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轴承是电机中的零件,从机械角度看,轴承起着支撑转子和传递功率的作用。由于轴承处于电气环境中,如从电路分析角度看,轴承可以被视为做具有电气特性的零件。因此,轴承存在电腐蚀现象,电机轴承电腐蚀现象很早就在电机行业被发现,在业界一直有持续的跟踪和研究。轴承电流是研究电机轴承电腐蚀非常关键的一个技术指标,目前行业内采用的电机轴承电流计算方法针对的是单电机总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计算轴承。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方法,包括:
3、确定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
4、根据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
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双电机机电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确定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根据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可以准确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
6、进一步地,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连接齿轮;
7、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
8、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
9、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和主动齿轮连接;
10、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和从动齿轮连接;
11、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所述连接齿轮连接;
12、所述电机工作模式包括:第一电机单独工作模式;
13、所述第一电机单独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包括:第一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第二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和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
14、所述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和所述接地端连接;
15、所述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和接地端连接;
16、所述第一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和所述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的连接点的电压和所述第一电机的绕组上的共模电压相等。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提出了第一电机单独工作模式下的电流分析模型,基于此,可以在第一电机单独工作模式下快速分析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电流。
18、进一步地,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连接齿轮;
19、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
20、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
21、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和主动齿轮连接;
22、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和从动齿轮连接;
23、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所述连接齿轮连接;
24、所述电机工作模式包括:第二电机单独工作模式;
25、所述第二电机单独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包括:第一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第二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和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
26、所述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和所述接地端连接;
27、所述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和接地端连接;
28、所述第二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和所述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的连接点的电压和所述第二电机的绕组上的共模电压相等。
2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提出了第二电机单独工作模式下的电流分析模型,基于此,可以在第二电机单独工作模式下快速分析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电流。
30、进一步地,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连接齿轮;
31、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
32、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
33、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和主动齿轮连接;
34、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和从动齿轮连接;
35、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所述连接齿轮连接;
36、当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双电机工作模式,所述双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包括:
37、第一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第二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
38、所述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和接地端连接;
39、所述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和接地端连接;
40、所述第一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两端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机的绕组上的共模电压;
41、所述第二轴承的两倍等效电容两端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机的绕组上的共模电压。
4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提出了双电机单独工作模式下的电流分析模型,基于此,可以在第二电机单独工作模式下快速分析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电流。
43、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包括:
44、通过以下公式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
45、
46、
47、iv11为流经所述第一轴承的电流的电流值;iv12为流经所述第二轴承的电流的电流值;v1为第一电机的绕组上的共模电压,cb1为所述第一轴承的等效电容;cb2为所述第二轴承的等效电容;cg为所述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
4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快速计算第一电机单独工作模式下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电流。
49、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包括:
50、通过以下公式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
51、
52、
53、iv21为流经所述第一轴承的电流的电流值;iv22为流经所述第二轴承的电流的电流值;v2为第二电机的绕组上的共模电压,cb1为所述第一轴承的等效电容;cb2为所述第二轴承的等效电容;cg为所述连接齿轮的等效电容。
5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快速计算第二电机单独工作模式下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电流。
55、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包括:
56、通过以下公式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
57、
58、
59、iv31为流经所述第一轴承的电流的电流值;iv32为流经所述第二轴承的电流的电流值;v1为第一电机的绕组上的共模电压;v2为第二电机的绕组上的共模电压;cb1为所述第一轴承的等效电容;cb2为所述第二轴承的等效电容。
6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双电机工作模式下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电流。
6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装置,包括:
62、电流分析模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
63、电流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
64、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65、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一种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连接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连接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连接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双电机机电系统的电机工作模式对应的电流分析模型获取双电机机电系统中流经轴承的电流,包括:
8.一种双电机机电系统的轴承电流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