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起重机底筒。
背景技术:2.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大型海上工程和海难救助事业的发展,海上起重作业越来越频繁,以海上风电打桩及安装为主,兼顾海洋结构物的吊运安装的大型起重船作为不可缺少的工程船舶之一,近几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海上环境复杂,起重船时有会遇到极其恶劣的环境和外界不良因素,如飓风,船舶碰撞等,这些因素会对起重机造成破坏,导致起重机底座损坏或吊机大臂断裂等事故,对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比较严重的威胁。
3.起重机作为此类工程船最为重要的设备,其连接起重机底座的筒体结构,对起重机的安全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有规范对起重船的筒体结构做了必要的规定,但是由于设计和实际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因素限制,其强度效果不佳。起重机的底筒的筒体结构作为起重船受力比较集中的区域,现在很多起重船在遇到飓风,船舶碰撞等外力载荷时,由于结构上的原因,起重机底筒强度不够,缓存能力弱,导致筒体破坏,吊机大臂折断,内部设备被破坏,甚至船体倾覆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4.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起重机底筒提高筒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5.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船舶起重机底筒,包括筒体、甲板平台、水密纵壁、水密横壁和水平平台,所述甲板平台和水平平台位于所述筒体内且与筒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水密纵壁和水密横壁位于所述甲板平台和水平平台之间且数量分别在一个以上,所述筒体内设有与所述水密横壁平行的横梁板,所述筒体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竖板。
7.优选的,所述甲板平台包括圆板、与所述圆板连接的环板、设置在所述环板上的圈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板和环板上的多个第一纵骨,所述环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圆板的厚度。
8.优选的,所述水密纵壁上设有多个第二纵骨。
9.优选的,所述水密横壁上设有多个第三纵骨。
10.优选的,所述水平平台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桁材、非水密平台板和三角加强板,所述非水密平台板上设有第一加强扁铁。
11.优选的,所述水平桁材用于与所述竖板连接,所述非水密平台板上设有平台减轻孔,所述三角加强板用于与水密纵壁、水密横壁和筒体分别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横梁板包括非水密肋板、第二加强扁铁、肋板减轻孔和横梁,所述第二加强扁铁和肋板减轻孔设置在所述非水密肋板上。
13.优选的,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多个平行于所述甲板平台的隔板和三角分隔板,所
述三角分隔板包括第一三角板和第二三角板。
14.优选的,所述筒体内壁与所述隔板对应位置设有多个与所述隔板垂直的第二竖板。
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筒体内合理的设置水密纵壁、水密横壁、水平平台、横梁和第一竖板等结构件,这些结构件之间以及与筒体内壁之间采用全焊透焊接方式,甲板平台和水密纵壁、横壁部分区域板材加厚,提高了筒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安全性好;2、在水密横壁与筒体合围部分区域设置隔板和第二竖板,结构件加密,从而提高筒体结构强度;3、设置4个对称的三角区域,并在三角区域内设置三角加强板和三角分隔板,对圆筒的薄弱区域进行重点加强和稳定,不仅使得筒体结构的稳定性更好,而且结构强度、空间利用上均有很大的改善。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筒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甲板平台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密纵壁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密横壁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平平台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横梁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结构示意图;
