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11-25  11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


背景技术:

2.电子油泵是一种用于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的泵,其作用主要是提升机油润滑和冷却的性能,同时机油的循环也可以减少沉积物在发动机中的累积。齿轮式的电子油泵主要通过电机驱动主动齿轮,再由主动齿轮带动一内啮合的从动齿轮,并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设置半月板,从而形成两个相隔的空间,当主动齿轮转动时,即可将机油从一个空间运动至另一个空间,以达到吸油和喷油的效果。
3.目前,市面上的电机油泵常常会使用无刷直流电机、pcb板组合的方式作为电机油泵的驱动,不过,在长时间运转后,pcb板会发热而影响其计算性能,进而使得电机的转速不均匀,所以需要散热,而一般使用的接触式散热,由于发动机箱内的温度在长时间驾驶后也较高,所以效果不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包括机壳和端盖,还包括:定转子装置,所述定转子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环形的定子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定子内的转子;汇流环,所述汇流环设置在所述机壳和端盖之间,且所述汇流环内设置有pcb控制板;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固定连接在所述定转子装置靠近pcb控制板的一侧;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包括圆板状的底板和均匀设置在底板上的竖直鳍板,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底板与所述pcb控制板的一侧接触;进风口,若干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靠近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上,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位于所述散热风扇的下方。
6.上述技术方案中:机壳用于固定定子、汇流环等;端盖用于和机壳配合以封闭内部;定转子装置为电子转动的基本原件,定子提供磁场,转子通电后在磁场中转动;汇流环用于使得定子转动时,与定子连接的导线不会卷绕在一起;pcb控制板用于对电机进行电控;散热风扇用于引导气流方向;第一散热鳍片用于增大散热面积;气流从进风口进入,从出风口流出。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上还套设有进风壳,所述进风壳包覆若干所述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壳上连接有一进风管道。
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风壳用于隔绝外界的温热空气,再由进风管道将较为低温的空气引入。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防尘网。
10.上述技术方案中:防尘网用于防止停机时,灰尘从出风口进入。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cb控制板的未设置有散热风扇的一侧还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一侧与所述pcb控制板接触,另一侧与所述端盖接触。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片用于缓冲端盖与pcb控制板的接触,避免损坏电器元件。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形状与所述散热片的形状相适应,且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底部与所述散热片接触。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散热鳍片用于增大散热面积。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壳包覆所述第二散热鳍片。
1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风壳将第二散热鳍片包裹,使得第二散热鳍片与较为低温的流动空气接触,增加散热性能。
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风扇与风道的设置,使得散热效率大大提升,从而减少了pcb 控制板的发热印象其性能的情况;
19.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率高,使得转子的转速稳定,可靠性优秀;
20.3.本实用新型的机壳为金属,所以其本身亦可进行热传导,再由散热风扇散热,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用与车轴冷却时的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鳍片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25.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机壳;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2a
‑ꢀ
防尘网;20-端盖;30-定转子装置;301-定子;302-转子;40-汇流环;50-pcb控制板; 60-散热风扇;70-第一散热鳍片;80-进风壳;801-进风管道;90-散热片;100-第二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7.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包括机壳 10和端盖20,还包括:定转子装置30,所述定转子装置3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 10内的环形的定子301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定子301内的转子302;汇流环40,所述汇流环40设置在所述机壳10和端盖20之间,且所述汇流环40内设置有pcb控制板50;散热风扇60,所述散热风扇60固定连接在所述定转子装置30靠近pcb控制板50的一侧;第一散热鳍片70,所述第一散热鳍片70包括圆板状的底板和均匀设置在底板上的竖直鳍板,所述第一散热鳍片70的底板与所述pcb控制板50的一侧接触;进风口101,若干所述进风口101设置在所述机壳10靠近所述散热风扇60的一侧;出风口102,所述出风口102设置在所述机壳10上,且所述出风口102
