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提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测试多相抽提井有效渗透特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在污染场地再开发的过程中,为治理环境问题造成的污染显得十分重要。
3.多相抽提技术是当前国外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主要技术之一,它通常通过同时抽取地下污染区域的土壤气体、地下水和非水相液体污染物至地面进行分离及处理,达到迅速控制并同步修复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效果。
4.不同渗透性地层组合条件下的非均质场地污染物迁移规律复杂,低渗透场地抽提效率低,传统抽提井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作用下易出现淤堵老化等问题。故急需研究多相抽提井的不同堵塞机制,筛选出适用于防堵塞抽提井的高通透材料、成井滤料和筛孔段断面形状,从而提高抽提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测试多相抽提井有效渗透特性的装置,通过设置径向流过滤试验装置和单向流过滤试验装置,为构建具有防堵塞功能的抽提井提供依据。
6.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7.一种测试多相抽提井有效渗透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和废液罐,所述储液罐同主管路连接,所述主管路上依次布置有柱塞泵和管路稳流器,所述主管路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同所述废液罐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依次布置有第一球阀、径向流过滤模块、第一沉淀筒以及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球阀分别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同所述径向流过滤模块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上均设有第一针型阀,所述第二管路上依次布置有第二球阀、第二针型阀、单向流过滤模块、第二沉淀筒以及第二流量计。
8.所述径向流过滤模块包括第一圆筒、安装于所述第一圆筒内的筛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圆筒与所述筛管间的第一滤料层,所述径向流过滤模块同差压变送器连接。
9.所述单向流过滤模块包括第二圆筒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圆筒内的第二滤料层,所述单向流过滤模块同差压变送器连接。
10.所述第一沉淀筒和所述第二沉淀筒上均安装有排污阀。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模拟实际抽提过程中污染地下水、滤料类型、筛孔段断面设计等因素对抽提效率的影响,从而深入研究抽提井的堵塞机理;借助径向流过滤试验装置和单向流过滤试验装置,能很好地筛选出适用于防堵塞抽提井的滤料类型和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径向流过滤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单向流过滤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15.如图1-2所示,图中标记1-19分别表示为: 储液罐1、废液罐2、柱塞泵3、管路稳流器4、第一球阀5、第一针型阀6、径向流过滤模块7、第一差压变送器8、第一沉淀筒9、第一排污阀10、第一流量计11、第二球阀12、第二针型阀13、单向流过滤模块14、第二差压变送器15、第二沉淀筒16、第二排污阀17、第二流量计18、记录仪19。
16.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测试多相抽提井有效渗透特性的装置,其主要包括径向流过滤试验装置和单向流过滤试验装置,可分别用于进行径向流过滤试验和单向流过滤试验。
17.如图1所示,径向流过滤试验装置包括储液罐1、废液罐2、主管路以及第一管路,储液罐1同主管路连接,主管路上依次布置有柱塞泵3和管路稳流器4,主管路通过第一管路同废液罐2连接,第一管路上依次布置有第一球阀5、径向流过滤模块7、第一沉淀筒9以及第一流量计11,第一球阀5分别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同径向流过滤模块7两端连接,并且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均设有第一针型阀6,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设置,可以保证水流均匀的进入径向流过滤模块7内。其中,径向流过滤模块7包括第一圆筒、安装于第一圆筒内的筛管以及设于第一圆筒与筛管间的第一滤料层,筛管底部同第一沉淀筒9连接,径向流过滤模块7底部两侧分别同两个第一差压变送器8连接,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水流经第一滤料层进入筛管,再从筛管进入第一沉淀筒9内。第一沉淀筒9上安装有第一排污阀10,用于第一沉淀筒9的排污。储液罐1内的水流依次经过主管路和第一管路进入废液罐2,可以测量井管(筛管)的渗透率。
18.如图2所示,单向流过滤试验装置包括储液罐1、废液罐2、主管路以及第二管路,储液罐1同主管路连接,主管路上依次布置有柱塞泵3和管路稳流器4,主管路通过第二管路同废液罐2连接,第二管路上依次布置有第二球阀12、第二针型阀13、单向流过滤模块14、第二沉淀筒16以及第二流量计18。其中,单向流过滤模块14包括第二圆筒以及设于第二圆筒内的第二滤料层,单向流过滤模块14底部同一个第二差压变送器15连接,本实施例中,水流经第二滤料层进入第二沉淀筒16内。第二沉淀筒16上安装有第一排污阀17,用于第一沉淀筒16的排污。储液罐1内的水流依次经过主管路和第二管路进入废液罐2,可以测量滤料层的绝对渗透率。
19.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还具有以下工作方法:
20.1、在储液罐1内储存足够的试验用水,清理干净废液罐2内的废液。
21.2、安装好所有的设备及管路,选择要进行实验的管路,打开该管路上的所有手阀,关闭另一路暂不测试的管路上的手阀,差压变送器调0。
22.3、打开柱塞泵3,将流量调至最大负荷的70-80%,检查管路是否有漏水现象,并在线紧固,以保障试验过程顺利。
23.4、调节柱塞泵3工作流量略高于本次试验值,微调支路上的针型阀,查看流量计的示数,保障将流量波动降至最低。
24.5、设定记录仪19需要记录数据的通道参数,如记录频率,时长等。
25.6、启动记录仪19开始测试。
26.7、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7.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技术特征:1.一种测试多相抽提井有效渗透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和废液罐,所述储液罐同主管路连接,所述主管路上依次布置有柱塞泵和管路稳流器,所述主管路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同所述废液罐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依次布置有第一球阀、径向流过滤模块、第一沉淀筒以及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球阀分别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同所述径向流过滤模块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上均设有第一针型阀,所述第二管路上依次布置有第二球阀、第二针型阀、单向流过滤模块、第二沉淀筒以及第二流量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多相抽提井有效渗透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流过滤模块包括第一圆筒、安装于所述第一圆筒内的筛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圆筒与所述筛管间的第一滤料层,所述径向流过滤模块同差压变送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多相抽提井有效渗透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流过滤模块包括第二圆筒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圆筒内的第二滤料层,所述单向流过滤模块同差压变送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多相抽提井有效渗透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筒和所述第二沉淀筒上均安装有排污阀。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多相抽提井有效渗透特性的装置,包括储液罐和废液罐,储液罐同主管路连接,主管路上依次布置有柱塞泵和管路稳流器,主管路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同废液罐连接,第一管路上依次布置有第一球阀、径向流过滤模块、第一沉淀筒以及第一流量计,第一球阀分别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同径向流过滤模块两端连接,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均设有第一针型阀,第二管路上依次布置有第二球阀、第二针型阀、单向流过滤模块、第二沉淀筒以及第二流量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借助径向流过滤试验装置和单向流过滤试验装置,能很好地筛选出适用于防堵塞抽提井的滤料类型和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结构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李韬 吴育林 王蓉 郑东煌 王振梁 王哲 左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5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