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8-06  22


本技术涉及钢球生产设备的生产,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


背景技术:

1、钢球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在不同工序之间需要将钢球进行传送,由于钢球是一个球体,钢球在传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左右前后的流动,很难对钢球的流量以及钢球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现有技术中往往都是对整体传送的钢球进行停料,这就导致钢球预定的传送量和实际的传送量相差很大,从而导致后续的补球工作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降低了钢球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其结构包括机架,其创新点在于:机架上分别设有输送方向相互平行的第一列输送带,第二列输送带,第一列输送带的宽度大于第二列输送带的宽度,机架上设有分别控制第一列输送带、第二列输送带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机架的上方分别设有前挡板、可上下活动的后挡板,前挡板、后挡板依次沿着第一列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排列,前挡板同时覆盖在第一列输送带、第二列输送带的上方,前挡板的底部和第一列输送带或者第二列输送带之间的距离设为m,m大于一个钢球的直径且m小于两个钢球的堆叠高度,后挡板被划分为大挡板和小挡板,大挡板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第一列输送带的上方,小挡板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第二列输送带的上方,大挡板或者小挡板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用于阻挡第一列输送带或者第二列输送带上的钢球。

3、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列输送带和第二列输送带均为草皮纹输送带,第一列输送带和第二列输送带相互紧靠且高度对齐设置。

4、进一步的,上述机架的两端均设有可转动的长辊道、短辊道,长辊道和短辊道左右对齐设置,长辊道和短辊道端部的连接处设有轴承,第一列输送带涨紧连接在长辊道上,第二列输送带涨紧连接在短辊道上,第一驱动件作用于其中一个长辊道,使得第一列输送带进行传送,第二驱动件作用于其中一个短辊道,使得第二列输送带进行传送。

5、进一步的,上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为旋转电机,两个旋转电机同侧设置在机架的一侧且靠近长辊道设置,长辊道、短辊道的内部均为中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均设有连接杆,其中一个连接杆贯穿连接在长辊道的内部,另一个连接杆依次悬空贯穿长辊道的内部、轴承的中心位置且延伸连接在短辊道的内部。

6、进一步的,上述机架的顶部悬空固定有支撑架,前挡板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支撑架的正面,大挡板、小挡板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支撑架的反面。

7、进一步的,上述支撑架的正面设有两个滑轨,前挡板上设有两个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调节杆,两个滑块之间设有调节螺母,调节杆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母上。

8、进一步的,上述支撑架的反面分别设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和大挡板连接,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和小挡板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控制第一列输送带、第二列输送带的传送和关闭,从而可以达到控制钢球向前传送的流量。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其结构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分别设有输送方向相互平行的第一列输送带(11),第二列输送带(12),所述第一列输送带(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列输送带(12)的宽度,所述机架(1)上设有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列输送带(11)、第二列输送带(12)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所述机架(1)的上方分别设有前挡板(13)、可上下活动的后挡板(2),所述前挡板(13)、所述后挡板(2)依次沿着所述第一列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排列,所述前挡板(13)同时覆盖在所述第一列输送带(11)、所述第二列输送带(12)的上方,所述前挡板(13)的底部和所述第一列输送带(11)或者所述第二列输送带(12)之间的距离设为m,所述m大于一个钢球的直径且所述m小于两个钢球的堆叠高度,所述后挡板(2)被划分为大挡板(21)和小挡板(22),所述大挡板(21)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第一列输送带(11)的上方,所述小挡板(22)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列输送带(12)的上方,所述大挡板(21)或者所述小挡板(22)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用于阻挡所述第一列输送带(11)或者第二列输送带(12)上的钢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输送带(11)和所述第二列输送带(12)均为草皮纹输送带,所述第一列输送带(11)和所述第二列输送带(12)相互紧靠且高度对齐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两端均设有可转动的长辊道(3)、短辊道(31),所述长辊道(3)和所述短辊道(31)左右对齐设置,所述长辊道(3)和所述短辊道(31)端部的连接处设有轴承(32),所述第一列输送带(11)涨紧连接在所述长辊道(3)上,所述第二列输送带(12)涨紧连接在所述短辊道(31)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作用于其中一个长辊道(3),使得所述第一列输送带(11)进行传送,所述第二驱动件作用于其中一个短辊道(31),使得所述第二列输送带(12)进行传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为旋转电机(4),两个所述旋转电机(4)同侧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一侧且靠近所述长辊道(3)设置,所述长辊道(3)、短辊道(31)的内部均为中空,所述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均设有连接杆(41),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41)贯穿连接在所述长辊道(3)的内部,另一个所述连接杆(41)依次悬空贯穿所述长辊道(3)的内部、所述轴承(32)的中心位置且延伸连接在所述短辊道(3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悬空固定有支撑架(5),所述前挡板(13)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5)的正面,所述大挡板(21)、所述小挡板(22)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5)的反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的正面设有两个滑轨(51),所述前挡板(13)上设有两个滑块(52),所述滑块(52)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51)上,所述支撑架(5)的顶部设有固定板(53),所述固定板(53)上设有调节杆(54),两个所述滑块(52)之间设有调节螺母(55),所述调节杆(54)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母(55)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的反面分别设有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62),所述第一气缸(6)的输出端和所述大挡板(21)连接,所述第二气缸(62)的输出端和所述小挡板(22)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球的双列输送线,其结构包括机架,机架上分别设有输送方向相互平行的第一列输送带,第二列输送带,第一列输送带的宽度大于第二列输送带的宽度,机架上设有分别控制第一列输送带、第二列输送带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机架的上方分别设有前挡板、可上下活动的后挡板,前挡板、前挡板的底部和第一列输送带或者第二列输送带之间的距离设为m,后挡板被划分为大挡板和小挡板,大挡板或者小挡板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用于阻挡第一列输送带或者第二列输送带上的钢球,本技术可以达到控制钢球向前传送的流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飞,李光勇,白惠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辰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23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37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