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单元及电视天线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08-01  123



1.本技术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单元及电视天线。


背景技术:

2.天线是无线传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主要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进行信号传输,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天线也相继出现。
3.vivaldi天线,也称锥形槽天线,是一种针对宽带应用的理想天线。它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同时还有很高的增益,因此非常受欢迎。
4.传统的vivaldi天线虽然带宽很宽,但其方向图主要朝着端射方向,天线的水平方向增益并不高,而且对于电视天线这个频段来说,很多电视塔的信号是以水平极化波传输的,因此传统的电视天线不能很好的接收来自水平极化的电磁波,导致搜索到电视频道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线单元及电视天线,以提高天线的水平方向的增益和带宽。
6.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单元,包括:
7.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8.第一振子结构,所述第一振子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第一振子结构包括连接部、第一渐变部和第二渐变部,所述第一渐变部和所述第二渐变部均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且关于一虚拟平面对称设置,所述虚拟平面将所述连接部平均分隔,所述第一渐变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渐变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渐变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渐变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渐变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
9.第二振子结构,所述第一振子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二振子结构包括关于所述虚拟平面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三渐变部和第四渐变部,所述第三渐变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渐变部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点,所述第四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相对设置;及
10.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四连接点电性连接、以及将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还用于与馈电单元连接,以使得所述馈电单元对所述第一振子结构和所述第二振子结构进行馈电。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所述虚拟平面的一渐变方向,所述第一渐变部的宽度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渐变部和所述第二渐变部沿垂直于所述虚拟平面方向的最小距离逐渐减小;沿所述渐变方向,所述第三渐变部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三渐变部和所述第四渐变部沿垂直于所述虚拟平面方向的最大距离逐渐增大。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子结构还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关于所述虚拟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三渐变部
相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四渐变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渐变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将所述第三渐变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点的一端包围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内部。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子结构还包括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关于所述虚拟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三渐变部相连接,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四渐变部相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三渐变部之间,所述第三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渐变部远离所述连接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三渐变部的一端相连接。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子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渐变部和所述第四渐变部的第一连接线。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沿所述渐变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沿所述渐变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宽度依次减小。
16.在垂直于所述虚拟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渐变部和所述第四渐变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为220mm-280mm。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18.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
19.第一微带线,所述第一微带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微带线包括共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过孔线和第二过孔线,所述第一过孔线远离所述第二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过孔线远离所述第一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电性连接;
