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间利用率高且防水性能好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纯电动车辆等多种类型的新能源车辆日益获得广泛使用,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为自身搭载的动力电池组提供的电能,电动汽车在电能使用完后需要充电。由于现有的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充满电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不如燃油汽车直接加油简单快速。因此,为了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在电动汽车的电能快耗尽时更换电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了便于给电动汽车更换电池,满足电动汽车的换电需求,需要建造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需要建造更多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来满足需求。
2、传统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的热风风道的风机直接安置在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的充电区顶部,占用充电区安装空间大,也使得充电区的仓室顶部局部受压变形,进而凹陷积水,导致充电区的仓室内部进水,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的热风风道的风机设置不合理的缺陷。
2、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包括充电区、换电区、换电机器人和热风风道;所述充电区位于所述换电区的至少一侧,所述换电区用于供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所述充电区内设有充电设备组件,所述热风风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充电区内,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充电设备组件位置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换电区的顶部;
4、所述热风风道通过多个风管连接形成,所述换电区的顶部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所述框架两侧的所述风管连通;所述热风风道和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
5、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内衬法兰,所述内衬法兰贯穿所述框架,所述内衬法兰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两侧的风管连接,所述内衬法兰具有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由所述内衬法兰的边缘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折边由所述内衬法兰的边缘向内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框架抵接,且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框架外侧的所述风管连接,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框架内侧的所述风管连接。
6、本方案中,通过对热风风道进行布局优化,将热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换电区的顶部,能够节约充电仓的安装空间,提高充电仓的空间利用率,也不会造成换充电仓顶部凹陷而积水,能够有效避免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仓室发生漏水而造成经济损失。另外,热风风道的进风口设于充电区内,出风口设于换电区顶部,热风风道经充电区延伸至换电区顶部,不仅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空间,还可以使得热风风道在充电区内发挥最大的价值,提高散热效率。
7、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防水组件能够防止水通过通孔流入到充电区的仓室内,确保换电区的仓室正常工作,避免充电区的仓室内进水造成经济损失。具体的,内衬法兰分别通过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与对应的框架外侧和内侧的风管连接,第一折边与框架外侧的风管的弯折部连接,第二折边与框架内侧的风管的弯折部连接,内衬法兰与两侧的风管连接稳定可靠,同时,由于第一折边由内衬法兰的边缘向外侧延伸形成,水进入内衬法兰和框架之间后,第一折边也能够将渗入的水挡在外侧,确保水不会流入充电区的仓室内。
8、优选的,所述换电区的顶部设置有空调模块,所述空调模块上设置有风机,所述热风风道的所述出风口通过所述风机排风,所述空调模块具有所述框架。
9、本方案中,风机设置在空调模块上,无需额外占用安装空间,热风风道的出风口通过风机排风,排风效率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风机和空调模块的空调本体均安装在框架内,框架分别与两侧的充电区内的外围框架连接,实现空调模块整体安装固定,框架上开设有供两侧的风管连通的通孔,既能够对两侧的风管提供连通接口,又能够使框架在通孔处对两侧的风管提供安装支撑,提高风管的安装稳定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组件包括充电机和充电架,所述充电机设置在所述充电架上,所述充电机具有充电机出风口,所述热风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充电机出风口对应连通。
11、本方案中,充电机放置在充电架上,充电机放置稳定可靠,热风风道的进风口与充电机出风口连通以将充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散热效率高。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还包括外围框架,所述外围框架用于连接支撑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的外覆盖件,所述热风风道沿竖直延伸并连接于所述外围框架上。
13、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外围框架能够同时对外覆盖件和热风风道提供安装支撑,能够有效确保外覆盖件和热风风道的安装可靠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所述热风风道在所述充电区内沿所述外围框架自下而上延伸至所述充电区的顶部后沿所述外围框架从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换电区。
15、本方案中,热风风道延伸至外围框架的顶部后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换电区的顶部,从而外围框架能够对热风风道提供安装支撑,有助于提高热风风道的安装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热风风道通过抱箍固定在所述外围框架上。热风风道通过抱箍固定在外围框架上,热风风道与外围框架连接稳定可靠,且拆装方便。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管的至少一端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相邻的所述风管之间的连接和/或所述风管与所述外部框架的连接。
17、本方案中,热风风道由多个风管连接形成,相邻的风管之间以及风管与外部框架之间通过风管端部的连接部连接,连接可靠性高。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风管的端部边缘沿垂直于所述风管表面向外延伸的弯折部,相邻所述风管的所述弯折部之间固定连接。
