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12-01  12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


背景技术:

2.软土地区施工通常采用灌注桩的形式,来提高建筑物基础的承载力。根据规范要求,施工场地内必须施工若干桩顶标高至自然地坪标高的工程桩试桩。通过对该桩进行静载实验,以此获得第一手准确的桩侧摩阻力数值,为后续工程桩桩长及配筋提供依据。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有建筑施工的工程桩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20172011643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工程桩试桩消摩阻双护筒装置,用以消除桩顶标高至自然地坪标高之间多余土体侧摩阻力的影响,所述双护筒装置包括:外护筒,所述外护筒的长度为桩顶标高至自然地坪标高的长度;内护筒,穿置于所述外护筒内侧且其两端穿置并超出所述外护筒的两端端口。
4.双护筒装置在成型前需要用钢筋将内护筒和外护筒的上端进行焊接,双护筒成型后在切割钢筋,使内护筒和外护筒可以自由移动,钢筋焊接和切割都十分麻烦,且不能下次重复使用,为此我们提出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包括外护筒,所述外护筒内活动插接有内护筒,所述外护筒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管,两个所述套管内均转动连接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板,所述内护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转板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板内,两个所述第二转板的后端均开凿有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的上下内壁均开凿有滑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转板,两个所述第一转板内均活动插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分别滑动连接于四个滑槽内,两个所述第一转板和外护筒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带动两个第二转板旋转,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二转板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分别用于防止两个第二转板意外脱离两个第一支撑板;工作时,当双护筒成型后需要内护筒自由移动时,旋转取下两个固定螺钉,旋转螺杆,螺杆的旋转带动转盘向前移动,转盘在环形槽内旋转推动连接板向前移动,连接板带动两个第一转板旋转,两个滑杆在四个滑槽内滑动带动第一转板逐渐脱离容纳槽,第一转板推动第二转板旋转,第二转板带动转杆在套管内旋转,当第二转板完全脱离第一支撑板后,继续旋转螺杆,使螺杆脱离第二支撑板,将两个转杆向上移动脱离两个套管后取下两个转杆即可,当需要双护筒成型前需要固定外护筒和内护筒的位置时,反向操作即可,最终实现避免外护筒和内护筒通过钢筋焊接和切割的方式实现固定和拆卸,本装置可
以重复使用,对现有建筑桩基用双护筒进行了优化。
7.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板、两个固定杆、环形槽、转盘、第二支撑板和螺杆,所述连接板通过两个固定杆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转板,所述环形槽开凿于连接板的内壁,所述转盘转动连接于环形槽内,所述螺杆固定连接于转盘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于外护筒的上端,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于第二支撑板;工作时,通过旋转螺杆带动螺杆向前移动,螺杆带动转盘将连接板向前推动,从而实现带动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旋转,便于第二转板脱离第一支撑板。
8.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螺钉、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开凿于第一支撑板的上端,所述第二螺纹孔开凿于第二转板的上端,所述固定螺钉自上而下一次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工作时,固定螺钉的设置便于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相互配合,防止第二转板在第一支撑板内前后左右移动。
9.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螺钉的表面均包裹有橡胶套,且两个橡胶套的表面均刻有防滑纹;工作时,橡胶套和防滑纹的设置便于固定螺钉的旋转,防止脱手。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设置为h形,所述连接板和两个第一转板相匹配;工作时,连接板设置为h形便于连接板和两个第一转板连接,便于第一转板的旋转。
11.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均设置为三角形,且两个第一支撑板分别和两个第二转板相匹配;工作时,第一支撑板设置为三角形便于将内护筒的重力压在外护筒上,防止第一支撑板和第二转板意外脱离。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方案中当双护筒成型后需要内护筒自由移动时,旋转取下两个固定螺钉,旋转螺杆,螺杆的旋转带动转盘向前移动,转盘在环形槽内旋转推动连接板向前移动,连接板带动两个第一转板旋转,两个滑杆在四个滑槽内滑动带动第一转板逐渐脱离容纳槽,第一转板推动第二转板旋转,第二转板带动转杆在套管内旋转,当第二转板完全脱离第一支撑板后,继续旋转螺杆,使螺杆脱离第二支撑板,将两个转杆向上移动脱离两个套管后取下两个转杆即可,当需要双护筒成型前需要固定外护筒和内护筒的位置时,反向操作即可,最终实现避免外护筒和内护筒通过钢筋焊接和切割的方式实现固定和拆卸,本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对现有建筑桩基用双护筒进行了优化。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处的立体图。
18.图中:1、外护筒;2、内护筒;3、第一支撑板;4、第一螺纹孔;5、套管;6、转盘;7、螺杆;8、第二支撑板;9、固定螺钉;10、连接板;11、环形槽;12、第一转板;13、滑杆;14、第二转板;15、容纳槽;16、滑槽;17、第二螺纹孔;18、转杆;19、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
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0.如图1-4所示的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包括外护筒1,外护筒1内活动插接有内护筒2,外护筒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管5,两个套管5内均转动连接有转杆18,两个转杆18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板14,内护筒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第一支撑板3,两个第二转板14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板3内,两个第二转板14的后端均开凿有容纳槽15,两个容纳槽15的上下内壁均开凿有滑槽16,两个容纳槽15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转板12,两个第一转板12内均活动插接有滑杆13,两个滑杆13分别滑动连接于四个滑槽16内,两个第一转板12和外护筒1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用于带动两个第二转板14旋转,两个第一支撑板3和两个第二转板14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机构,两个固定机构分别用于防止两个第二转板14意外脱离两个第一支撑板3;工作时,当双护筒成型后需要内护筒2自由移动时,旋转取下两个固定螺钉9,旋转螺杆7,螺杆7的旋转带动转盘6向前移动,转盘6在环形槽11内旋转推动连接板10向前移动,连接板10带动两个第一转板12旋转,两个滑杆13在四个滑槽16内滑动带动第一转板12逐渐脱离容纳槽15,第一转板12推动第二转板14旋转,第二转板14带动转杆18在套管5内旋转,当第二转板14完全脱离第一支撑板3后,继续旋转螺杆7,使螺杆7脱离第二支撑板8,将两个转杆18向上移动脱离两个套管5后取下两个转杆18即可,当需要双护筒成型前需要固定外护筒1和内护筒2的位置时,反向操作即可,最终实现避免外护筒1和内护筒2通过钢筋焊接和切割的方式实现固定和拆卸,本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对现有建筑桩基用双护筒进行了优化。