的位置位于所述散热风扇60的下方。其中,机壳10为圆柱状,且机壳10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定子301的外径;定子 301与外壳不接触;转子302与定子301不接触;pcb控制板50上的处理器与第一散热鳍片70接触,其余零件不接触;散热风扇60与所述定子3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散热风扇60吹出的风的风向为从pcb控制板50吹向转子302;第一散热鳍片70的鳍板以底板的圆形为中心呈向外放射状;进风口101的数量为六个,且沿机壳10外圆周均匀设置;出风口102的数量与进风口101的数量一致,进一步的出风口102的走向为倾斜;亦可设置出风壳将所有出风口102包覆,并连接出风管道,将排出的空气排向另外的位置。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所述机壳10上还套设有进风壳80,所述进风壳80包覆若干所述进风口101,且所述进风壳 80上连接有一进风管道801。其中,进风壳80为环形腔体,一侧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的直径与机壳10的直径一致。
2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所述出风口102上设置有防尘网102a。其中,进风口101亦可设置第二防尘网,亦避免空气污浊时灰尘进入。
30.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所述pcb控制板50的未设置有散热风扇60的一侧还设置有散热片90,所述散热片90一侧与所述 pcb控制板50接触,另一侧与所述端盖20接触。其中,pcb控制板50发热较为严重的元件排布在靠近的位置,以更利于散热片90导热。
31.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所述端盖 20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鳍片100,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00的形状与所述散热片90的形状相适应,且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00的底部与所述散热片90接触。其中,所述端盖20上设置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散热片90一致,第二散热鳍片100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且第二散热鳍片100的高度大于所述端盖20的高度。
32.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所述进风壳 80包覆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00。其中,亦可在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00的上方设置第二进风管道801,以使得较低温的空气能更充分的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00接触,提升散热性能。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4.a)通电后,定子产生磁场,转子在磁场中转动,带动散热风扇转动;
35.b)散热风扇转动后,使得空气流动;
36.c)气流从由进风管道进入进风壳,如果设置了第二散热鳍片,则会从第二散热鳍片上带走一定的热量;
37.d)之后气流由进风口进入机壳内,吹向第一散热鳍片;
38.e)气流将第一散热鳍片上的热量带走,并经过散热风扇后被吹向定子方向;
39.f)气流受到定子阻碍后从出风口排出;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包括机壳(10)和端盖(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转子装置(30),所述定转子装置(3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10)内的环形的定子(301)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定子(301)内的转子(302);汇流环(40),所述汇流环(40)设置在所述机壳(10)和端盖(20)之间,且所述汇流环(40)内设置有pcb控制板(50);散热风扇(60),所述散热风扇(60)固定连接在所述定转子装置(30)靠近pcb控制板(50)的一侧;第一散热鳍片(70),所述第一散热鳍片(70)包括圆板状的底板和均匀设置在底板上的竖直鳍板,所述第一散热鳍片(70)的底板与所述pcb控制板(50)的一侧接触;进风口(101),若干所述进风口(101)设置在所述机壳(10)靠近所述散热风扇(60)的一侧;出风口(102),所述出风口(102)设置在所述机壳(10)上,且所述出风口(102)的位置位于所述散热风扇(60)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上还套设有进风壳(80),所述进风壳(80)包覆若干所述进风口(101),且所述进风壳(80)上连接有一进风管道(8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02)上设置有防尘网(102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控制板(50)的未设置有散热风扇(60)的一侧还设置有散热片(90),所述散热片(90)一侧与所述pcb控制板(50)接触,另一侧与所述端盖(20)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0)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鳍片(100),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00)的形状与所述散热片(90)的形状相适应,且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00)的底部与所述散热片(90)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80)包覆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0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新能源乘用车电轴冷却油泵电机,包括机壳和端盖,还包括:定转子装置,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机壳内的环形的定子和转动设置在定子内的转子;设置在机壳和端盖之间的汇流环,且汇流环内设置有PCB控制板;固定连接在定转子装置靠近PCB控制板的一侧的散热风扇;第一散热鳍片,其包括圆板状的底板和均匀设置在底板上的竖直鳍板,第一散热鳍片的底板与PCB控制板的一侧接触;设置在机壳靠近散热风扇的一侧的若干进风口;设置在机壳上的出风口,且出风口的位置位于散热风扇的下方。本实用新型通过风道的设计,提升了油泵电机PCB控制板的散热性能,以避免其因为高温而性能下降,进而避免电机转速不均。进而避免电机转速不均。进而避免电机转速不均。


技术研发人员:周裕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睿驰同利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42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