20.第一馈电巴伦线,所述第一馈电巴伦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孔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馈电巴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馈电点;
21.第二微带线,所述第二微带线和第一微带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相对的两面,所述第二微带线包括共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三过孔线和第四过孔线,所述第三过孔线远离所述第四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过孔线靠近所述第四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孔线靠近所述第一过孔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过孔线远离所述第三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点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过孔线靠近所述第三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孔线靠近所述第二过孔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性连接;
22.第二馈电巴伦线,所述第二馈电巴伦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过孔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馈电巴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地点。
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巴伦线的线宽为1.0mm-2.5mm。
24.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视天线,所述电视天线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单元。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一振子结构中的第一渐变部和第二渐变部关于虚拟平面对称设置,第二振子结构中的第三渐变部和第四渐变部关于虚拟平面对称且间隔设置,第三连接点与第一连接点相对设置,第四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相对设置,且连接组件将第一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均电性连接在一起,所以在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激励出等幅反向的电场时,由于二者激励出
的电场垂直分量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所以其水平方向的电场会增强,从而可以提高天线单元的水平方向的增益,拓展天线单元带宽,使其能够有效接收到更多的信号。
26.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视天线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单元的前视图;
29.图2是图1所示的天线单元中第一振子结构的前视图;
30.图3是图1所示的天线单元的后视图;
31.图4是图1所示的天线单元中第二振子结构的后视图;
32.图5是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振子结构的前视图;
33.图6是又一实施例中第二振子结构的前视图;
34.图7是再一实施例中第二振子结构的前视图;
35.图8是图1所示的天线单元中连接组件的前视图;
36.图9是图1所示的天线单元中连接组件的后视图;
37.图10是图1所示的天线单元的模拟增益测试图;
38.图11是图1所示的天线单元的模拟反射测试图。
39.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40.100、天线单元;10、介质基板;11、第一面;12、第二面;20、第一振子结构;21、连接部;22、第一渐变部;221、第一连接点;23、第二渐变部;231、第二连接点;30、第二振子结构;31、第三渐变部;311、第三连接点;32、第四渐变部;321、第四连接点;33、第一弯折部;34、第二弯折部;35、第三弯折部;36、第四弯折部;37、第一连接线;40、连接组件;41、电路板;411、第一过孔;412、第二过孔;42、第一微带线;421、第一过孔线;422、第二过孔线;43、第一馈电巴伦线;431、馈电点;44、第二微带线;441、第三过孔线;442、第四过孔线;45、第二馈电巴伦线;451、接地点;50、虚拟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45.请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单元100,用于应用在电视天线中,该天线单元100包括介质基板10、第一振子结构20、第二振子结构30和连接组件40。
46.介质基板1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介质基板10的材质可以为pvc、塑胶、亚克力或pcb板材等。
47.第一振子结构20设置在第一面11上,第一振子结构20包括连接部21、第一渐变部22和第二渐变部23,第一渐变部22和第二渐变部23均连接于连接部21且关于一虚拟平面50(图中虚拟平面50垂直于视图方向)对称设置,虚拟平面50垂直于介质基板10的第一面11且垂直于介质基板10的第二面12,虚拟平面50将连接部21平均分隔,第一渐变部22的一端与连接部21连接,第一渐变部22的另一端和第二渐变部23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间隔设置,第二渐变部23的一端与连接部21连接,第一渐变部22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和第二渐变部23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点221和第二连接点231。
48.第二振子结构30设置在第二面12上,第二振子结构30包括关于虚拟平面50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三渐变部31和第四渐变部32,第三渐变部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点311,第三连接点311与第一连接点221相对设置,第四渐变部32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点321,第四连接点321与第二连接点231相对设置。
49.连接组件40将第一连接点221和第四连接点321电性连接,连接组件40还将第二连接点231和第三连接点311电性连接,连接组件40还用于与馈电单元连接,以使得馈电单元对第一振子结构20和第二振子结构30进行馈电。
50.可选地,连接组件40可以采用微带馈电巴伦和t型双线功分器等,馈电单元可以包括测试接头或者同轴线等。
5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100,由于第一振子结构20中的第一渐变部22和第二渐变部23关于虚拟平面50对称设置,第二振子结构30中的第三渐变部31和第四渐变部32关于虚拟平面50对称且间隔设置,第三连接点311与第一连接点221相对设置,第四连接点321与第二连接点231相对设置,且连接组件40将第一连接点221和第四连接点321、第二连接点231和第三连接点311均电性连接在一起,所以在第一振子结构20和第二振子结构30激励出等幅反向的电场时,由于二者激励出的电场垂直分量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所以其水平方向的电场会增强,从而可以提高天线单元100的水平方向的增益,拓展天线单元100带宽,使其能够有效接收到更多的信号。
