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测试台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08-01  117



1.本技术涉及机器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坡度测试台。


背景技术:

2.行走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以使行走设备的各项性能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而爬坡性能是行走设备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测试行走设备对于不同坡度的爬坡性能,要求用于测试行走设备的爬坡性能的坡度测试台的坡度可调。
3.但是目前,调节坡度测试台的坡度的方式较为复杂,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坡度测试台,以改善坡度测试台的坡度调节的方式较为复杂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坡度测试台,包括安装架、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坡度段;安装架设有多个第一调节部,多个第一调节部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水平段安装于安装架;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且与第一水平段的一端衔接,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第一调节部,以改变第一坡度段的坡度。
6.上述技术方案中,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调节部,即多个第一调节部的在安装架上的高度位置不同,当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安装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安装部,则第一坡度段具有不同的坡度,以使坡度测试台能够进行不同坡度的爬坡性能测试。通过将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安装于不同高度的第一调节部,以实现坡度调节,其调节方式简单、快捷,不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且坡度测试台的拆装及部件更换均较为方便。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调节部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调节部中位于下方的一个第一调节部与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调节部中位于上方的一个第一调节部与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
8.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则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相对于安装架位置固定,当第一坡度段的坡度改变后,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和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会改变,因此,相邻的两个第一调节部中位于下方的一个第一调节部与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调节部中位于上方的一个第一调节部与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以使在第一坡度段处于不同坡度时,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均具有与之对应的第一调节部,从而坡度测试台能够满足不同坡度的爬坡性能测试。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为第一调节孔;坡度测试台还包括第一调
节件,第一调节件被配置为插设于第一调节孔,以使第一坡度段安装于第一调节部。
1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调节件插设于第一调节孔内,以将第一坡度段安装于第一调节部,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当第一调节件插设于不同高度的第一调节孔,能够改变第一坡度段的坡度,调节方式简单,能够提高坡度调节效率。且调节结构简单,在坡度测试台不用时,不会占用较大场地空间的情况。且第一调节部为第一调节孔,还能减轻安装架的重量,从而减轻坡度测试台的重量,便于坡度测试台的转运。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坡度测试台包括两个第一坡度段,两个第一坡度段设置于第一水平段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一坡度段中的一个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且与第一水平段的一端衔接,两个第一坡度段中的另一个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且与第一水平段的另一端衔接;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第一调节部,以改变第一坡度段的坡度。
1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水平段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坡度段,使得坡度测试台能够在第一水平段的两侧进行爬坡性能测试。若是机器人沿同一方向行驶,机器人不需要掉头即可完成上坡性能和下坡性能测试,以获得机器人更加全面的在坡道的性能数据。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坡度测试台还包括第二水平段,第二水平段的一端与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铰接,第二水平段择一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调节部,以调节所述第二水平段的高度,从而改变第一坡度段的坡度。
14.上述技术方案中,坡度测试台还包括与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铰接的第二水平段,通过调节第二水平段的高度,能够调节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的高度,从而改变第一坡度段的坡度。第二水平段的不同高度对应第一坡度段的不同坡度,调节方便,且能够减小坡度调节误差。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还设有多个第二调节部,多个第二调节部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水平段背离第一坡度段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第二调节部,以改变第二水平段的高度。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调节部,即多个第二调节部在安装架上的高度位置不同,当第二水平段的两端分别对应不同高度的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时,能够改变第二水平段的高度,从而改变第一坡度段的坡度。第二水平段的不同高度对应第一坡度段的不同坡度,调节方便,且能够减小坡度调节误差。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部为第二调节孔;坡度测试台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水平段的第二调节件,第二调节件被配置为插设于第二调节孔,以使第二水平段安装于第二调节部。
18.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调节件插设于第二调节孔,以将第二水平段安装于第二调节部,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且调节结构简单,在坡度测试台不用时,不会占用较大场地空间的情况。且第二调节部为第二调节孔,还能减轻安装架的重量,从而减轻坡度测试台的重量,便于坡度测试台的转运。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调节部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节部中位于下方的一个第二调节部与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节部中位于上方的一个第二调节部与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
