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allin2025-11-12  11


本技术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作为液晶显示面板后的新一代发光显示技术,具有可视角宽、对比度高、色彩鲜艳、可柔性显示等优点,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各种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中。随着人们对于电子设备高屏占比的要求日益提高,当前的智能终端产品正向着全面屏显示技术发展,在显示区做开孔(aahole设计,屏内开孔技术)或开槽作为摄像头、指纹识别等功能元件的透光区是目前全面屏显示技术的主流趋势。

2、然而,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在信赖性测试过程中容易出现开孔区域的周围显示区域的显示不良,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在信赖性测试过程中容易出现开孔区域周围显示区域的显示不良,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的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开孔区、围绕所述开孔区设置的隔离区,以及围绕所述隔离区设置的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层间绝缘层和导电金属层;

3、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金属部;

4、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晶体管,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导电金属层包括所述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至少一者;

5、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设置于所述隔离区的至少一隔离柱,所述隔离柱包括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导电金属层包括镂空图案区,在垂直于所述基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导电金属层在所述镂空图案区的厚度为0,所述镂空图案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隔离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叠;

6、其中,所述隔离柱包括靠近所述开孔区的第一侧端面和远离所述开孔区的第二侧端面,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二侧端面中至少一个形成底切结构。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二金属层;

8、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金属部;

9、所述隔离柱还包括所述第二绝缘部和所述第二金属部;

10、在所述隔离柱的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二侧端面中一个,至少所述第一绝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部内缩形成第一底切结构;

11、在所述隔离柱的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二侧端面中另一个,至少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金属部内缩形成第二底切结构。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金属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3、所述第二绝缘部覆盖所述第一金属部远离所述第一底切结构的侧面;

14、所述层间绝缘层还包括至少一个层间绝缘部,所述隔离柱还包括所述层间绝缘部,所述层间绝缘部覆盖所述第二金属部远离所述第二底切结构的侧面。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三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三金属层;

16、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金属部,所述第三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绝缘部,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金属部;

17、所述隔离柱还包括所述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金属部、所述第三绝缘部和所述第三金属部。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二金属部和所述第三金属部为第一隔断部、第二隔断部和第三隔断部中任一者,且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二金属部和所述第三金属部为所述第一隔断部、所述第二隔断部和所述第三隔断部中不同者;

19、所述第一隔断部与所述基底之间的至少一绝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部的边缘内缩形成第一底切结构;所述第二隔断部与所述基底之间的至少一绝缘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隔断部的边缘内缩形成第二底切结构,所述第一底切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二侧端面中一个,所述第二底切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二侧端面中另一个;

20、所述第三隔断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隔断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隔断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均至少部分重叠。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断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隔断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具有间隙;

22、所述第三隔断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隔断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隔断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隙重叠。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层间绝缘层还包括至少一个层间绝缘部,所述隔离柱还包括所述层间绝缘部;

24、所述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三绝缘部和所述层间绝缘部中,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断部远离所述基底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隔断部接触的绝缘部为第一子绝缘部,所述第一子绝缘部覆盖所述第一隔断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底切结构的侧面;

25、所述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三绝缘部和所述层间绝缘部中,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断部远离所述基底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隔断部接触的绝缘部为第二子绝缘部,所述第二子绝缘部覆盖所述第二隔断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底切结构的侧面。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三绝缘部和所述层间绝缘部中,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断部远离所述基底一侧且与所述第三隔断部接触的绝缘部为第三子绝缘部,所述第三子绝缘部覆盖所述第三隔断部的相对两侧面。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部为所述第一隔断部,所述第二金属部为所述第二隔断部,所述第三金属部为所述第三隔断部。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所述第一绝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部的边缘内缩形成所述第一底切结构;至少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金属部的边缘内缩形成所述第二底切结构。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的第四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绝缘部,所述隔离柱还包括所述第四绝缘部;

30、多个所述晶体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中的一者为p型晶体管,另一者为n型晶体管;

31、所述第一绝缘层为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

32、所述第四绝缘层为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的第五绝缘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设置于所述隔离区的至少两个所述隔离柱,在垂直于所述基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五绝缘层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离柱之间处的厚度大于0;

34、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所述第五绝缘层和所述层间绝缘层的材料均为无机材料。

35、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36、提供一基底,所述基底包括开孔区、围绕所述开孔区设置的隔离区,以及围绕所述隔离区设置的显示区;

37、在所述基底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层间绝缘层以及导电金属层,以形成多个晶体管以及至少一个隔离柱,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少一个第一金属部;

38、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导电金属层包括所述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至少一者;

39、其中,所述隔离柱设置于所述隔离区,所述隔离柱包括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导电金属层包括镂空图案区,所述导电金属层在所述镂空图案区的厚度为0,所述镂空图案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隔离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叠;

40、其中,所述隔离柱包括靠近所述开孔区的第一侧端面和远离所述开孔区的第二侧端面,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二侧端面中至少一个形成底切结构。

41、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包括晶体管的栅极和隔离柱的第一金属部,导电金属层包括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至少一者,即隔离柱包括与晶体管的栅极同层同材料的膜层;导电金属层包括镂空图案区,在垂直于基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电金属层在镂空图案区的厚度为,镂空图案区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隔离柱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叠,即隔离柱没有采用导电金属层的任一图案形成。因此,隔离柱包括与晶体管的栅极同层同材料的膜层部位,而不是采用与源极或/和漏极同层同材料的膜层部位,第一金属部(例如,第一金属部的材料为钼)不会与阳极接触发生反应(钼与银不会发生反应),避免了银元素残留在隔离柱处,避免了银颗粒残留,避免了银元素与发光层的材料反应,从而改善了显示不良。与此同时,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中至少一个形成底切结构,可以更好的将延伸到隔离区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的材料(例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等)隔断开,防止开孔区的切割线处的水汽和氧气沿发光层的材料传输到显示区,造成显示不良。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孔区、围绕所述开孔区设置的隔离区,以及围绕所述隔离区设置的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层间绝缘层和导电金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二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金属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三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与所述层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三金属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二金属部和所述第三金属部为第一隔断部、第二隔断部和第三隔断部中任一者,且所述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二金属部和所述第三金属部为所述第一隔断部、所述第二隔断部和所述第三隔断部中不同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断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隔断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绝缘层还包括至少一个层间绝缘部,所述隔离柱还包括所述层间绝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三绝缘部和所述层间绝缘部中,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断部远离所述基底一侧且与所述第三隔断部接触的绝缘部为第三子绝缘部,所述第三子绝缘部覆盖所述第三隔断部的相对两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部为所述第一隔断部,所述第二金属部为所述第二隔断部,所述第三金属部为所述第三隔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绝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部的边缘内缩形成所述第一底切结构;至少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金属部的边缘内缩形成所述第二底切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的第四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绝缘部,所述隔离柱还包括所述第四绝缘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的第五绝缘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设置于所述隔离区的至少两个所述隔离柱,在垂直于所述基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五绝缘层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离柱之间处的厚度大于0;

13.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能够解决开孔区域的周围显示区域的显示不良。显示面板包括开孔区、围绕开孔区设置的隔离区,以及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依次层叠设置于基底一侧的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层间绝缘层和导电金属层;第一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绝缘部,第一金属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金属部;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晶体管,第一金属层还包括晶体管的栅极,导电金属层包括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至少一者;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设置于隔离区的至少一隔离柱,隔离柱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一金属部;其中,隔离柱包括靠近开孔区的第一侧端面和远离开孔区的第二侧端面,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中至少一个形成底切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王笑鸽,张强,杭宗秋,王子峰,张超,刘子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46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