52.进一步地,部分第三渐变部31与部分第一渐变部22相对设置,部分第四渐变部32与部分第二渐变部23相对设置,以提高天线单元100的带宽和增益。
53.本实施例介质基板10选用1.0mm-1.2mm厚的pvc材料,兼顾性能和成本。
54.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100,可用于接收uhf(ultrahighfrequency,特高频)频段(470mhz-886mhz)的信号。
55.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为了改善天线单元100的阻抗匹配特性并拓展带宽,本实施例中,沿平行于虚拟平面50的一渐变方向,该渐变方向平行于第一面11且平行于虚拟平面
50并由第一渐变部22指向连接部21(如图中箭头所指方向),第一渐变部22的宽度逐渐增大,第二渐变部23的宽度逐渐增大,且第一渐变部22和第二渐变部23沿垂直于虚拟平面50方向的最小距离逐渐减小。第一渐变部22远离第二渐变部23的侧边与虚拟平面50大致平行,第一渐变部22靠近第二渐变部23的侧边可为弧线或者斜线等。
56.沿渐变方向,第三渐变部31的宽度逐渐增大,第四渐变部32的宽度逐渐增大,第三渐变部31和第四渐变部32沿垂直于虚拟平面50方向的最大距离逐渐增大。如此可改善天线单元100的阻抗匹配特性并拓展带宽。如第三渐变部31靠近第四渐变部32的侧边与虚拟平面50大致平行,第三渐变部31远离第四渐变部32的侧边为弧线或者斜线等。
57.具体的,第一渐变部22沿渐变方向的高度为220mm-225mm,如220mm、230mm、240mm或250mm等,第二渐变部23沿渐变方向的高度为220mm-225mm,如220mm、230mm、240mm或250mm等,第一渐变部22和第二渐变部23沿垂直于虚拟平面50方向的距离的最大距离为60mm-80mm,如60mm、70mm、75mm或80mm等,第一渐变部22的线宽为3mm-10mm,如3mm、5mm、7mm或10mm等,第二渐变部23的线宽为3mm-10mm,如3mm、5mm、7mm或10mm等。如此,可使得天线单元100更好地接收uhf频段的信号。
58.进一步地,在垂直于虚拟平面50的方向上,第三渐变部31和第四渐变部32之间的最大距离d为220mm-280mm,如220mm、250mm、270mm或280mm等,如此可使得天线单元100接收uhf频段的信号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59.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振子结构30还包括第一弯折部33和第二弯折部34,第一弯折部33和第二弯折部34关于虚拟平面50对称设置,第一弯折部33与第三渐变部31相连接,第二弯折部34与第四渐变部32相连接;第一弯折部33的一端与第三渐变部31远离第三连接点31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弯折部33将第三渐变部31远离第三连接点311的一端包围在第一弯折部33的内部;第二弯折部34的一端与第四渐变部32远离第四连接点321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弯折部34将第四渐变部32远离第四连接点321的一端包围在第二弯折部34的内部。
6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仅使得天线单元100可以接收vhf(veryhighfrequency,甚高频)频段(174mhz-230mhz)的信号,提高了天线单元100的带宽和增益,而且由于第一弯折部33将第三渐变部31远离第三连接点311的一端包围在第一弯折部33的内部,第二弯折部34将第四渐变部32远离第四连接点321的一端包围在第二弯折部34的内部,所以还可以提高第一弯折部33和第二弯折部34的有效辐射面积,进一步提高天线单元100的带宽和增益;另外,第一弯折部33和第二弯折部34还能够给介质基板10提供一个金属框架结构,使得天线单元100的整体结构性得以提高。
61.可选地,第一弯折部33和第二弯折部34均沿第二面12的边缘分布,第一弯折部33靠近第三连接点311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点311间隔设置,第二弯折部34靠近第四连接点321的一端与第四连接点321间隔设置。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介质基板10的面积,实现天线单元100的小型化。
62.可选地,第一弯折部33远离第三渐变部31的一端往第二面12的内部延伸,第二弯折部34远离第四渐变部32的一端往第二面12的内部延伸,以优化低频端174mhz的增益,同时减少第一弯折部33所占面积。
63.第一弯折部33的宽度为3mm-8mm,如3mm、5mm、7mm或8mm等,如此可使得天线单元
100接收vhf频段的信号的效果更好。
64.进一步地,第二振子结构30还包括第三弯折部35和第四弯折部36,第三弯折部35和第四弯折部36关于虚拟平面50对称设置,第三弯折部35与第三渐变部31相连接,第四弯折部36与第四渐变部32相连接;第三弯折部35位于第一弯折部33与第三渐变部31之间,第三弯折部35的一端与第三渐变部31远离连接点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弯折部35的另一端与第一弯折部33远离第三渐变部31的一端相连接;第四弯折部36位于第二弯折部34与第四渐变部32之间,第四弯折部36的一端与第四渐变部32远离连接点的一端相连接,第四弯折部36的另一端与第二弯折部34远离第四渐变部32的一端相连接。如此可改善vhf频段的带宽,提高接收效果。
65.可选地,第三弯折部35可以是直线、曲线或蛇形回折等其他形状。
66.更进一步地,第三弯折部35的另一端沿平行于第一弯折部33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第四弯折部36的另一端沿平行于第二弯折部34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以使得天线单元100的信号接收效果进一步提升。
67.为了调节天线单元100低频的增益和带宽,第二振子结构30还包括连接第三渐变部31和第四渐变部32的第一连接线37。
68.可选地,第一连接线37沿渐变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沿渐变方向,多个第一连接线37的宽度依次减小,即距离第三连接点311较近的第一连接线37的宽度大于距离第三连接点311较远的第一连接线37的宽度。如此可以进一步优化天线单元100在vhf频段的带宽和增益。
69.具体地,第一连接线37的线宽为3mm-6mm,如3mm、4mm、5mm或6mm等,如此不仅可以避免第一连接线37占用太多面积,导致成本高,且还可以避免第一连接线37太细导致频率带宽不够。
70.请参考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三渐变部31远离第三连接点311的一端设置为方形,第四渐变部32远离第四连接点321的一端也设置为方形,第一连接线37设置为半圆形、椭圆形或者“v”字形,如此可增加第三渐变部31和第四渐变部32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第二振子结构30的强度大大提高。
71.请参考图6,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三渐变部31远离第三连接点311的一端设置为三角形,第四渐变部32远离第四连接点321的一端也设置为三角形,第一连接线37设置为“k”字形,通过异形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增加第二振子结构30的周长,提高其反射性能,还保证了其结构性能的提高。