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板和三角分隔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船舶起重机底筒,包括筒体1、甲板平台2、水密纵壁3、水密横壁4和水平平台5,筒体1采用曲面钢板卷制而成(如图3所示),筒体1呈圆柱体形,甲板平台2和水平平台5整体呈圆板形且位于筒体1内,甲板平台2和水平平台5这两个圆板的外圈与筒体1的内壁焊接连接,甲板平台2焊接在靠近筒体1的上端位置,水平平台5焊接在靠近筒体1的下端位置(图2为焊接组装后成品图,整体翻身后使用),水密纵壁3和水密横壁4也设置在筒体1内并位于甲板平台2和水平平台5之间,筒体1内设有与水密横壁4平行的两块横梁板6,筒体1内壁设置有多个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一竖板7,第一竖板7沿筒体1的圆周方向对称分布有多个。
28.如图1和图4所示,甲板平台2包括圆板21、环板22、圈体23和第一纵骨24,中间的圆板21和位于圆板21外圈的环板22构成了甲板平台2的主体部分,环板2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圈带有4个缺口的圈体23,圈体23用来与其他结构件连接并增强结构强度,甲板平台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纵骨24,第一纵骨24与圆板21和环板22焊接,环板22的板厚≥35mm,材质e级以上,圆板21的板厚≥18mm,材质为b级(gb712规定中一般强度钢(a、b、d、e)
的钢板中的b级)以上,环板22与筒体1的内壁焊接为全焊透,多个第一纵骨24平行设置,间距625mm,规格不小于hp220x10a(hp代表球扁钢,a是gb712规定中一般强度钢(a、b、d、e)的钢板中的a级);圈体23是组合t型材,腹板宽度≥500mm,面板宽度≥200mm且厚度不小于30mm,材质d级以上。
29.如图1和图5所示,水密纵壁3设置有3个,3个水密纵壁3平行设置,中间的一个水密纵壁3在筒体1沿船长方向的中心线上,另外两个水密纵壁3以中间的水密纵壁3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水密纵壁3之间间隔为2500mm,每个水密纵壁3包括中间部分31和两端部分32,其中间部分31材质标准不低于18ah36(18代表18mm,ah36是一种高强度钢板),两端部分32材质标准不低于35eh36(35代表35mm,eh36是一种高强度钢板),每个水密纵壁3的两端部分32与筒体1的内壁以及甲板平台2的连接处为全焊透连接,水密纵壁3上设有多个第二纵骨33,第二纵骨33从上到下设置,间距700mm,规格≥hp200x10a。
30.如图1和图6所示,水密横壁4垂直于水密纵壁3设置且有3个,3个水密横壁4平行设置,中间的一个水密横壁4在筒体1沿船宽方向的中心线上,另外两个水密横壁4以中间的水密横壁4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离中间的水密横壁4距离为4000mm,每个水密横壁4被三个水密纵壁3隔断成四块,其中中间两块为中间块41,板厚材质≥18ah36,两边的两块板为两边块42,板厚材质≥35eh36,水密横壁4与筒体1内壁和甲板平台2的连接处为全焊透连接,每个水密横壁4上设置有间距为625mm的多根第三纵骨43,第三纵骨43规格≥hp200x10a,水密横壁4上还设置贯穿孔,补板,肘板等结构。
31.如图1和图7所示,水平平台5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桁材51、非水密平台板52和三角加强板53,这三种结构板材组成了水平平台5,水平桁材51的外侧和部分非水密平台板52的外侧用于与筒体1的内壁焊接,水平桁材51和部分非水密平台板52被竖板7穿插并与竖板7焊接,3个水密纵壁3和3个水密横壁4的下端与水平平台5焊接,非水密平台板52分布在三个水密纵壁3之间的区域,非水密平台板52板厚材质(12代表板厚12mm,a代表材质为a级),对称设置的两个水密纵壁3、对称设置的水密横壁4以及筒体1之间形成的4个对称的三角区域内分别设置有三角加强板53,三角加强板53呈两边垂直的直角板,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水密纵壁3和水密横壁4焊接,直角的斜边为弧形且与筒体1内壁焊接,非水密平台板52上分别设有平台减轻孔55,用来减轻非水密平台板52的重量,非水密平台板52上设有第一加强扁铁54,第一加强扁铁54围绕平台减轻孔55焊接,从而增强非水密平台板52的结构强度,第一加强扁铁(fb代表扁钢)。
32.如图1和图8所示,横梁板6设有两块,以筒体1沿船宽方向的中心线为轴对称分布,两块横梁板6的距离为4000mm,横梁板6包括非水密肋板61、第二加强扁铁62、肋板减轻孔63和横梁64,横梁64与3个水密纵壁3分别焊接,非水密肋板61与两个相邻的水密纵壁3焊接,非水密肋板61板厚材质≥12a,肋板减轻孔63设置在非水密肋板61上,用来减轻重量,第二加强扁铁62围绕肋板减轻孔63设置,用来加强强度。
33.如图1和图10所示,筒体1内壁上设有多个平行于甲板平台2的隔板8和三角分隔板81,隔板8和三角分隔板81设置在两边的水密横壁4分别与筒体1合围的区域内,每个区域内设置两个隔板8和6个三角分隔板81,隔板8用于与筒体1、第一竖板7、3个水密纵壁3以及邻近的水密横壁4分别焊接,三角分隔板81设置在对应位置的三角加强板53的上方位置,三角分隔板81包括第一三角板811和第二三角板812,第一三角板811与三角加强板53结构相同,
第二三角板812中间设有镂孔。
34.如图1和图9所示,多个第一竖板7沿筒体1的圆周方向对称分布,第一竖板7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第一竖板7的设置使底筒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在与隔板8对应位置设有多个与隔板8垂直的第二竖板72,8个第二竖板72对称分布,设置第二竖板72的区域为加密区域,通过增设第二竖板72来增强整个底筒结构的强度和稳性。
