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电动机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密闭环境下的热风机电动机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2.风机是一种提供气体压缩和气体输出的机械,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驱动叶轮的电动机运行时会产生热量,叶轮在提供压缩气体输出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叶轮四周迅速升温。在开放的环境下,热量会与周边空气热交换而自行散热,从而达到温升平衡,但当风机机组在一个密闭环境下工作时,环境空气因无法与外界对流交换而不断升高,如不进行强制通风散热,将影响内部设备或者人员的工作,同时还会影响风机寿命或造成故障。
3.传统的通风散热方法是:在风机所在的密闭空间中安装排风扇,通过对整体空间换气进行降温,但由于空间较大,因此必须要用较大的排风设备才能达到相当的换气量以实现对整体空间的换气,但排风设备本身又在发热,因此该方法能耗高、效果差。
4.传统的通风散热方法只能通过排风设备将热风排出到密闭空间外,而不能将热风送入风机入口提高进风温度,达到提高排气温度的目的。
5.举个例子,在《盐田喷雾蒸发应用实例》中,由于整个盐田是一个高浓度的盐雾环境,因此,为二流体喷嘴提供气源的风机和其他机械电气等设备必须安装在一个密闭的集装箱内,该风机即处于在密闭环境下运行的工况。此外,为提高喷雾蒸发的效率,进入二流体喷枪的压缩空气温度越高越好,因此具有提高风机进风口温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解决目前风机散热效果不好导致寿命短、易故障、能耗高的问题。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包括散热罩壳,风机设置在所述散热罩壳的内部,所述散热罩壳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叶轮罩壳和电动机罩壳,分别罩在所述风机的叶轮和电动机外侧,所述叶轮罩壳与叶轮之间以及所述电动机罩壳与电动机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电动机罩壳上设置有罩壳进风口,所述叶轮罩壳上设置有第一管路开口,所述风机的风机排风管由所述第一管路开口穿出,所述风机排风管与第一管路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9.进一步地,所述叶轮罩壳上设置有罩壳出风口,所述罩壳出风口连接有罩壳回风管,所述叶轮罩壳上设置有第二管路开口。
10.进一步地,所述罩壳回风管由所述第二管路开口穿入并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罩壳回风管与第二管路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11.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有风机进风管,所述风机进风管由所述第二管
路开口穿出并与所述罩壳回风管连接,所述风机进风管与第二管路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12.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进风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或保温隔热涂料。
13.进一步地,所述罩壳回风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或保温隔热涂料。
14.进一步地,所述罩壳进风口连接有第一罩壳进风管,所述第一罩壳进风管为喇叭状,所述第一罩壳进风管的管径由外端部向内端部逐渐减小。
15.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罩壳还包括变频器罩壳,所述变频器罩壳罩在所述风机配套的变频器外侧,所述变频器罩壳与变频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变频器罩壳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罩壳进风管连接,所述变频器罩壳的进风口连接有第二罩壳进风管。
16.进一步地,所述叶轮罩壳下端连接有底座。
1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罩壳和风机排风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温层或保温隔热涂料。
18.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将整个风机进行封罩,不必外加排风机,直接利用风机本体强大的吸气负压力,将箱体外的新风吸入散热罩壳,在风机与散热罩壳之间的狭小通道内形成高速气流,不仅能够快速带走叶轮和电动机产生的热量,降低电动机温升,阻断热量向周围传导,还能对风机的进风预热,实现热量回收,提高进风温度,从而达到提高风机排风温度的目的,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立体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实施例1
31.如图1-3所示,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包括散热罩壳,风机设置在散热罩壳的内部,散热罩壳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叶轮罩壳1和电动机罩壳2,分别罩在风机的叶轮3和电动机4外侧,叶轮罩壳1与叶轮3之间以及电动机罩壳2与电动机4之间均留有间隙;电动机罩壳2上设置有罩壳进风口,罩壳进风口连接有第一罩壳进风管5,叶轮罩壳 1
上设置有第一管路开口,风机的风机排风管6由第一管路开口穿出,风机排风管6与第一管路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32.散热罩壳还包括变频器罩壳7,变频器罩壳罩7在风机配套的变频器8外侧,变频器罩壳7与变频器8之间留有间隙,变频器罩壳7的出风口与第一罩壳进风管5连接,变频器罩壳7的进风口连接有第二罩壳进风管9。
33.实施例1的结构适用于进风口位于后面的风机。
34.工作原理:
35.变频器、电动机和叶轮分别安装在变频器罩壳、电动机罩壳和叶轮罩壳中,在变频器与变频器罩壳、电动机与电动机罩壳、叶轮与叶轮罩壳之间均形成了狭窄的风路通道。经过滤净化的新鲜空气(夏季温度约40℃)通过新风管进入密闭箱内与第二罩壳进风管连接,受风机运行时进风口产生的强大的负压力吸引,新鲜空气通过第二罩壳进风管进入变频器与变频器罩壳之间的风道,由于风道狭窄,风速大幅度提升(控制风道间隙可调节风速),新鲜空气高速流过变频器表面将变频器表面的热量快速带走,可以有效降低变频器的热量,同时将变频器热量带入风机内部,气流在负压牵引下由第一罩壳进风管进入电动机罩壳,流过电动机表面将电动机表面的热量快速带走,从而将电动机温升控制在许可范围,气流在负压牵引下继续在叶轮罩壳与叶轮之间的风路通道中快速流动,将叶轮表面的热量带走。