20.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则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相对于安装架位置固定,当第一坡度段的坡度改变后,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和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会改变,第一坡度段的较低一端在水平面的位置会改变,导致第二水平段的位置也会在水平面内相对安装架移动。因此,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节部中位于下方的一个第二调节部与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节部中位于上方的一个第二调节部与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以使在第一坡度段的处于不同坡度时,第二水平段的两端均具有与之对应的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从而坡度测试台能够满足不同坡度的爬坡性能测试。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坡度测试台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水平段背离第一坡度段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凸出于第二水平段的上表面;和/或,坡度测试台还包括第二挡板,第一坡度段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凸出于第一坡度段的上表面。
2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水平段背离第一坡度段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能够将待测试的机器人阻挡在第二水平段内,避免机器人冲出坡度测试台;和/或在第一坡度段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二挡板,能够避免机器人在通过第一坡度段的过程中,机器人沿第一坡度段的宽度方向滑出第一坡度段。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坡度段的上表面设有粗糙部。
24.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坡度段的上表面设有粗糙部,粗糙部能够改变对应的坡度段的表面与机器人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测试坡度段的摩擦阻力对机器人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坡度测试台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坡度测试台的爆炸图;
28.图3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29.图4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坡度测试台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坡度测试台的爆炸图;
31.图6为图4中ii处的放大图;
32.图7为图4中iii处的放大图;
33.图8为本技术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坡度测试台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技术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坡度测试台的爆炸图;
35.图10为本技术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坡度测试台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本技术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坡度测试台的爆炸图;
37.图12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坡度测试台的轴测图。
38.图标:100-坡度测试台;10-安装架;11-第一调节部;12-第一安装架;13-第二安装架;131-第一安装件;132-第二安装件;14-第三安装架;141-第三安装件;15-第二调节部;
20-第一水平段;30-第一坡度段;31-第一插孔;40-第一铰接轴;50-第一调节件;60-第二水平段;70-第二铰接轴;80-第二调节件;90-第一挡板;110-第二挡板;x-安装架的高度方向;y-第一水平段的宽度方向;z-第一水平段的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现有的不可调节角度的坡度测试台,大多以金属框架配合木板,胶板或水泥混凝土等制作。存在坡度不可调节,测试路面材质不易更换,搬运较为费时费力,不用时占用较大场地面积的情况。
45.现有的可调节角度的坡度测试台,大多由复杂机构调节坡度角度,驱动动力源一般为电动机或液压泵,且测试路面材质不易更换,坡道面和水平面结合处易有台阶或间隙,不能平滑过渡影响机器人性能测试。存在生产成本高,加工装配复杂,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不用时占用较大场地空间的情况。
46.基于上述考虑,本技术提供一种坡度测试台,通过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调节部,多个第一调节部在安装架上的高度位置不同,当第一坡度段较低的一端安装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安装部时,则第一坡度段具有不同的坡度,以使坡度测试台能够对机器人等多种产品进行不同坡度的爬坡性能测试。通过将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安装于不同高度的第一调节部,以实现坡度调节,其调节方式简单、快捷,不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且坡度测试台的拆装及部件更换均较为方便。
47.以下以坡度测试台用于测试机器人的性能为例,对坡度测试台进行介绍。
48.如图1、图2所示,坡度测试台100包括安装架10、第一水平段20和第一坡度段30;安装架10设有多个第一调节部11,多个第一调节部11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x间隔布置;第一水
平段20安装于安装架10;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10且与第一水平段20的一端衔接,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第一调节部11,以改变第一坡度段30的坡度。
49.安装架10的材质可以为木材。
50.安装架10包括第一安装架12和第二安装架13,第一安装架12与第二安装架13连接。第一安装架12与第二安装架13连接可以是通过螺栓、螺钉等可拆卸地方式实现连接,第一安装架12与第二安装架13可拆卸的连接,方便坡度测试台100的零部件更换,且可以仅更换损坏的部分的零部件,节约成本。当然,第一安装架12与第二安装架13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架12和第二安装架13也可以一体成型。
51.第一水平段20安装于第一安装架12的上端,第一水平段20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可拆卸地方式安装于第一安装架12,方便坡度测试台100的零部件更换。且可以仅更换损坏的部分的零部件,节约成本。当然,第一水平段20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架12。
52.第二安装架13包括沿第一坡度段3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件131和第二安装件132,第一安装件131用于与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铰接,其中,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件131通过第一铰接轴40铰接。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段20的高度大致相同,以使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段20的一端衔接。
53.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段20的一端衔接,是指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段20的一端接触或者连接或者具有较小的间隙,避免第一水平段20的一端和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之间出现较大的过渡空间而影响机器人行驶。
