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炒锅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09-03  264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烹饪器具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炒锅。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一体电炒锅通过锅体上下层底部中间设有电发热元件,电发热元件通过电源线和锅手柄上的控制开关连接,锅体底部大多为光滑设计,操作时与操作台面直接接触,锅底散热效果差,台面容易被高温损坏;此外使用时容易打滑,若锅内加热中的食材滑出,可能烫伤使用者。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炒锅,设有防滑散热的底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炒锅,包括底座、锅体和手柄,锅体底部设有加热线圈,底座与锅体可拆卸连接,底座上均匀设有若干散热槽,底座向下设有四个防滑支脚,手柄的一端连接在锅体上,手柄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源插头的插孔。通过设置底座,避免锅体底部的加热线圈与台面直接接触,底座上防滑支脚使得炒锅放置时更加稳定,还增大了锅体底部的空隙,热量经散热槽更易散去,避免局部温度过热,损伤台面。
5.作为优选的:加热线圈与底座之间设有隔热板,隔热板上设有若干散热孔。
6.作为优选的:散热槽沿底座的圆周方向等角度排列。
7.作为优选的:防滑支脚上端设有安装柱,锅体底部设有安装孔,安装柱穿过底座与安装孔卡接。
8.作为优选的:手柄和锅体之间设有连接件,加热线圈的一端设置在连接件内与手柄内的导线相连。
9.作为优选的:连接件上设有用于遮挡加热线圈的侧盖,底座上设有与侧盖相配合的缺口。
10.作为优选的:锅体外表面上设有导热翅片。
11.作为优选的:导热翅片呈辐射状均匀分布于锅体外表面。
12.作为优选的:手柄相对的锅体一侧上套设有用于拿持锅体的防热提手,防热提手表面并列设有相互平行的防滑条。
13.作为优选的:手柄表面并列设有相互平行的防滑条。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底座,避免锅体底部的加热线圈与台面直接接触,底座上防滑支脚使得炒锅放置时更加稳定,还增大了锅体底部的空隙,热量经散热槽更易散去,避免局部温度过热,损伤台面;(2)结构简单,底座可拆卸,必要时可将其拆下,将锅体置于燃气或电磁炉上使用,使用场景广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炒锅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炒锅的爆炸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炒锅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19.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20.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1.如图1-3所述,一种电炒锅,包括底座200、锅体100和手柄300,锅体100底部设有加热线圈105,底座200与锅体100可拆卸连接,底座200上均匀设有若干散热槽201,底座向下设有四个防滑支脚202,手柄300的一端连接在锅体上,手柄300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源插头400的插孔301。
22.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线圈105与底座200之间设有隔热板,避免加热线圈105工作时与底座200直接接触,造成损失;隔热板105上设有若干散热孔,协助散热。底座200上的散热槽201沿底座200的圆周方向等角度排列,均匀散热,避免局部过热。防滑支脚202上端设有安装柱204,锅体底部设有安装孔107,安装柱204穿过底座200与安装孔107卡接。若需要对电炒锅进行检修,可将底座200轻易拆卸下来,操作便捷。
23.在本实施例中,手柄300和锅体100之间设有连接件101,加热线圈105的引出端设置在连接件101内与手柄300内的导线相连。连接件101上设有用于遮挡加热线圈105侧盖102,底座200上设有与侧盖102相配合的缺口203,使得电炒锅整体性更好。
24.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00外表面上设有导热翅片104,导热翅片104呈辐射状均匀分布于锅体200外表面,将加热线圈105的热量迅速传导至整体,提高热效。手柄300相对的锅体一侧上套设有用于拿持锅体的防热提手103,防热提手103表面并列设有相互平行的防滑条;手柄表面并列设有相互平行的防滑凹槽302,方便双手拿放电炒锅,过程中也不易滑脱。
25.当插电使用电炒锅时,将电源插头400与插孔301连接,使锅内的加热线圈105通过导线开始工作,锅体底部的热量一部分经导热翅片104传导至整体,使食物在电炒锅内受热均匀,另一部分经隔热板105的散热孔和底座200的散热槽201散去,在底座上设置有防滑支脚202,可以防止锅体传递过来的热量烫到操作台面,同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26.当需要在燃气灶或者电磁炉上使用电炒锅时,将安装柱204从底座200上拔下,将底座200从锅体100上卸下,握住手柄300将其放置到燃气灶或者电磁炉上,即可当做普通炒锅使用。
2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炒锅,包括底座、锅体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部设有加热线圈,所述底座与锅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上均匀设有若干散热槽,所述底座向下设有四个防滑支脚,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在锅体上,手柄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源插头的插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圈与底座之间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设有若干散热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沿底座的圆周方向等角度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支脚上端设有安装柱,所述锅体底部设有安装孔,安装柱穿过底座与安装孔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和锅体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加热线圈的一端设置在连接件内与手柄内的导线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用于遮挡加热线圈的侧盖,所述底座上设有与侧盖相配合的缺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外表面上设有导热翅片。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翅片呈辐射状均匀分布于锅体外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相对的锅体一侧上套设有用于拿持锅体的防热提手,所述防热提手表面并列设有相互平行的防滑条。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表面并列设有相互平行的防滑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炒锅,包括底座、锅体和手柄,锅体底部设有加热线圈,底座与锅体可拆卸连接,底座上均匀设有若干散热槽,底座向下设有四个防滑支脚,手柄的一端连接在锅体上,手柄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源插头的插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拆卸底座,避免锅体底部的加热线圈与台面直接接触,底座上防滑支脚使得炒锅放置时更加稳定,还增大了锅体底部的空隙,热量经散热槽更易散去,避免局部温度过热,损伤台面;必要时可将底座拆下,将锅体置于燃气或电磁炉上使用,使用场景广泛。使用场景广泛。使用场景广泛。


技术研发人员:应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永康市绿阳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6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