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09-03  162



1.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2.混动动力技术可以降低油耗及排放,符合国家低碳化的指导方针,且燃油经济性一直是消费者最看重的指标,影响汽车企业的命脉之一,现市场上的混合动力变速器主要使用行星齿轮或双电机结构,没有更多新的形式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该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采用了新的结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包括发动机、电机、第一轴、第一差速器、第二轴和第三轴;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轴相连,所述第一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第一差速器壳体、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和第一行星齿轮轴,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线均与第一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可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轴固定在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内,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轴上空套有第一行星齿轮,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均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主减齿轮;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轴相连,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
4.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差速器、两根第四轴和两个车轮;所述第二差速器包括第二差速器壳体、两个第三半轴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轴,两个第三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线均与第二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可绕所述第二中心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轴固定在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轴上空套有第二行星齿轮,两个所述第三半轴齿轮均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主减齿轮,两根第四轴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半轴齿轮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四轴分别与两个所述车轮固定连接。
5.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能够锁定和解锁所述发动机或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一齿轮。
6.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能够锁定和解锁所述电机或所述第二轴。
7.可选的,还包括第三锁定机构,所述第三锁定机构能够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轮或所述第四轴。
8.本发明利用差速器的多元自由度,实现了发动机和电机共同输入,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
附图说明
9.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纯发动机输出模式的动力传递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纯发动机输出且电机发电模式的动力传递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发动机及电机同时输出模式的动力传递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纯电机输出模式的动力传递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发动机运转电机发电模式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10.图中:1—发动机;2—第一轴;3—第一齿轮;4—第一差速器;5—第二轴;6—电机;7—第三轴;8—第二齿轮;9—第二差速器;10—第四轴;11—车轮;41—第一差速器壳体;42—第一主减齿轮;43—第一半轴齿轮;44—第二半轴齿轮;45—第一行星齿轮轴;46—第一行星齿轮;91—第二差速器壳体;92—第二主减齿轮;93—第三半轴齿轮;94—第二行星齿轮轴;95—第二行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2.如图1所示的一种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包括发动机1、电机6、第一轴2、第一差速器4、第二轴5和第三轴7;发动机1的输出端与第一轴2相连,第一轴2上固定有第一齿轮3;第一差速器4包括第一差速器壳体41、第一半轴齿轮43、第二半轴齿轮44和第一行星齿轮轴45,第一半轴齿轮43和第二半轴齿轮44的中心轴线均与第一中心轴线共线,第一差速器壳体41可绕第一中心轴线旋转,第一行星齿轮轴45固定在第一差速器壳体41内,第一行星齿轮轴45上空套有第一行星齿轮46,第一半轴齿轮43和第二半轴齿轮44均与第一行星齿轮46啮合,第一差速器壳体41上固定有与第一齿轮3相啮合的第一主减齿轮42;电机6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轴5相连,第二轴5与第二半轴齿轮44固定连接,第三轴7与第一半轴齿轮43固定连接,第三轴7上固定有第二齿轮8。
13.在本实施例中,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还包括第二差速器9、两根第四轴10和两个车轮11;第二差速器9包括第二差速器壳体91、两个第三半轴齿轮93和第二行星齿轮轴94,两个第三半轴齿轮93的中心轴线均与第二中心轴线共线,第二差速器壳体91可绕第二中心轴线旋转,第二行星齿轮轴94固定在第二差速器壳体91内,第二行星齿轮轴94上空套有第二行星齿轮95,两个第三半轴齿轮93均与第二行星齿轮95啮合,第二差速器壳体91上固定有与第二齿轮8相啮合的第二主减齿轮92,两根第四轴10分别与两个第三半轴齿轮93固定连接,两根第四轴10分别与两个车轮11固定连接。
14.在本实施例中,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还包括第一锁定机构,第一锁定机构能够锁定和解锁发动机1或第一轴2或第一齿轮3,第一锁定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锁定机构,例如离合式锁定机构,例如制动器。
15.在本实施例中,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第二锁定机构能够锁定和解锁电机6或第二轴5,第二锁定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锁定机构,例如离合式锁定机构,例如制动器。
16.在本实施例中,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还包括第三锁定机构,第三锁定机
构能够锁定和解锁车轮11或第四轴10,第三锁定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锁定机构,例如离合式锁定机构,例如制动器。
