电极板的每个负电极板与至少一个正电极板的每个正电极板之间均形成有静电除尘区域和辉光等离子区域;废气在每个负电极板与每个正电极板之间流动并进行交替净化,其中在静电除尘区域被电晕净化,在辉光等离子区域被电离。本发明的静电除尘装置通过两种负电荷释放方式同时实现废气的电晕除尘净化和等离子电离抑菌除味。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鑫,张星,迟玉斌,王志钢,于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麦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34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