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笋护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10-20  6


本技术涉及竹笋,尤其涉及一种竹笋护色装置。


背景技术:

1、对竹笋等进行加工时,如公告号为cn101156622b的专利等现有技术均需要在对竹笋等进行蒸煮后,再将竹笋倒入护色液中进行浸泡,以防止竹笋等出现变色等现象,护色完成后将竹笋从护色液中取出以进行后续的干燥等工序。

2、现有的是采用人工将竹笋投入护色池,然后采用策管等工具将竹笋从护色池内捞出,整个过程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且效率较低,所以我们提出了便于对竹笋护色和快速取出的一种竹笋护色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笋护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将竹笋投入护色池,然后采用策管等工具将竹笋从护色池内捞出,整个过程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且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竹笋护色装置,包括护色池和水平设置在护色池内部中心处的转动圆杆,所述转动圆杆的两端均与护色池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护色池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与转动圆杆适配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转动圆杆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放置仓。

4、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放置仓的两侧均通过转动轴与转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放置仓的每个侧壁均开设有通槽,所述放置仓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仓门。

6、优选的,所述仓门的一侧与放置仓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侧与仓门的侧壁螺栓固定连接。

7、优选的,驱动组件包含有与放置仓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和安装在固定板一侧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套贯穿固定板传动连接有小齿轮盘。

8、优选的,所述转动圆杆的外圈一侧套接有大齿轮盘,所述大齿轮盘通过卡齿与小齿轮盘啮合连接。

9、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通过转动圆杆、连接板、放置仓和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动圆杆进行转动即可实现带动转动圆杆两侧的放置仓进行交替进入护色池的效果,可以在放置仓的内部放置竹笋,将转动圆杆转动至水平位置即可实现两个放置仓内部的竹笋都可浸泡在护色池内部进行浸泡,转动圆杆进行转动带动一侧的连接板升起,即可将其放置仓内部的竹笋进行取放,结构合理,便于实现交替上下料,同时也可以实现快速取放浸泡,大大提高了竹笋护色和上下料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护色的效率。

11、本实用新型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动圆杆进行转动即可实现带动转动圆杆两侧的放置仓进行交替进入护色池的效果,可以在放置仓的内部放置竹笋,将转动圆杆转动至水平位置即可实现两个放置仓内部的竹笋都可浸泡在护色池内部进行浸泡,转动圆杆进行转动带动一侧的连接板升起,即可将其放置仓内部的竹笋进行取放,结构合理,便于实现交替上下料,同时也可以实现快速取放浸泡,大大提高了竹笋护色和上下料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护色的效率,通过转动槽的设置,便于放置仓再转动槽的内部进行转动连接,通过仓门和通槽的设置,便于实现护色液体进入至放置仓的内部与竹笋接触,通过驱动电机和小齿轮盘的设置,便于实现与大齿轮盘进行配合,通过大齿轮盘的设置,便于实现带动转动圆杆进行转动。



技术特征:

1.一种竹笋护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笋护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3)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11),所述放置仓(1)的两侧均通过转动轴(12)与转动槽(11)的内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笋护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仓(1)的每个侧壁均开设有通槽(9),所述放置仓(1)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仓门(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笋护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10)的一侧与放置仓(1)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侧与仓门(10)的侧壁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笋护色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4)包含有与放置仓(1)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板(7)和安装在固定板(7)一侧的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轴套贯穿固定板(7)传动连接有小齿轮盘(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竹笋护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圆杆(3)的外圈一侧套接有大齿轮盘(8),所述大齿轮盘(8)通过卡齿与小齿轮盘(5)啮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竹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笋护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将竹笋投入护色池,然后采用策管等工具将竹笋从护色池内捞出,整个过程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且效率较低的问题。一种竹笋护色装置,包括护色池和水平设置在护色池内部中心处的转动圆杆,转动圆杆的两端均与护色池的内壁转动连接,护色池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与转动圆杆适配连接的驱动组件,转动圆杆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放置仓。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实现交替上下料,同时也可以实现快速取放浸泡,大大提高了竹笋护色和上下料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护色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汪安银,赖艳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宁县金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29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41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