21.具体的,旋转机构包括连接板10、两个固定杆19、环形槽11、转盘6、第二支撑板8和螺杆7,连接板10通过两个固定杆19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转板12,环形槽11开凿于连接板10的内壁,转盘6转动连接于环形槽11内,螺杆7固定连接于转盘6的后端,第二支撑板8固定连接于外护筒1的上端,螺杆7螺纹连接于第二支撑板8;工作时,通过旋转螺杆7带动螺杆7向前移动,螺杆7带动转盘6将连接板10向前推动,从而实现带动第一转板12和第二转板14旋转,便于第二转板14脱离第一支撑板3。
22.具体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螺钉9、第二螺纹孔17和第一螺纹孔4,第一螺纹孔4开凿于第一支撑板3的上端,第二螺纹孔17开凿于第二转板14的上端,固定螺钉9自上而下一次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4和第二螺纹孔17内;工作时,固定螺钉9的设置便于与第一螺纹孔4和第二螺纹孔17相互配合,防止第二转板14在第一支撑板3内前后左右移动。
23.具体的,两个固定螺钉9的表面均包裹有橡胶套,且两个橡胶套的表面均刻有防滑纹;工作时,橡胶套和防滑纹的设置便于固定螺钉9的旋转,防止脱手。
24.具体的,连接板10设置为h形,连接板10和两个第一转板12相匹配;工作时,连接板10设置为h形便于连接板10和两个第一转板12连接,便于第一转板12的旋转。
25.具体的,两个第一支撑板3均设置为三角形,且两个第一支撑板3分别和两个第二转板14相匹配;工作时,第一支撑板3设置为三角形便于将内护筒2的重力压在外护筒1上,防止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转板14意外脱离。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7.当双护筒成型后需要内护筒2自由移动时,旋转取下两个固定螺钉9,旋转螺杆7,螺杆7的旋转带动转盘6向前移动,转盘6在环形槽11内旋转推动连接板10向前移动,连接板10带动两个第一转板12旋转,两个滑杆13在四个滑槽16内滑动带动第一转板12逐渐脱离容
纳槽15,第一转板12推动第二转板14旋转,第二转板14带动转杆18在套管5内旋转,当第二转板14完全脱离第一支撑板3后,继续旋转螺杆7,使螺杆7脱离第二支撑板8,将两个转杆18向上移动脱离两个套管5后取下两个转杆18即可,当需要双护筒成型前需要固定外护筒1和内护筒2的位置时,反向操作即可。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包括外护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筒(1)内活动插接有内护筒(2),所述外护筒(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管(5),两个所述套管(5)内均转动连接有转杆(18),两个所述转杆(18)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板(14),所述内护筒(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第一支撑板(3),两个所述第二转板(14)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板(3)内,两个所述第二转板(14)的后端均开凿有容纳槽(15),两个所述容纳槽(15)的上下内壁均开凿有滑槽(16),两个所述容纳槽(15)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转板(12),两个所述第一转板(12)内均活动插接有滑杆(13),两个所述滑杆(13)分别滑动连接于四个滑槽(16)内,两个所述第一转板(12)和外护筒(1)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带动两个第二转板(14)旋转,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两个第二转板(14)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分别用于防止两个第二转板(14)意外脱离两个第一支撑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板(10)、两个固定杆(19)、环形槽(11)、转盘(6)、第二支撑板(8)和螺杆(7),所述连接板(10)通过两个固定杆(19)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转板(12),所述环形槽(11)开凿于连接板(10)的内壁,所述转盘(6)转动连接于环形槽(11)内,所述螺杆(7)固定连接于转盘(6)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板(8)固定连接于外护筒(1)的上端,所述螺杆(7)螺纹连接于第二支撑板(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螺钉(9)、第二螺纹孔(17)和第一螺纹孔(4),所述第一螺纹孔(4)开凿于第一支撑板(3)的上端,所述第二螺纹孔(17)开凿于第二转板(14)的上端,所述固定螺钉(9)自上而下一次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4)和第二螺纹孔(17)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螺钉(9)的表面均包裹有橡胶套,且两个橡胶套的表面均刻有防滑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设置为h形,所述连接板(10)和两个第一转板(12)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均设置为三角形,且两个第一支撑板(3)分别和两个第二转板(14)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消除无效段桩侧摩阻力的双护筒装置,包括外护筒,外护筒内活动插接有内护筒,外护筒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管,两个套管内均转动连接有转杆,两个转杆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板,内护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转板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板内,两个第二转板的后端均开凿有容纳槽,两个容纳槽的上下内壁均开凿有滑槽,两个容纳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转板,两个第一转板内均活动插接有滑杆,最终实现避免外护筒和内护筒通过钢筋焊接和切割的方式实现固定和拆卸,本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对现有建筑桩基用双护筒进行了优化。行了优化。行了优化。


技术研发人员:胡朝彬 王铎道 贺占海 高承成 齐旭锋 董铁飞 崔立强 张长斌 刘圣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华勘基础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3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43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