54.第二安装件132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x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调节部11,第一坡度段30较低的一端可以安装于第二安装件132的任意一个第一调节部11上。第二安装件1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安装件132沿第一坡度段3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两个第二安装件132上的第一调节部11的数量相同,两个第二安装件132上的第一调节部11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第二安装件132中其中一个第二安装件132上的第一调节部11的高度与其中另一个第二安装件132上的与之对应的第一调节部11的高度相同。第一坡度段30较低的一端沿第一坡度段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二安装件132的相对应的第一调节部11,以使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的沿第一坡度段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高度一致。
55.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x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调节部11,多个第一调节部11的在安装架10上的高度位置不同。当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安装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安装部时,第一坡度段30具有不同的坡度,以使坡度测试台100能够对机器人进行不同坡度的爬坡性能测试。通过将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安装于不同高度的第一调节部11,以实现坡度调节,其调节方式简单、快捷,不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且坡度测试台100的拆装及部件更换均较为方便。
56.由于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10,故而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10相对安装架10位置固定,当第一坡度段30的坡度改变后,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与第一坡度段30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会改变。
57.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调节部11上至下依次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调节部11中位于下方的一个第一调节部11与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小
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调节部11中位于上方的一个第一调节部11与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以使在第一坡度段30的处于不同坡度时,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均具有与之对应的第一调节部11,从而坡度测试台100能够满足不同坡度的爬坡性能测试。比如,当第一坡度段30的坡度较小时,则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安装于较上方的第一调节部11;当第一坡度段30的坡度较大时,则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安装于较下方的第一调节部11。
58.第一调节部11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比如第一调节部11为沿垂直安装架的高度方向x延伸的安装凸起,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放置与安装凸起上,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放置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凸起,能够改变第一坡度段30的高度。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11为第一调节孔,坡度测试台100还包括第一调节件50,第一调节件50被配置为插设于第一调节孔,以使第一坡度段30安装于第一调节部11。
60.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50为独立的部件,第一调节部11为第一调节孔;第一坡度段30设有第一插孔31,坡度测试台100还包括第一调节件50,第一调节件50被配置为插设于第一调节孔和第一插孔31,以使第一坡度段30安装于第一调节部11。
61.第一调节件50为圆柱结构,第一调节件50可以安装于第一坡度段30,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调节件50为单独的部件。第一调节孔可以为圆孔,也可以为腰型孔。图3中示出的第一调节孔为腰型孔,则第一调节件50插设于腰形孔后,可以在腰型孔内沿第一调节件50的径向移动。
62.通过第一调节件50插设于第一调节孔和设置于第一坡度段30上的第一插孔31内,以将第一坡度段30安装于第一调节部11,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当第一调节件50插设于不同高的第一调节孔,能够改变第一坡度段30的坡度,调节方式简单,能够提高坡度调节效率。且调节结构简单,在坡度测试台100不用时,不会占用较大场地空间的情况。且第一调节部11为第一调节孔,还能减轻安装架10的重量,从而减轻坡度测试台100的重量,便于坡度测试台100的转运。
63.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50可以固定于第一坡度段30,第一调节件50插设于第一调节孔内。
64.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坡度测试台100还包括第二水平段60,第二水平段60的一端与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铰接,第二水平段60择一安装于多个第一调节部11,以调节第二水平段60的高度,从而改变第一坡度段30的坡度。
65.第二水平段60的一端与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二铰接轴70铰接,这种实施例中,第二铰接轴70可以作为第一调节件50,则第一坡度段30较低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70安装于第一调节部11。当然,如图6所示,第一调节件50也可以固定于第一水平段20,通过第一调节件50插设于第一调节部11,从而间接将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安装于第一调节部11。
66.安装架10还包括第三安装架14,第三安装架14可拆卸地或者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架13背离第一安装架12的一端。第二水平段60安装于第三安装架14。第二水平段60与第一水平段20平行布置。
67.坡度测试台100还包括与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铰接的第二水平段60,通过调节第二水平段60的高度,能够调节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的高度,从而改变第一坡
度段30的坡度。第二水平段60的不同高度对应第一坡度段30的不同坡度,调节方便,且能够减小坡度调节误差。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10还设有多个第二调节部15,多个第二调节部15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x间隔布置,第二水平段60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第一调节部11,第二水平段60背离第一坡度段30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第二调节部15,以改变第二水平段60的高度。
69.第三安装架14包括第三安装件141,第二调节部15设置于第三安装件141上,第三安装件141与第二安装件132沿第二水平段6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其中,第二水平段6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水平段的长度方向z相同。
70.第三安装件1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安装件141沿第二水平段6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水平段60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坡度段30的宽度方向相同。两个第三安装件141沿第二水平段60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和两个第二安装件132沿第一坡度段30的宽度方向的距离相同。