72.请参考图7,在再一实施例中,第三渐变部31远离第三连接点311的一端的侧边均设置为圆弧形,第四渐变部32远离第四连接点321的一端的侧边也均设置为圆弧形,如直接将第三渐变部31远离第三连接点311的一端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如此可使得天线单元100反射性能较佳。
73.可选地,第二振子结构30还包括连接第一弯折部33和第三弯折部35的多个第二连接线(图中未示出)以及连接第二弯折部34和第四弯折部36的多个第三连接线(图中未示出)。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天线单元100在vhf频段的增益和带宽。
74.请一并参考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0包括电路板41、设于电路板41一面的第一微带线42、第一馈电巴伦线43,以及设于电路板41另一面的第二微带线44和第二
馈电巴伦线45。
75.电路板41上设置有第一过孔411和第二过孔412。
76.第一微带线42设置在电路板41的一侧面上,第一微带线42包括共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过孔线421和第二过孔线422,第一过孔线421远离第二过孔线42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点221电性连接,第二过孔线422远离第一过孔线42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点231电性连接。
77.第一馈电巴伦线43的一端与第二过孔线422电性连接,第一馈电巴伦线43的另一端连接有馈电点431。
78.第二微带线44和第一微带线42分别设置在电路板41相对的两面,第二微带线44包括共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三过孔线441和第四过孔线442,第三过孔线441远离第四过孔线44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点311电性连接,第三过孔线441靠近第四过孔线442的一端与第二过孔线422靠近第一过孔线421的一端通过第二过孔412电性连接,第四过孔线442远离第三过孔线441的一端与第四连接点321电性连接,第四过孔线442靠近第三过孔线441的一端与第一过孔线421靠近第二过孔线422的一端通过第一过孔411电性连接;
79.第二馈电巴伦线45的一端与第四过孔线442电性连接,第二馈电巴伦线45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地点451。
8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更加方便地将第一连接点221和第四连接点321、第二连接点231和第三连接点311均电性连接在一起,且整个连接组件40结构紧凑,加工方便,成本较低。
81.进一步地,第一馈电巴伦线43的线宽为1.0mm-2.5mm,如1.0mm、1.5mm、2.0mm或2.5mm等。第一馈电巴伦线43太粗时天线单元100对uhf频段700mhz以后的反射指标不好,第一馈电巴伦线43太细时天线单元100对uhf频段500mhz以前的反射指标不好。
82.可选地,自接地点451至第四过孔线442,第二馈电巴伦线45的宽度逐渐减小,以提高天线单元100的反射性能。
83.请参考图10,图10是采用网络分析仪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100进行模拟测试后得到的模拟增益测试图,图中横坐标是信号频率,纵坐标是增益db值。从图中可以看出174mhz对应增益3.7db,230mhz对应增益7.1db,470mhz对应增益7.2db,800mhz对应增益9.0db。通常传统的天线振子模拟测试vhf频段在1db以上,uhf频段增益在5db以上就可以满足使用,此值越高且平越好,相比较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100不仅满足要求,且性能较佳。
84.请参考图11,图11是采用网络分析仪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100进行模拟测试后得到的模拟反射测试图,图中横坐标是信号频率,纵坐标是反射db值。从图中可以看出174mhz对应反射-4.1db,230mhz对应反射-3.8db,470mhz对应反射-35.2db,800mhz对应反射-16.3db。通常传统天线振子模拟测试vhf反射值在-3db以下,uhf反射值在-10db以下的比较好了,此值越小越好,相比较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100不仅满足要求,且性能较佳。
85.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视天线,电视天线包括如第一方面的天线单元100。
8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视天线,由于第一振子结构20中的第一渐变部22和第二渐变部23关于虚拟平面50对称设置,第二振子结构30中的第三渐变部31和第四渐变部32关于
虚拟平面50对称且间隔设置,第三连接点311与第一连接点221相对设置,第四连接点321与第二连接点231相对设置,且连接组件40将第一连接点221和第四连接点321、第二连接点231和第三连接点311均电性连接在一起,所以在第一振子结构20和第二振子结构30激励出等幅反向的电场时,由于二者激励出的电场垂直分量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所以其水平方向的电场会增强,从而可以提高天线单元100的水平方向的增益,拓展天线单元100带宽,使电视天线能够有效接收到更多的信号。
8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振子结构,所述第一振子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第一振子结构包括连接部、第一渐变部和第二渐变部,所述第一渐变部和所述第二渐变部均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且关于一虚拟平面对称设置,所述虚拟平面将所述连接部平均分隔,所述第一渐变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渐变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渐变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渐变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渐变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第二振子结构,所述第一振子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二振子结构包括关于所述虚拟平面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三渐变部和第四渐变部,所述第三渐变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渐变部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点,所述第四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相对设置;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四连接点电性连接、以及将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还用于与馈电单元连接,以使得所述馈电单元对所述第一振子结构和所述第二振子结构进行馈