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主要涉及针织产品生产,具体地涉及一种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1、针织产品,例如针织服装按其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裁剪产品与成型产品两大类别,这两类产品虽在结构设计方法上各具特色,但亦存在相互借鉴与联系之处。裁剪产品主要通过纬编大圆机、经编织机等设备织造针织面料,随后经整理、裁剪及缝制等工序最终制成针织服装。在此类产品的设计流程中,结构设计阶段先于制造环节进行,具体涉及打板工作,即根据设计需求预先绘制样板。实际生产时,依据这些样板,通过剪裁与缝合等后续工序来进行设计的实现。鉴于针织面料特有的线圈结构易于变形,裁剪类针织产品的结构设计与制作过程尤为注重对面料性能的精确把握,从而依据面料特性合理选择款式、结构及工艺设计。
2、无缝针织内衣机与袜机所生产的针织产品归属于成型类产品范畴。成型类针织产品的结构设计虽以裁剪类产品的样板设计为基础,但其独特之处在于设计过程中需将样板的尺寸与成品轮廓转化为织物组织结构类型的变化,在针织面料织造的同时实现设计效果。因此,成型类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更加侧重于纤维原料特性与织物组织结构间的协调配合,旨在通过二者的结合达到预设的外形轮廓与尺寸规格。
3、无缝服装的生产特点在于其一体性,即直接在机器上编织成周身无缝的单件筒子布,后续仅需少量裁剪与缝合即可成型。若将无缝服装的每个组织结构进行裁片化处理,不仅会破坏其生产时的一体性优势,还可能损害上机文件的完整性,对无缝针织服装的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无缝服装上的花型图案设计多通过花型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实现,这种设计方式使得无缝服装上的花型结构变化繁多。然而,若尝试采用裁剪式服装的设计模式来处理无缝服装,则需先编织多种面料成型,再经后整理、扫描入库等复杂前期准备。在3d建模阶段,还需对不同的花型结构进行区域分割与缝合处理,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与工作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
4、传统针织产品的开发生产过程通常较原始且效率不高。图2是传统针织服装开发生产的流程图,参考图2所示,该流程大致包括:接收客户来样的款式设计或设计文件,根据客户来样进行工艺设计,工厂初次打样并试织样品、测试尺寸定密度、定工艺尺寸,将样品寄送给客户反馈;根据客户反馈进行人工多轮改样直至客户满意,最终确定工艺单并进行大货生产。此过程耗时较长、工序繁复,且需人工频繁修改样品,极大地限制了针织产品特别是无缝针织服装的开发速度与生产效率。采用传统针织产品的开发生产过程来生产针织产品,存在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提高针织产品的开发生产效率。
2、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样板制作软件将针织产品设计图稿转换为产品二维样板文件;其中,针织产品设计图稿包括目标针织面料;步骤s2:根据3d建模软件解析产品二维样板文件并进行产品虚拟缝合,获得模拟样衣;步骤s3:根据目标针织面料渲染模拟样衣,获得产品渲染文件;步骤s4:将产品渲染文件转换为上机文件,根据上机文件使用针织机器上机编织,获得成型针织产品。
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针织产品设计图稿还包括:针织产品的款式信息、尺寸信息、花型图案信息、针织结构信息、纱线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种的组合。
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针织产品设计图稿还包括目标花型图案;步骤s3中,根据目标针织面料渲染模拟样衣的步骤包括:根据目标针织面料的密度信息和针织结构信息计算出针织机器编织目标花型图案所需的径向针数、纬向针数、出针行数;根据径向针数、纬向针数、出针行数渲染模拟样衣。
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3中,根据径向针数、纬向针数、出针行数渲染模拟样衣的步骤包括:根据径向针数、纬向针数、出针行数计算线圈数量;根据线圈数量构建长方体弹簧质点模型;使用数值积分法求解长方体弹簧质点模型的动力学方程,从而计算出与产生位移的针织质点相邻的其他针织质点受力作用后的位置;根据所有针织质点模拟出纬编针织物线圈受力后的模拟变形效果;使用校正系数校正模拟变形效果从而改变模拟样衣的模拟悬垂性和模拟褶皱。
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4中,将产品渲染文件转换为上机文件的步骤包括:将产品渲染文件输入预训练的针织神经网络模型从而获得针织产品的预测尺寸;根据预测尺寸和预设样板规格调整针织产品的编织参数;其中,编织参数包括针织产品各部位组织结构的比例和编织每种目标花型图案的针数与行数;根据编织参数生成上机文件。
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4中,预训练的针织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根据纱线直径、针距、线圈长度、花型图案构建几何模型;根据纱线密度、弹性模量、摩擦系数构建力学模型;根据张力、节点个数构建初始条件;将几何模型、力学模型、初始条件中的参数进行特征标准化处理,获得预处理特征;根据预处理特征训练针织神经网络模型。
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4中,针织机器的编织工艺参数包括:针织机型号、针距、纱嘴类型、纱线粗细、纱线强度、纱线捻度、纱线成分、面料密度、花型结构、筒径、转速、弯纱深度、编织温度、厂房温度、厂房湿度、主纱张力、包纱张力中的一种或任意种的组合。
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s5:测量成型针织产品下机时的第一尺寸l1;将成型针织产品在恒温恒湿间中放置预设时长后测量得到第二尺寸l2;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成型针织产品的针织缩率m:
10、
11、根据针织缩率m判断成型针织产品的尺寸变化情况。
12、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出一种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系统,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的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
13、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出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
14、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针织产品设计图稿利用样板制作软件转换为二维样板文件,相较于传统手工打板,数字化转换减少了人为错误,确保了设计图稿与样板文件之间的一致性,可以提高针织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换效率;通过3d建模软件进行产品虚拟缝合生成模拟样衣,可以实现产品的三维可视化,设计师可以对产品设计进行及时调整从而减少实物打样次数,进一步缩短了针织产品开发周期并降低了成本;通过根据目标针织面料填充、渲染模拟样衣可以实现对针织产品整体效果的精准模拟,可以在不实际生产样品的情况下,让设计师、客户直观看到不同面料对产品外观的影响,从而更加灵活地选择和优化面料材质;通过将产品渲染文件转换为上机文件并上机编织出成型针织产品,可以实现针织产品生产的自动化和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了针织产品整体的开发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一种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产品设计图稿还包括:所述针织产品的款式信息、尺寸信息、花型图案信息、针织结构信息、纱线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种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产品设计图稿还包括目标花型图案;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目标针织面料渲染所述模拟样衣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径向针数、所述纬向针数、所述出针行数渲染所述模拟样衣的步骤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将所述产品渲染文件转换为上机文件的步骤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预训练的针织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针织机器的编织工艺参数包括:针织机型号、针距、纱嘴类型、纱线粗细、纱线强度、纱线捻度、纱线成分、面料密度、花型结构、筒径、转速、弯纱深度、编织温度、厂房温度、厂房湿度、主纱张力、包纱张力中的一种或任意种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9.一种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针织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