71.两个第三安装件141上的第一调节部11的数量相同,两个第三安装件141上的第二调节部15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第三安装件141中一个第三安装件141上的第二调节部15的高度与另一个第三安装件141上的与之对应的第二调节部15的高度相同。第二水平段60沿第二水平段6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三安装件141的相对应的第二调节部15,以使第二水平段60的沿第二水平段6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高度一致。
72.沿第二水平段60的宽度方向,位于第二水平段60的同侧的第二安装件132上的第一调节部11的数量和第三安装件141上的第二调节部15的数量相同,且位于第二水平段60的同侧的第二安装件132上的第一调节部11和第三安装件141上的第二调节部15一一对应设置。第二水平段60背离第一坡度段30的一端安装于第三安装件141上的与第二安装件132的第一调节部11相对应的第二调节部15,以使第二水平段6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的高度一致。
73.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x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调节部15,即多个第二调节部15的在安装架10上的高度位置不同,当第二水平段60的两端分别对应不同高度的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15,能够改变第二水平段60的高度,从而改变第一坡度段30的坡度。第二水平段60的不同高度对应第一坡度段30的不同坡度,调节方便,且能够减小坡度调节误差。
74.第二安装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比如第二安装部为沿垂直安装架的高度方向x延伸的安装凸起,第二水平段60背离第一坡度段30的一端放置与安装凸起上。再比如,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部15为第二调节孔;坡度测试台100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水平段60的第二调节件80,第二调节件80被配置为插设于第二调节孔,以使第二水平段60安装于第二调节部15。
75.第二调节件80连接于第二水平段60,第二调节件80为圆柱结构。第二调节孔可以为圆孔,也可以为腰型孔。图7中示出的第一调节孔为腰型孔,则第二调节件80插设于腰形孔后,可以在腰型孔内沿第二调节件80的径向移动。
76.通过第二调节件80插设于第二调节孔,以将第二水平段60安装于第二调节部15,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且调节结构简单,在坡度测试台100不用时,不会占用较大场地空间的情况。且第二调节部15为第二调节孔,还能减轻安装架10的重量,从而减轻坡度测试台100
的重量,便于坡度测试台100的转运。
77.请继续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调节部15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节部15中位于下方的一个第二调节部15与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节部15中位于上方的一个第二调节部15与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
78.多个第二调节部15布置轨迹与多个第一调节孔的布置轨迹一致,以使相对应的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15在第二水平段60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相同。
79.由于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10,则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相对安装架10位置固定,当第一坡度段30的坡度改变后,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在水平面的位置会改变,导致第二水平段60的位置也会在水平面内相对安装架10移动。因此,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节部15中位于下方的一个第二调节部15与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节部15中位于上方的一个第二调节部15与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以使在第一坡度段30的处于不同坡度时,第二水平段60的两端均具有与之对应的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15,从而坡度测试台100能够满足不同坡度的爬坡性能测试。
80.请参照图8-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坡度测试台100包括两个第一坡度段30,两个第一坡度段30设置于第一水平段20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一坡度段30中的一个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10且与第一水平段20的一端衔接,两个第一坡度段30中的另一个第一坡度段30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10且与第一水平段20的另一端衔接;第一坡度段30的较低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第一调节部11,以改变第一坡度段的坡度。
81.如图8、图9所示,两个第一坡度段分别位于第一水平段沿第一水平段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架10还包括两个第二安装架13,沿第一水平段的长度方向z,两个第二安装架13分别连接于第一安装架12的两端。两个第一坡度段30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二安装架13。
82.两个第一坡度段30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两个第一坡度段的倾斜角度的可调节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83.如图10、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水平段60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水平段与第一坡度段一一对应设置。
84.安装架10包括两个第三安装架14,沿第一水平段的长度方向z,两个第三安装架14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架12的两侧,并与对应侧的第二安装架13背离第一安装架12的一端连接。
85.在其他实施例中,坡度测试台100也可以仅设置有一个第一坡度段30。
86.第一水平段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坡度段,使得坡度测试台能够在第一水平段的两侧进行爬坡性能测试。若是机器人沿同一方向行驶,机器人不需要掉头即可完成上坡性能和下坡性能测试,以获得机器人更加全面的在坡道的性能数据。
87.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坡度测试台100还包括第一挡板90;第二水平段60背离第一坡度段30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90,第一挡板90凸出于第二水平段60的上表面;坡度测试台100还包括第二挡板,第一坡度段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二挡板110,第二挡板110凸出于第一坡度段30的上表面。
88.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第二水平段60背离第一坡度段30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
90,坡度测试台100还未设置第二挡板110;或者可以仅在第一坡度段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二挡板110,坡度测试台100未设置第一挡板90。
89.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段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和第二水平段6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也可以设置第二挡板110。第二挡板110的设置能够避免机器人在通过第一水平段20和第二水平段60的过程中,机器人滑出第一水平段20和第二水平段60。
90.第二水平段60背离第一坡度段30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90,第一挡板90能够将待测试的机器人阻挡在第二水平段60内,避免机器人冲出坡度测试台100。如图12所示,在坡度测试台100包括一个第一坡度段30的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段20背离第一坡度段30的一端也可以设置第一挡板90,第一挡板90凸出与第一水平段20的上表面。第二挡板110的设置能够避免机器人在通过第一坡度段30的过程中,机器人沿第一坡度段30的宽度方向滑出第一坡度段30。