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虚拟平面的一渐变方向,所述第一渐变部的宽度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渐变部和所述第二渐变部沿垂直于所述虚拟平面方向的最小距离逐渐减小;沿所述渐变方向,所述第三渐变部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三渐变部和所述第四渐变部沿垂直于所述虚拟平面方向的最大距离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子结构还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关于所述虚拟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三渐变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四渐变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渐变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将所述第三渐变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点的一端包围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子结构还包括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关于所述虚拟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三渐变部相连接,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四渐变部相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三渐变部之间,所述第三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渐变部远离所述连接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三渐变部的一端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子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渐变部和所述第四渐变部的第一连接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沿所述渐变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沿所述渐变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宽度依次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虚拟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渐变部和所述第四渐变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为220mm-28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第一微带线,所述第一微带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微带线包括共
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过孔线和第二过孔线,所述第一过孔线远离所述第二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过孔线远离所述第一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电性连接;第一馈电巴伦线,所述第一馈电巴伦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孔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馈电巴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馈电点;第二微带线,所述第二微带线和第一微带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相对的两面,所述第二微带线包括共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三过孔线和第四过孔线,所述第三过孔线远离所述第四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过孔线靠近所述第四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孔线靠近所述第一过孔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过孔线远离所述第三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点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过孔线靠近所述第三过孔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孔线靠近所述第二过孔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性连接;第二馈电巴伦线,所述第二馈电巴伦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过孔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馈电巴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地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巴伦线的线宽为1.0mm-2.5mm。10.一种电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视天线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单元。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天线单元及电视天线,该天线单元包括:介质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振子结构,设置在第一面上,第一振子结构包括连接部、第一渐变部和第二渐变部,第一渐变部的一端和第二渐变部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第二振子结构,设置在第二面上,第二振子结构包括第三渐变部和第四渐变部,第三渐变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点,第四渐变部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点;连接组件,将第一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均电性连接在一起。本申请之天线单元,提高了天线单元的水平方向的增益和带宽。平方向的增益和带宽。平方向的增益和带宽。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典 陆伟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安拓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4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