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家电,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1、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锅具放置位置与加热线圈的位置有偏差的情况,为了避免上述情况,通常会在电磁炉的底座内设置指示灯和导光环,加热线圈位于导光环的下方,通过指示灯发出光线,并通过导光环将光线传输至电磁炉的面板上,以使光线在面板上形成一个与加热线圈对应的光圈,从而使用户根据光圈的提示来放置锅具。
2、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光圈的亮度,通常会设置多个指示灯,并且多个指示灯沿导光环的周向间隔设置,以通过多个指示灯同时发出光线,来提高光圈的亮度,以便于提醒用户锅具的放置位置。
3、但是,通过上述方式提高光圈的亮度会导致指示灯的数量过多,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多个指示灯同时工作会增加电磁炉的耗电量,造成电磁炉的使用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用于解决电磁炉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包括炉体、盖板、发光件以及导光件。炉体具有加热部。盖板连接于炉体的加热侧,盖板上形成有透光区。发光件设于透光区靠近炉体的一侧,且连接于炉体上。导光件设于透光区靠近炉体的一侧,且连接于炉体上。用于将发光件发出的光透射至透光区。导光件形成有导热通道,导热通道的轴向与盖板的厚度方向一致。加热部位于导热通道远离透光区的一侧。导热通道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透光区内,且加热部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导热通道在盖板上的正投影内。
3、其中,导光件背离透光区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陷部,多个第一凹陷部沿导热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
4、由于导热通道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透光区内,且加热部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导热通道在盖板上的正投影内,因此当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照射至导光件上后,能够被导光件传导至盖板的透光区,从而在透光区照射出一个亮区,并且由于导热通道不能传导光线,因此,会在亮区的中间形成一个与导热通道相对的环形的暗区,环形的暗区内部正对加热区,从而可以通过亮区和暗区将透光区内的高温区域(即暗区)突显出来,以便于用户将锅具放置在高温区域。
5、通过沿导热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凹陷部,导光件对发光件发出的光线进行传导的过程中,光线能够照射在多个第一凹陷部的底壁和侧壁上,从而被多个第一凹陷部的底壁和侧壁不断反射,由于第一凹陷部设于导光件背离透光区的侧面上,因此,多个第一凹陷部的底壁和侧壁会将光线朝向透光区的方向反射,从而可以使导光件将更多的光线传导至透光区,以增加透光区中亮区的亮度,这样一来,通过设置较少的发光件即可使亮区的亮度较高,从而可以减少发光件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少发光件工作时消耗的电量,以减小电磁炉的耗电量,如此能够降低电磁炉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包括导光环,导光环的内周壁合围成导热通道,且多个第一凹陷部位于导光环背离透光区的侧面上。导光环背离透光区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凹陷部,发光件设于第二凹陷部内。
7、通过上述设置,发光件发出的光线能够被第二凹陷部的底壁和侧壁阻挡,而减少光线的传导至第二凹陷部的外部的量,从而可以使更多的光线从第二凹陷部的底壁和侧壁进入导光环内,从而可以使导光环将更多的光线传导至透光区,以增加透光区中亮区的亮度。并且,由于导光环为环状,因此通过导光环传导至透光区的光线会在透光区形成一个与导光环的形状相匹配的光圈,从而使光线在亮区更集中,如此使得暗区更明显,方便用户将锅具放置在暗区内,便于用户对电磁炉的使用。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凹陷部指向导光环的轴线的方向,导光环靠近透光区的侧面与导光环背离透光区的侧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9、如此一来,当光线在导光环内传导的过程中,光线会沿第二凹陷部指向导光环的轴线的方向逐渐汇聚,从而能够增加导光环上距离发光件较远的位置接收的光的量,以提高导光环上距离发光件较远的位置的亮度,如此使得导光环透射在透光区上的光线能够形成一个亮度较为均匀的光圈,以保证用户能够清晰地观察到透光区上暗区的位置。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光环靠近透光区的侧面与透光区靠近导光环的侧面平行。
11、如此一来,可以使导光环靠近透光区的侧面与透光区靠近导光环的侧面之间的间距处处相等,由于照射至导光环内的光线是从透光区靠近导光环的侧面传导至透光区,因此,可以将导光环靠近透光区的侧面与透光区靠近导光环的侧面之间的间距设置的较小,以减小大部分光线在导光环靠近透光区的侧面与透光区靠近导光环的侧面之间的传输距离,从而减小光线的亮度的损耗,以增加光圈的亮度。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光环靠近透光区的侧面与导光环背离透光区的侧面呈夹角a,1°≤a≤4°。
13、如此一来,通过将夹角a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避免导光环靠近透光区的侧面与导光环背离透光区的侧面之间的夹角过大,而影响导光件的加工制造以及影响导光件在炉体上的设置。并且,通过将夹角a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还能够避免导光环靠近透光区的侧面与导光环背离透光区的侧面之间的夹角过小,而影响导光环透射在透光区上的光圈的显示效果。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陷部的壁面均为磨砂面。