35.水平桁材51、横梁64、第一竖板7、第二竖板72和隔板8由t型材构成,t型材采用现有的型材包括面板和腹板。其中,水平桁材51,其规格是腹板规格≥400x13a,面板规格≥150x15a的组合t型材;横梁64,是腹板规格≥500x11a,面板规格≥200x13a的组合t型材;第一竖板7,其是腹板规格≥400x12a,面板规格≥150x14a的组合t型材;隔板8,其是腹板规格≥400x12a,面板规格≥150x14a的组合t型材。
3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船舶起重机底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甲板平台(2)、水密纵壁(3)、水密横壁(4)和水平平台(5),所述甲板平台(2)和水平平台(5)位于所述筒体(1)内且与筒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水密纵壁(3)和水密横壁(4)位于所述甲板平台(2)和水平平台(5)之间且数量分别在一个以上,所述筒体(1)内设有与所述水密横壁(4)平行的横梁板(6),所述筒体(1)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竖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起重机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平台(2)包括圆板(21)、与所述圆板连接的环板(22)、设置在所述环板(22)上的圈体(23)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板(21)和环板(22)上的多个第一纵骨(24),所述环板(22)的厚度大于所述圆板(21)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起重机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纵壁(3)上设有多个第二纵骨(3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起重机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横壁(4)上设有多个第三纵骨(4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起重机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平台(5)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桁材(51)、非水密平台板(52)和三角加强板(53),所述非水密平台板(52)上设有第一加强扁铁(5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起重机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桁材(51)用于与所述第一竖板(7)连接,所述非水密平台板(52)上设有平台减轻孔(55),所述三角加强板(53)用于与水密纵壁(3)、水密横壁(4)和筒体(1)分别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起重机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板(6)包括非水密肋板(61)、第二加强扁铁(62)、肋板减轻孔(63)和横梁(64),所述第二加强扁铁(62)和肋板减轻孔(63)设置在所述非水密肋板(61)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起重机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壁上设有多个平行于所述甲板平台(2)的隔板(8)和三角分隔板(81),所述三角分隔板(81)包括第一三角板(811)和第二三角板(81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舶起重机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壁与所述隔板(8)对应位置设有多个与所述隔板(8)垂直的第二竖板(72)。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起重机底筒,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体、甲板平台、水密纵壁、水密横壁和水平平台,甲板平台和水平平台位于筒体内且与筒体的内壁连接,水密纵壁和水密横壁位于甲板平台和水平平台之间且数量分别在一个以上,筒体内设有与水密横壁平行的横梁板,筒体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竖板。本实用新型结构件之间以及与筒体内壁之间采用全焊透焊接方式,部分区域板材加厚,提高了筒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安全性好;结构件加密,从而提高筒体结构强度;在三角区域内设置三角加强板和三角分隔板,对圆筒的薄弱区域进行重点加强和稳定,不仅使得筒体结构的稳定性更好,而且结构强度、空间利用上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利用上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利用上均有很大的改善。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洋 张剑 单玉林 郑洋 徐皓 王萍 卞程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3
技术公布日:2022/7/5