36.新鲜空气进入罩壳后,气流温度逐步升高(从40℃提升到65℃左右),然后直接由风机后面的进风口进入风机,再由风机加压、升温后从风机排风管排出。
37.综上所述,新鲜空气以风机吸风口的负压为动力进入散热罩壳,在散热罩壳与风机形成的间隙风道中高速流动的气流在流过风机变频器、电动机和叶轮表面时对变频器、电动机和叶轮进行冷却,同时气流自身的温度升高,气流由冷风变为热风,从而提高了风机的进风温度,进而提高风机的出风温度,对于利用风机出风来进行蒸发的设备,能够明显提高蒸发效率。
38.第一罩壳进风管5为喇叭状,第一罩壳进风管5的管径由外端部向内端部逐渐减小,产生束风效应,增加进入罩壳气流的风压和风速。
39.叶轮罩壳1下端连接有底座10,便于将设备固定在地面上,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顶部或侧面固定结构将设备固定在其他位置。
40.散热罩壳和风机排风管6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温层或保温隔热涂料,既可提高风机入口温度,又能防止装置内部的温散发,导致密闭空间内的温度上升。
41.实施例2
42.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叶轮罩壳1上设置有罩壳出风口,罩壳出风口连接有罩壳回风管11,叶轮罩壳1上设置有第二管路开口。罩壳回风管11由第二管路开口穿入并与风机的进风口连接,罩壳回风管11与第二管路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实施例2的结构适用于进风口位于下面的风机,新鲜空气依次经过罩壳出风口、罩壳回风管后进入风机。
43.罩壳回风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或保温隔热涂料。
44.实施例3
45.如图7-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有风机进风管
12,风机进风管12由第二管路开口穿出并与罩壳回风管11连接,风机进风管12与第二管路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实施例3的结构适用于进风口位于前面的风机,新鲜空气依次经过罩壳出风口、罩壳回风管和风机进风管后进入风机。
46.风机进风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或保温隔热涂料。
47.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将整个风机进行封罩,不必外加排风机,直接利用风机本体强大的吸气负压力,将箱体外的新风吸入散热罩壳,在风机与散热罩壳之间的狭小通道内形成高速气流,不仅能够快速带走叶轮和电动机产生的热量,降低电动机温升,阻断热量向周围传导,还能对风机的进风预热,实现热量回收,提高进风温度,从而达到提高风机排风温度的目的,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罩壳,风机设置在所述散热罩壳的内部,所述散热罩壳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叶轮罩壳和电动机罩壳,分别罩在所述风机的叶轮和电动机外侧,所述叶轮罩壳与叶轮之间以及所述电动机罩壳与电动机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电动机罩壳上设置有罩壳进风口,所述叶轮罩壳上设置有第一管路开口,所述风机的风机排风管由所述第一管路开口穿出,所述风机排风管与第一管路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罩壳上设置有罩壳出风口,所述罩壳出风口连接有罩壳回风管,所述叶轮罩壳上设置有第二管路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回风管由所述第二管路开口穿入并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罩壳回风管与第二管路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有风机进风管,所述风机进风管由所述第二管路开口穿出并与所述罩壳回风管连接,所述风机进风管与第二管路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进风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或保温隔热涂料。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回风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或保温隔热涂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进风口连接有第一罩壳进风管,所述第一罩壳进风管为喇叭状,所述第一罩壳进风管的管径由外端部向内端部逐渐减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壳还包括变频器罩壳,所述变频器罩壳罩在所述风机配套的变频器外侧,所述变频器罩壳与变频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变频器罩壳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罩壳进风管连接,所述变频器罩壳的进风口连接有第二罩壳进风管。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罩壳下端连接有底座。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壳和风机排风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温层或保温隔热涂料。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包括散热罩壳,散热罩壳包括叶轮罩壳和电动机罩壳,叶轮罩壳与叶轮之间以及电动机罩壳与电动机之间均留有间隙;电动机罩壳上设置有罩壳进风口,叶轮罩壳上设置有第一管路开口,风机的风机排风管由第一管路开口穿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将整个风机封罩,不必外加排风机,利用风机的吸气负压力将新风吸入散热罩壳,在风机与散热罩壳之间的通道内形成高速气流,快速带走叶轮和电动机产生的热量,降低电动机温升,阻断热量向周围传导,还能对风机的进风预热,实现热量回收,提高进风温度,从而提高风机的排风温度,节能效果显著。节能效果显著。节能效果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蔡强波 陈大千 沈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靖江市亚泰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