15、如此一来,由于磨砂面比较粗糙,当导光件内的光线照射在凹陷部的底壁的壁面和侧壁的壁面上时,光线会沿着导光件接近透光区的方向发生漫反射,从而可以将更多的光线反射至透光区上,如此能够使得亮区更清晰的显示在透光区内,以进一步增加透光区内亮区的亮度,从而使亮区和暗区的界限更清晰。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炉体还包括多个支架和固定件。多个支架沿导热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加热部上。固定件固定连接于多个支架上,且位于加热部靠近透光区的一侧。固定件上开设有避让通道和第三凹陷部,加热部在透光区的正投影位于避让通道在透光区的正投影内。第三凹陷部位于固定件靠近透光区的侧面上,且沿避让通道的周向延伸一周,导光环嵌设于第三凹陷部内。
17、如此一来,在将导光环固定在电磁炉固定件上时,可以将导光环固定在固定件上,并将导光环嵌设于固定件上的第三凹陷部内,以此使得导光环能够绕避让通道一周,这样一来,导光环与加热部相对应,从而可以使导光环在透光区形成的光圈与加热部在透光区形成的高温区对应,以便于在透光区突显出高温区域导光环能够和加热部固定,从而使得导光环能够在透光区上透射出锅具应放置的位置。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上开设有与第二凹陷部连通的避让缺口。发光件包括灯珠板和多个灯珠,灯珠板固定于固定件上,且灯珠板的至少部分通过避让缺口伸入第二凹陷部内。沿导光环的周向,多个灯珠固定于灯珠板的两侧。
19、如此一来,在将发光件设于第二凹陷部内时,可以先将灯珠安装在灯珠板上,然后将灯珠板上设置有灯珠的部分通过避让缺口伸入第二凹陷部内,以使得灯珠位于第二凹陷部内,最后再将灯珠板和固定件固定,从而将灯珠固定在第二凹陷部内。
20、这样一来,通过设置灯珠板,在将灯珠安装至第二凹陷部内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第二凹陷部内空间对安装过程造成限制,从而能够方便灯珠安装,以便于将发光件设于第二凹陷部内。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炉体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于避让缺口处,且连接于固定件上。灯珠板连接于固定板上。固定板接近灯珠板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与灯珠板的第一侧面接触,第二限位凸起与灯珠板的第二侧面接触,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邻,且均与灯珠板接近固定板的侧面相交。
22、如此一来,在将灯珠板伸入第二凹陷部后,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能够分别与灯珠板的相邻两个侧面接触,从而对灯珠板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进而可以快速将灯珠板上的灯珠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以简化灯珠板和灯珠的安装过程,以此能够便于灯珠板的安装。
23、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包括炉体、盖板、发光件以及导光件。炉体具有加热部。盖板连接于炉体的加热侧,且连接于炉体上。盖板上形成有透光区。发光件设于透光区靠近炉体的一侧。导光件设于透光区靠近炉体的一侧,且连接于炉体上,用于将发光件发出的光透射至透光区。导光件形成有导热通道,导热通道的轴向与盖板的厚度方向一致。加热部位于导热通道远离透光区的一侧。导热通道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透光区内,且加热部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导热通道在盖板上的正投影内。
24、其中,导光件上形成有反光部,反光部用于将发光件发出的光反射至透光区
25、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炉,能够达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有益效果,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1.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包括导光环,所述导光环的内周壁合围成所述导热通道,且所述多个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导光环背离所述透光区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凹陷部指向所述导光环的轴线的方向,所述导光环靠近所述透光区的侧面与所述导光环背离所述透光区的侧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环靠近所述透光区的侧面与所述透光区靠近所述导光环的侧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环靠近所述透光区的侧面与所述导光环背离所述透光区的侧面呈夹角a,1°≤a≤4°。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凹陷部的壁面均为磨砂面。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凹陷部连通的避让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避让缺口处,且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灯珠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
10.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