19、本方案中,连接部为风管边缘向外侧弯折形成的弯折部,相邻风管的弯折部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连接稳定可靠且拆装方便。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水件、第二挡水件以及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挡水件与所述第二挡水件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框架内侧的所述风管之间;和/或,所述第一挡水件和所述框架之间形成排水槽。
21、本方案中,第一挡水件和第二挡水件分别与内衬法兰抵接,从而内衬法兰能够在第一挡水件和第二挡水件的底部进一步形成密封,进一步提升防水效果;分别在框架和位于框架内侧的风管上对应连接第一挡水件和第二挡水件,并在第一挡水件和第二挡水件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从而在框架和位于框架内侧的风管之间形成防水密封以封堵框架和风管之间的缝隙,避免水从框架和风管之间的缝隙内流入到充电区的仓室内;第一挡水件和框架之间形成排水槽,落在排水槽内的雨水能够从第一挡水件的两侧流出,不会出现积水漏水;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二折边与框架内侧的风管的弯折部之间,如果第一挡水件和第二挡水件之间出现渗水,第二密封圈能够挡住渗入的水,以避免渗入的水流入风管管道内,进一步提高密封防水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件和所述第二挡水件均为l型法兰。
22、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风机的外壳上设置有外延部,所述外延部的宽度不小于所述风管的厚度。
23、本方案中,风机的外壳的边缘向外侧延伸形成外延部,外延部的宽度不小于风管的厚度,风管与风机连接后外延部能够将风管的连接部包覆在其内侧,从而使外延部覆盖风管与风机的连接缝隙,进而避免雨水等液体从连接缝隙内渗入风管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充电区的仓室的底部,优选的,所述进风口高于所述充电区的仓室的底板设置,且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引流板;和/或,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充电区的仓室的侧壁上。
25、本方案中,设置进风口能够将外界空气引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热风风道的散热效率;进风口高于充电区的仓室的底板设置,且进风口处设置有引流板,固体杂物可以直接被引流板阻挡,水或其它液体能够被引流板遮挡并沿引流板和进风口的侧壁留下,进而保证外部的水等液体或杂物不会被吸入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造成污染,有助于保证充电站的仓室清洁,且有助于提高安全性;进风口开设于充电区的仓室的侧壁上不占用充电区的仓室的内部空间,有助于提高充电区的仓室的空间利用率。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还包括封板,所述封板于所述进风口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热风风道。
27、本方案中,当充电架的某一层放置板上未放置充电机或充电机被移除时,可以将封板于对应的进风口处安装至竖直段风道上,利用安装至进风口上的封板,能够保持热风风道的密封性能。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风风道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段风道和多个竖直段风道,多个所述竖直段风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单个所述竖直段风道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进风口;所述水平段风道一端与所述竖直段风道连接,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换电区顶部,所述水平段风道位于所述换电区顶部的端部处设有所述出风口。
29、本方案中,两个竖直段风道共用一个水平段风道,利于节约成本,且布局更合理,能够进一步节省安装空间。
30、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对热风风道进行布局优化,将热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换电区的顶部,从而实现将热风风道的风机由充电区转移至换电区,风机安装在换电区,无需直接放置在充电区顶部,能够节约充电区的安装空间,提高充电区的空间利用率,也不会造成充电区的仓室顶部凹陷而积水,能够有效避免充电区的仓室发生漏水而造成经济损失。另外,热风风道的进风口设于充电区内,出风口设于换电区顶部,热风风道经充电区延伸至换电区顶部,不仅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空间,还可以使得热风风道在充电区内发挥最大的价值,提高散热效率。
1.一种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区、换电区、和热风风道;所述充电区位于所述换电区的至少一侧,所述换电区用于供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所述充电区内设有充电设备组件,所述热风风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充电区内,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充电设备组件位置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换电区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组件包括充电机和充电架,所述充电机设置在所述充电架上,所述充电机具有充电机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充电机出风口对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换电站还包括外围框架,所述外围框架用于连接支撑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的外覆盖件,所述热风风道连接于所述外围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热风风道在所述充电区内沿所述外围框架自下而上延伸至所述充电区的顶部后沿所述外围框架从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换电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的至少一端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相邻的所述风管之间的连接和/或所述风管与所述外围框架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风管的端部边缘起沿垂直于所述风管表面向外延伸的弯折部,相邻所述风管的所述弯折部之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水件、第二挡水件以及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挡水件与所述第二挡水件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充电区的仓室的底部,优选的,所述进风口高于所述充电区的仓室的底板设置,且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引流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板,所述封板于所述进风口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热风风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风道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段风道和多个竖直段风道,多个所述竖直段风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单个所述竖直段风道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进风口;所述水平段风道一端与所述竖直段风道连接,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换电区顶部,所述水平段风道位于所述换电区顶部的端部处设有所述出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