9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坡度段30的上表面设有粗糙部(图中未示出)。
92.在坡度测试台100包括两个第一坡度段30的实施例中,可以是仅有一个第一坡度段30的上表面设有粗糙部,也可以两个第一坡度段30的上表面均设有粗糙部。粗糙部可以是铺设于第一坡度段30的上表面的不同摩擦系数的材质。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坡度段30的上表面凹凸结构。
93.第一坡度段30的上表面设有粗糙部,粗糙部能够改变对应的坡度段的表面与机器人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测试坡度段的摩擦阻力对机器人性能的影响。
94.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段20的上表面和第二水平段60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粗糙部。
9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坡度测试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设有多个第一调节部,多个所述第一调节部沿所述安装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水平段,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以及第一坡度段,所述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架且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一端衔接,所述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调节部,以改变所述第一坡度段的坡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度测试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调节部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调节部中位于下方的一个所述第一调节部与所述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调节部中位于上方的一个所述第一调节部与所述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度测试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为第一调节孔;所述坡度测试台还包括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被配置为插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以使所述第一坡度段安装于所述第一调节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坡度测试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度测试台包括两个第一坡度段,两个所述第一坡度段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段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坡度段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架且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一端衔接,两个所述第一坡度段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架且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另一端衔接;所述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调节部,以改变所述第一坡度段的坡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度测试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度测试台还包括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水平段择一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调节部,以调节所述第二水平段的高度,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坡度段的坡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坡度测试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还设有多个第二调节部,多个所述第二调节部沿所述安装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水平段背离所述第一坡度段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二调节部,以改变所述第二水平段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坡度测试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部为第二调节孔;所述坡度测试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被配置为插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以使所述第二水平段安装于所述第二调节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坡度测试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调节部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调节部中位于下方的一个所述第二调节部与所述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调节部中位于上方的一个所述第二调节部与所述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的水平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坡度测试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度测试台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水平段背离所述第一坡度段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凸出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上表面;和/或,
所述坡度测试台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一坡度段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凸出于所述第一坡度段的上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度测试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度段的上表面设有粗糙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坡度测试台,涉及机器性能测试设备领域。坡度测试台,包括安装架、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坡度段;安装架设有多个第一调节部,多个第一调节部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水平段安装于安装架;第一坡度段的较高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架且与第一水平段的一端衔接,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被配置为择一安装于多个第一调节部,以改变第一坡度段的坡度。沿安装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调节部,当第一坡度段的较低的一端安装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安装部时,第一坡度段具有不同的坡度,以使坡度测试台能够进行不同坡度的爬坡性能测试。且,坡度测试台的坡度调节方式简单、快捷,不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不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不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明 王泽 奉飞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4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