17.上述的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有两条动力输入路线:第一条动力输入路线是由发动机1输入,经由第一轴2、第一齿轮3、第一主减齿轮42、第一差速器壳体41、第一行星齿轮46、第一半轴齿轮43、第三轴7和第二齿轮8传递给第二差速器9,第一条动力输入路线中间还可以增加离合器作为辅助;第二条动力输入路线是由电机6作为输入,经由第二轴5、第二半轴齿轮44、第一行星齿轮46、第一半轴齿轮43、第三轴7和第二齿轮8传递给第二差速器9,第一齿轮3及第二齿轮8可以根据需求用来减速或增速。
18.上述的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的工作模式供分为5种,分别为纯发动机输出模式、纯发动机输出且电机发电模式、发动机及电机同时输出模式、纯电机输出模式、发动机运转电机发电模式。各模式的动力传递路径具体如下:如图2所示,在纯发动机输出模式时,电机6和第二轴5锁定,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依次经第一轴2、第一齿轮3、第一主减齿轮42、第一差速器壳体41、第一行星齿轮轴45、第一行星齿轮46、第一半轴齿轮43、第三轴7、第二齿轮8传递给第二差速器9,最终传递给车轮11。
19.如图3所示,在纯发动机输出且电机发电模式时,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依次经第一轴2、第一齿轮3、第一主减齿轮42、第一差速器壳体41、第一行星齿轮轴45传递至第一行星齿轮46;一部分动力经第二半轴齿轮44和第二轴5传递至电机6进行发电,对电池充电;另一部分动力经第一半轴齿轮43、第三轴7、第二齿轮8传递给第二差速器9,最终传递给车轮11。
20.发动机及电机同时输出模式为上述的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的主要工作模式,如图4所示,在发动机及电机同时输出模式时,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和电机6的动力同时输出,发动机1的动力依次经第一轴2、第一齿轮3、第一主减齿轮42、第一差速器壳体41、第一行星齿轮轴45、第一行星齿轮46、第一半轴齿轮43、第三轴7、第二齿轮8传递给第二差速器9,电机6输出的动力依次经第二轴5、第二半轴齿轮44、第一行星齿轮46、第一半轴齿轮43、第三轴7、第二齿轮8传递给第二差速器9,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和电机6输出的动力最终传递给车轮11;在发动机及电机同时输出模式下,经过电机6调速,可实现无级变速。
21.如图5所示,在纯电机输出模式时,发动机1及第一轴2锁定,电机6输出的动力依次经第二轴5、第二半轴齿轮44、第一行星齿轮46、第一半轴齿轮43、第三轴7、第二齿轮8传递给第二差速器9,最终传递给车轮11,此模式下,可通过电机6的正反转来实现前进挡和倒挡功能。
22.如图6所示,在发动机运转电机发电模式时,车轮11锁定,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依次经第一轴2、第一齿轮3、第一主减齿轮42、第一差速器壳体41、第一行星齿轮轴45、第一行星齿轮46、第二半轴齿轮44、第二轴5传递给电机6进行发电,对电池进行充电。

技术特征:
1.一种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电机、第一轴、第一差速器、第二轴和第三轴;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轴相连,所述第一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第一差速器壳体、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和第一行星齿轮轴,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线均与第一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可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轴固定在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内,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轴上空套有第一行星齿轮,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均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主减齿轮;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轴相连,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差速器、两根第四轴和两个车轮;所述第二差速器包括第二差速器壳体、两个第三半轴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轴,两个第三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线均与第二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可绕所述第二中心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轴固定在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轴上空套有第二行星齿轮,两个所述第三半轴齿轮均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主减齿轮,两根第四轴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半轴齿轮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四轴分别与两个所述车轮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能够锁定和解锁所述发动机或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一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能够锁定和解锁所述电机或所述第二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锁定机构,所述第三锁定机构能够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轮或所述第四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速器式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包括发动机、电机、第一轴、第一差速器、第二轴和第三轴;发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轴相连,第一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一差速器包括第一差速器壳体、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和第一行星齿轮轴,第一行星齿轮轴固定在第一差速器壳体内,第一行星齿轮轴上空套有第一行星齿轮,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均与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第一差速器壳体上固定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主减齿轮;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轴相连,第二轴与第二半轴齿轮固定连接,第三轴与第一半轴齿轮固定连接,第三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本发明利用差速器的多元自由度,实现了发动机和电机共同输入,形成了新的混合动力变速器结构。力变速器结构。力变速器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郑新 杨昭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7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