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与流程

allin2025-11-13  14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具体是指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1、从2012年我国羊肚菌实现规模化栽培以来,几乎每年出现一些基地不出菇或较少菇情况,有的是操作失误导致的,有的是菌种质量问题。为有效判定菌种是否能出菇,目前采取提前做出菇试验,但一般缺乏试验设施、技术、资金等条件,有时出菇试验失败而无法判定菌种质量。本发明通过菌种配方、发菌温度等优化,观察菌丝色泽与形态变化,直观判定是否羊肚菌菌种、能否出菇等,方法简单易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解决上述各种问题,提出了判定方法直观,简单易行,保证菌种质量的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

2、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羊肚菌原种培养基配方重量比为麦粒50-70%、木屑10-20%、砻糠10-20%、棉籽壳10-20%、石灰2%、石膏1%,其判定方法为:

3、步骤一:木屑提前2个月以上建堆自然发酵,麦粒需提前2天预湿,砻糠、棉籽壳提前1天预湿;

4、步骤二:将预湿原料沥干水份,按干料配比加入石灰、石膏,料拌均后及时用15*33厘米聚丙烯袋装袋灭菌;

5、步骤三:在0.05mpa下排气2次,加热至0.15mpa时保持3小时,压力回到0时,取出菌包转移至洁净冷却室;

6、步骤四:当料中心冷却至18℃以下后接种,接后放在培养室发菌;

7、步骤五:菌丝后期会转棕色,可见较多棕色点状菌核,可判定是羊肚菌菌种、可出菇,如出现棕褐色等异常斑块,是菌种退化表现。

8、优选的:羊肚菌母种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接入2*2毫米母种菌块,放在14-18℃下培养室发菌,发满斜面后,取几支用于扩接原种,其余放4-6℃冰箱冷藏。

9、优选的:若羊肚菌原种菌丝有转棕色但未见棕色点状菌核,将原种扩繁成栽培种,其他操作同原种一样,菌丝后期会转棕色,可见较多棕色点状菌核,可判定是羊肚菌菌种、可出菇,如出现棕褐色等异常斑块,是菌种退化表现。

10、优选的:若羊肚菌母种、原种、栽培种满管、满袋后在14-18℃下存放7天以上不转棕色,可判定不是羊肚菌菌种。

11、优选的:所述木屑为1*2毫米小颗粒。

12、优选的:s4中培养室发菌的温度为14-18℃。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

14、1.所购买母种在规模化扩繁栽培种前,可通过扩繁母种、原种,观察菌丝色泽与形态变化,直观判定是否羊肚菌菌种、能否出菇、是否退化,避免因菌种问题而导致扩繁后呈几何倍数损失。

15、2.所购买原种因时间衔接较紧,可通过第一批规模化扩繁栽培种,后期观察菌丝色泽与形态变化,在栽培种使用或销售前,研判是否能出菇、是否退化。

16、3.购买菌丝有转棕色且有较多棕色点状菌核、无棕褐色等异常斑块的栽培种,确保菌种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羊肚菌原种培养基配方重量比为麦粒50-70%、木屑10-20%、砻糠10-20%、棉籽壳10-20%、石灰2%、石膏1%,其判定方法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羊肚菌母种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接入2*2毫米母种菌块,放在14-18℃下培养室发菌,发满斜面后,取几支用于扩接原种,其余放4-6℃冰箱冷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羊肚菌原种菌丝有转棕色但未见棕色点状菌核,将原种扩繁成栽培种,其他操作同原种一样,菌丝后期会转棕色,可见棕色点状菌核,可判定是羊肚菌菌种、可出菇,如出现棕褐色等异常斑块,是菌种退化表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羊肚菌母种、原种、栽培种满管、满袋后在14-18℃下存放7天以上不转棕色,可判定不是羊肚菌菌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屑为1*2毫米小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培养室发菌的温度为14-18℃。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羊肚菌菌种种性简易判定方法,原种培养基配方重量比为麦粒50‑70%、木屑10‑20%、砻糠10‑20%、棉籽壳10‑20%、石灰2%、石膏1%,判定方法为:木屑提前2个月以上建堆自然发酵,麦粒需提前2天预湿,砻糠、棉籽壳提前1天预湿;将预湿原料沥干水份,按干料配比加入石灰、石膏,料拌均后装袋灭菌;在0.05MPa下排气2次,加热至0.15MPa时保持3小时,压力回到0时,取出菌包转移至洁净冷却室;当料中心冷却至18℃以下后接种,接后放在培养室发菌;菌丝后期会转棕色,可见较多棕色点状菌核,可判定是羊肚菌菌种、可出菇,如出现棕褐色等异常斑块,是菌种退化表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判定方法直观,简单易行,保证菌种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洪金良,汪丽霞,杨波,计明月,崔文浩,张志慧,傅自柔,洪子兴,樊忠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46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